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高山流水覓知音 古琴知識知多少?

高山流水覓知音 古琴知識知多少?

古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她以其歷史久遠、文獻瀚浩、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

起源

有關古琴的記載最早見於《詩經》《尚書》等文獻。《尚書》載:「舜彈五弦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為五弦,周代時已有七弦。東漢應劭《風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國時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穩定,一直流傳延續到現在。

演奏形式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獨奏兩種。根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階層中流行,秦以後盛興於民間。

關於以琴為聲樂伴奏的形式,早在《尚書》中,已有「搏拊琴瑟以詠」的記載。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來所謂的琴歌。從漢代蔡邕所著《琴操》中,有歌詩五曲,即周之弦歌,其中的「十二操」、「九引」以及「河間雜歌",都是援琴而歌的。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

古琴的獨奏音樂已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能力,如伯牙彈琴子期善聽的傳說。當時有名的琴師有衛國的師涓,晉國的師曠,鄭國的師文,魯國的師囊等;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飛》《陽春》《白雪》等,均已載人史冊。

漢、魏、六朝時期

古琴藝術有了重大發展,除在《相和歌》《清商樂》中作伴奏樂器外,還以「但曲」演奏形式出現。如器樂曲《廣陵散》《大胡笳鳴》《小胡笳鳴》等,反映出古琴作為器樂演奏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漢末的蔡邕父女和魏、晉間的嵇康,都是當時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如嵇康擅長彈奏古琴名曲《廣陵散》,已傳為歷史佳話。

隋唐時期

西域音樂盛行,琵琶興起,古琴音樂的發展受到一定的抑制。隋末唐初趙耶利,對當時流行的文字指法譜字,進行了整理,並輯錄了《彈琴右手法》《彈琴手勢圖》等解釋演奏法的著作。著名的琴曲《碣石調幽蘭》,是中國最早的、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一份古琴文字譜。

唐代詩人李嶠、李頎、李白、韓愈、白居易、張祜、元稹等,都為古琴寫下了不朽的詩篇。

晚唐曹柔鑒於文字譜「其文極繁」,使用不便,而創造了減字譜。即在文字譜字的基礎上對漢字譜字加以減筆而成的一種譜式,近似演奏符號,是古琴減字譜的早期形式。

宋朝

宋朝的古琴一方面出現懷舊的復古主義傾向,另一方面由於古琴在《相和歌》《清商樂》演奏中的長期實踐,與民間音樂有著深遠的聯繫,以及琴曲「楚漢舊聲」的歷史傳統,使古琴音樂在復古主義傾向中並沒有被湮沒,而是有起有伏曲折地發展著。南宋時期傑出琴家郭沔和他的弟子劉志芳、毛敏仲等人,在古琴遺產的整理、創作方面對古琴音樂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明、清時期

由於印刷術的發展,大量琴譜得到刊刻流傳,見於記載的琴譜有一百四十多種,從中可知僅明代創作的琴曲就有三百多首。

這一時期在演奏上由於民間音樂(特別是戲曲音樂)的熏陶和影響,古琴技巧有了突出的發展,尤其是左手技巧的創新,如《五知齋琴譜》中的《瀟湘水雲》《胡笳十八拍》等琴曲,左手技法極為細膩,前所未見。以後的許多琴譜,在整理加工傳播傳統古琴音樂方面,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清末與民國年間由於戰亂和社會變遷,特別是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樂瀕於絕滅。

建國後

古琴音樂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搶救,調查、收集、整理了流失於民間中的各種傳譜,並錄製了一批音響;發掘一批失傳的琴曲,如《廣陵散》《幽蘭》等;培養了一批古琴音樂人材,為今後古琴音樂的整理、研究、發展開闢了新的前景。

綜合來源:千龍網、中國網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十首春日古詩詞,醉了流年亂了心
陽春三月處處詩,名詩名句贊三月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