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典講古:《功成身退介之推》

說典講古:《功成身退介之推》

今天是凱凱熊與大家相伴的第149天

清明節就要到了,那麼清明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故老相傳,在我國的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名叫重耳,因為害怕在爭奪國君繼承權的時候,被人迫害,就帶著自己的隨臣流亡到了其他的諸侯國。什麼是公子呢?在春秋的時候,一個諸侯國國君的兒子,就叫做公子,相當於一個小國的王子。

重耳在外流亡的途中,日子過得並不好,經常是前腳剛到一個地方,後邊就有壞人追殺過來,於是就不得不又繼續逃亡。總是這樣的情況下,有時候連路上吃的乾糧都來不及準備。

於是呢,有一次,走到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大家逃得是又累又餓,一大幫人都癱坐在地上休息。帶的乾糧已經吃完了,這裡又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重耳的隨臣幾個人分頭出去找吃的,找了半天什麼也沒有找到。

這可怎麼辦啊?大家就想啊,我們護送著公子逃難,自己吃不上倒還沒啥,可是公子吃不上東西了,萬一餓出個好歹,大家就沒了主心骨了。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有一個叫做介之推的隨臣看看面色臘黃的公子,再看看已經絞盡腦汁的同僚,於是就走到僻靜處,找了一截小樹枝,塞到自己的嘴裡,用牙使勁咬住,做完這些,他拿出刀來,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端給了公子。重耳喝了肉湯,漸漸恢復了精神,就問介之推,這肉湯是哪裡來的,介之推就編了個謊話,說是麻雀肉燉的。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上路,當重耳發現介之推走路一瘸一拐的時候,才知道是介之推割下他大腿上的肉給自己燉了湯。於是重耳就許諾說:如果我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我一定要重重的獎賞你。

日子飛快,幾經波折,十九年後,重耳果真回到了晉國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他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可是,唯獨忘了介之推。很多人就為介之推鳴不平,勸他去找國君,討要封賞,然而介之推最看不起那些爭功討賞的人,於是,他就打好行裝,帶著自己的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上隱居去了。

不知被誰呢,就把這個事情給傳到市井之中,老百姓聽說了,都說國君這件事情辦得不光彩,晉文公聽人說起這件事情之後,也是羞愧得不行,親自帶人去請介之推,然而介之推已經舉家去了綿山。

△圖片來源網路

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晉文公帶人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這是就有兩個壞人獻計說,從三面縱火燒綿山,留下一面,介之推是個孝子,一定會帶著母親從沒有火的一面逃出來的。結果呢,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之推的影子。火熄了,山上草木一覽無餘,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之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看到自己把自己有功之臣燒死了,傷心痛哭。等到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了一封血書,上面寫著:「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晉文公一看更加念起了介之推的好,於是呢,為了紀念介之推,就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大家從此在這一天就不能點火做飯了,只能吃寒食。

說來也奇怪,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再次登山祭奠介之推的時候,發現那棵老柳樹死而復活了。就給這顆柳樹改名為「清明柳」。話說後世因為寒食節與清明這個節氣很近,就慢慢地過成了一個節日,也就是「清明節」,這一天人們要踏青、掃墓、祭奠祖先、緬懷先賢英烈們。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凱熊故事社 的精彩文章:

TAG:凱凱熊故事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