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普門品在妙法蓮華經中的地位
普門品是法華經的第25品,法華經一共7卷28品,後面的這幾品多是菩薩品,比如常不輕菩薩、藥王葯上菩薩、妙音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勸發 。
這部法華經是教菩薩法,是教授菩薩怎麼成就為佛的方法,於是在這裡沒有方便法,都是究竟實相。
1、火宅3車喻
我們要仔細的去讀法華經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道理都在前面的那幾個例子中告訴給我們了。
比如火宅3車喻,比喻沒有3乘法,只是一佛乘,因為大家的根基不同,而基於一佛乘方便說3。
2、窮子喻
比如窮子喻,因為我們這些人心量狹小,不堪任佛子的重任,於是我們在六道里輪迴起滅,佛陀以種種的方便,引領我們一步一步的走出輪迴,乃至最後把佛陀的家業全部交付給我們。
3、3草2樹的大法雨雲
再後來是3草2樹的大法雨雲的例子,比喻佛陀用一味法雨,普遍的澆灌滋養一切的眾生,而眾生得到的多少, 就要看他們自己的心量和自己的根性了。
於是大的草就會得到的多些,小的草就會得到的小些,不是雨有偏差,而是草自己的狀態,決定了自己能吸收多少的水分。
於是學佛也是這樣的,有很多人根性鈍,那麼他會吸收少些的義理,有的人根性利,那麼就會吸收的非常好。
4、化城喻
然後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化城喻,這一品是法華經中非常重的一品。
是告訴我們,這個3界雖然我們在這可以安止少許,但是這根本就不是真實的、而是幻化的一個城市。
為幫助我們緩解疲勞、恢復狀態繼續上路用的,而不是用來留戀和執著的。
就如過河之舟船一般,過河是目的,執著他只會讓自己沉溺,於是這個3界也如此一般。
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那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法華經中究竟在什麼地位呢?
前面的部分如此多的例子,可謂精彩異常,目的就是讓我們能接受我們的本具佛性,不去懷疑、不去疑惑,並且能接受這個自性,通過後面的修持方法得到自性的恢復和慧命法身的長養。
也就是說前面是給我們講道理,而後面的部分是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做。
於是常不輕菩薩在行的是恭敬法、在修的是忍辱波羅密;
而觀音菩薩在行的是布施法,在修布施波羅密,於是能修的明白,就是6度合一,於是凸顯在外的很容易看到的是布施忍辱等等,但是內在的核心是6度本是波羅密,沒有分別,最後都是過生死河,於是波羅密就叫做到彼岸。
但是我們不懂得到底要怎麼行做,於是在法華經的後面的部分,佛陀為我們宣講了很多大菩薩的例子。
我們在其中去學習這些大菩薩們度眾生的精神,學習這些大菩薩們修持的路徑,學習這些大菩薩們的心量和智慧, 這就是法華經要給我們的 。
於是如果不去了解法華經前面的部分,而只來讀,這品普門品,就會稍微感覺薄了些,就是感覺不到整體是什麼意思,這樣就扎進了這一品中,很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所以在這裡我盡量把全部的內容和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得到更多的利益。
6、佛陀想直接進入涅槃
法華經是佛陀5會講法中的最後一會,佛陀30歲示現成佛,講法49年,在80歲的時候示現涅槃。
在這49年的講法中一共講法5會,也就是5個次第、5重深度、講經300餘會。
這5會中人間只看到了其中4會,第一會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打坐示現成佛後,用佛眼觀看大家的根基,發現大家的根基太差,所以想就此進入涅槃,不說什麼了。
這個時候大梵天、帝釋天、光音天的天人們發現了,就下來化成人形來請法。
7、第一會:乳,華嚴經
佛陀答應了天人們的請求,為他們宣講了第一會的高山仰止之華嚴經,華嚴經又叫大方等,是5會講法中的第一會, 也叫乳。
不過華嚴經一共講了21天,這是我們人間的人沒有福報聽聞到的,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華嚴經是佛陀講的華嚴經的題目標題編輯而成的。
在佛陀涅槃很久後,古印度出現了一位智慧非常高深的菩薩,叫做龍樹菩薩,3個月學完了人間的大乘佛法,覺得意猶未盡。
於是就四處求索,詢問哪裡還可以看到其他的佛經,於是這個時候有人告訴他去龍宮裡可以看到。
龍樹菩薩到了龍宮,才把我慢心滅除,因為他看到的華嚴經整個銀河系都裝不下,於是他看到覺得太殊勝了, 就要拿到人間來,龍王沒有允許。
於是他就背下了目錄,從龍宮裡出來就背寫目錄,結果這部經的目錄就匯聚了80卷之多,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能讀到的華嚴經了。
所以這是第一會講法,講的內容比較深,不適合大眾學習,適合根基非常好的人修持。
8、第二會:酪,阿含部
佛陀答應了天人們的請求,於是就要去度眾生了。
於是一看,在做忍辱仙人的時候,許下承諾要先度這個歌利王的,這樣佛陀就到了鹿野苑找到了這5位跟隨他出家修行、後來因為某些因緣離開他的比丘,為他們宣講了4聖諦法,其中這個憍陳如就證悟了阿羅漢果,被稱呼為證果第一阿若憍陳如。
佛陀用了12年的時間為大眾宣講小乘的佛法,其中的經典,以阿含部為主,我們能看到的阿含部,有長阿含、 增一阿含、阿含、雜阿含,這4部阿含經。
在這個部分有無量無邊的弟子證悟阿羅漢果,可謂空前興盛。
這個時候有的阿羅漢弟子就開始到4處去弘揚佛法,把佛法解脫生死輪迴的妙道帶到整個印度的5大部去,並且也帶到了其他周邊的地區,這是小乘佛法的由來。
12年的阿含部後,這是第2會比喻為酪。
9、第三會:生酥,方等部
佛陀就用了7年的時間宣講方等部 。
什麼叫方等,就是小乘大乘共同稱揚讚歎,這個部分的經典多是以勸小乘人、回小向大而說,這個部分比喻為生酥 。
7年的方等部講完,也就徹底的和小乘人交代完, 要回小向大了。
10、第四會:熟酥,般若部
然後宣講了22年的般若部,比喻為熟酥,更細緻更精純。
這個部分的經典就非常的多了,因為到中國後,大乘的經典流傳的更廣, 小乘的經典就少了很多,比如金剛經、比如般若經,這都是這個階段宣講的內容 。
在這個部分,佛陀已經開始呵斥那些沒有發大乘心的阿羅漢們,稱他們為自了漢、稱他們為焦芽敗種。
在楞嚴經的開篇的部分,阿難想到了佛陀呵斥迦葉和舍利弗有選擇性的乞食,就呵斥他們是阿羅漢,這個時候叫阿羅漢是在說他們心量小。
11、第五會:醍醐,法華部
22年的般若部講完了,就是8年的法華部,也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法華經。
是佛陀5會講法中的最後一會,在法華經中記錄幾乎所有的佛陀,都是這樣的,在最後的時候宣講的一定是這部法華經,而宣講完畢後,也就實在沒有什麼可說的,於是很快就會般涅槃的。
本師釋迦佛是這樣,故去的無量諸佛亦都是這樣,宣講完這部法華經也就很快入了涅槃。
這部法華經佛陀講了近8年,最後還有些涅槃經,那是一個晚上就講完的,所以當佛陀第5會講法全部內容,可以說就是這部法華經。
因為這裡面有很多的部分不適合我們,於是阿難等大弟子們在集結整理佛經的時候,沒有把這部分記錄在本經中。
還有本經里有很多的授記的部分,佛陀給他的弟子們,逐一的授記, 這也佔用了很多的時間,在本經里都隱去,只是選主要的記錄在案。
所以這個法華部是最後一會講法,比喻為醍醐。
我們常常聽到醍醐灌頂,就是製作最精良的食品,不管什麼樣的人食用都可以得到利益,都能得以長養軀命的。
法華經傳到中國來,可以說是被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讀誦的人也最多、感應的事例也非常的多。
12、靈山大會還在開著
後來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在讀誦到法華經的藥王菩薩品的時候,忽然開悟,進入了到了一旋三昧中去。
他進入到禪定中,就到了佛陀講法的靈山大會,於是看到釋迦佛還在那裡宣講這部法華經。
他出定後,大呼,靈山一會還在開啊,於是他把法華經定為天台宗的課本,專宏專修法華經。
13、法華經是拋棄3乘的方便法
前面和大家講了一下判教的部分 也就是5重玄義里的一個部分。
要研究一下教相,到底是在什麼時候講的這部經?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也就知道這個時候佛陀講法的重點在什麼地方。
因為法華經是拋棄3乘的方便法,沒有什麼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分別說法,其實都是一佛乘, 所以這個部分是最圓滿的教義。
在教下的部分來說,就是分圓教、別教、小教、密教,法華經這部經典是屬於圓教,也稱呼為圓頓, 圓是圓滿、頓是快速的意思。
14、妙法蓮華經:妙
這部經的經題,為什麼叫做,妙法蓮華經。
妙這個字,本身就是比較難以形容,就是形容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好、比我們設定的還要殊勝、是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的。
智者大師在講法華經的時候,光這個妙字講了90天。
什麼叫妙,妙在哪裡?怎麼體現為妙?
90天只講了這一個字,所以大家要思維,這90天到底講了什麼?不是我們三言兩語就能涵蓋和囊括的。
因為我們本次是分享普門品,所以就不太細講這些部分,不過也要簡單的說一下。
妙,橫窮無極、無盡無想、沒有辦法涵蓋、沒有辦法超越,稱謂為妙。
這是言語無法形容、文字也無法表達,乃至我們用心去思維計較也不能理解的殊勝。
所以佛陀常常說,不可思議,不要用我們的心念去思維、不要用我們的言語文字去議論言說,因為說不能盡。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妙法蓮花經
※佛說阿彌陀經1:西方極樂世界有佛,今現在講法
※大乘才是真佛子:如何才能喚醒眾生?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