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餐不如西餐高級?美國最紅的亞裔大廚揭開了背後的偏見

中餐不如西餐高級?美國最紅的亞裔大廚揭開了背後的偏見

你在美國吃過中餐嗎?

不僅變成黑暗料理,還賣得便宜

看了這部高口碑網劇才知道

飲食不僅是吃,背後還有身份和話語權

3月初,我去美國出差,吃了幾天西餐。中國胃發作,就在當地找了家中餐館。

菜單很親切,咕嚕肉、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結果一吃就變味了。

原本口感酸甜的咕嚕肉用了美式的BBQ醬汁,而麻婆豆腐是煎炸過的,很脆。

在我看來,這完全就不正宗,甚至難吃。這個館子卻排起了長隊,深受當地人喜愛。

我很不解,直到昨天看到了Netflix出的美食片《不中看的美食》,才明白中餐在美國的演變和現狀。

英文名叫:Ugly Delicious

《不中看的美食》並不精緻,反而是些不凹造型的普通「丑食」,豆瓣評分卻高達8.8。

主持人張戴夫(Dave Chang)是美國最紅的米其林亞裔廚師,登上過《時代》雜誌、福布斯的封面。他對飲食文化的獨到見解也是高口碑的原因之一。

在節目中,他揭開了中餐廉價的殘酷事實,有些偏見至今還根深蒂固。

美式中餐大多數都不正宗

中餐是全球份量最重、分布最廣的菜系之一,連南極洲、太空站都有供給。

要找到正宗的中餐卻很難,大多是像片中的「四不像」——左宗棠雞和炸得硬邦邦的春卷。

在美國開中餐館的一個四川大叔說:「如果我做最正宗的中國菜,會沒生意的。」

中餐在美的生存環境到底是怎麼樣的?

一個是西化。以前在美國的中餐館,菜單上有250種菜可選擇,卻讓吃慣炸雞漢堡薯條、崇尚「快餐」的老外沒法點菜。

這也就導致中餐逐漸往簡單做。比如說,任何有餡的食物包括生煎、湯包都稱為「餃子」。

而另一個事實是,美國人對中餐的偏見和歧視依然存在。

第一代中國人移民美國時,干著苦力,開廉價中餐館。美國甚至用官方途徑《排華法案》來打壓欺負。

中餐也跟著華人身份逐漸成了low的代名詞,甚至還被傳用貓狗的殘骸。

怎麼樣的中餐算高檔?

肯定不是唐人街那種,把小籠包放在蒸籠里端給客人的正宗吃法。而是把小籠包放在白盤子里,澆上一點乾酪、搭配鮮花改變成傳統頂級美食的標配,價格馬上翻3倍。

即便是全紐約最好的中餐廳,在《紐約時報》上永遠只能拿到兩星。

除了服務和環境,中餐永遠會被透過白人視角來審視。你會發現,大家吃的不僅是食物,還是身份和話語權。

吃中餐會口乾、頭痛、發抖?

除了不高級,美國人對中餐還有一個更大的偏見——味精,被批評過度使用。

「中國人以做菜放味精著名,這是吃中餐會頭痛的原因之一。」

「我會有頭痛的感覺,會口乾一會兒。」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張戴夫和食物歷史學家Ian Mosby採訪了一些美國白人。

當被問到吃完中餐的感覺時,他們說自己會出現頭疼、缺水、全身顫抖等癥狀。這明顯就是味精攝入過量的表現。

張戴夫緊接著分發薯片和零食,大家都很享受,也沒有不適。

張戴夫隨後說,「這些零食里都是味精。」

有位受訪女性就反駁,「會不會是因為一頓中餐的味精攝入量過多?」

Ian對此解釋說,「味精是美國使用最多的食品添加劑之一,每年能用上百萬噸。」也就是說,味精大部分不是用在中餐廳,而是用在食品加工行業。

從數據來看, 亞洲菜和歐洲放的味精量也是一樣的。但在座的各位,還是不相信。

時至今日,中餐被誤會、被排斥的標籤,還是很難被撕下。

「我不能改變他們的政治視角,但也許我能開拓他們看待食物的視角。」

張戴夫參與到這部網劇,也是為了讓亞洲菜上電視,改變大家的偏見。

我想用我的食物告訴你,我是誰

「有些觀念根深蒂固,這就要求我們與這種傾向做抗爭。保持無知很容易,棄之不顧很容易,但我覺得有罪。」

張戴夫辭去米其林大廚的高薪工作,去開福桃拉麵店,就是一種抗爭的開始。

因為不夠正宗,張戴夫的拉麵被食評人各種嫌棄。

後來靠賣福建小吃五花肉刈包翻了身。他做的食物成為紐約「網紅」,也挽救了這家原本生意慘淡的小店。

之後張戴夫一口氣開了12家不同的美食店,每個店都很賺錢。

一開始嘲笑他的朋友都說,「你豁出去開一家麵條店這個行為,鼓舞了我們做代表自己文化的食物。

作為一個移民,張戴夫的爸爸是朝鮮人,媽媽是韓國人。

「我到底是美國人、韓國人,還是我自己?我的文化到底是什麼?」從小他就陷入了這種自我懷疑。

他吃辣白菜也吃香蕉果醬三明治。在學校吃亞洲菜時,他被議論了,「你愛吃那個菜啊,好噁心。你屬於下等文化。」

現在,他有能力為此發聲,就有了福桃拉麵。這並不是一家純正宗的日本拉麵店,而是混合了他覺得好吃的各種做法。

張戴夫代表了一整代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的美國年輕人,找不到自己的文化傳統,找不到自己的根。

但他不再糾結,想通過這個拉麵店告訴大家:我的食物就是我身上融合的文化,沒有所謂正宗不正宗。

家常菜,丑卻是最美味的

張戴夫剛開始做菜時,也跟很多人一樣,覺得好食物就是精緻的法國料理,烹飪必須要光鮮。

但現在,他衡量美食只有一個標準:好吃,跟不好吃。

家常菜,我稱之為丑卻美味的食物。現在已經成為我想在餐廳做的食物。」食物最重要的是要有溫度,有愛在裡面。

為了吃到真正的餃子,張戴夫來到河北一戶最會包餃子的老太太家裡。

老太太用最簡單的做法,擀皮和餡,煮水,下餃子,手法很嫻熟。

張戴夫一口咬下去很驚艷,「哇,這是什麼,我從沒嘗過這種味道。」

當他問道,「你厭倦過吃餃子或者包餃子嗎?」「不厭。」老太太乾脆又開心地回答。

張戴夫很感動,「我們在追尋食物的完美和情感,這才是最重要的。」

張戴夫媽媽在腦癌手術出院後兩天,頭上還綁著繃帶,就在廚房為他做泡菜火鍋。

他媽媽回答說,「因為你是特別的。」他發現把愛跟食物相結合時,會特別美味。

而判斷食物好吃與否,還會陷入另一個誤區——正不正宗。

披薩是最初起源於義大利的美食,如今有很多版本。有吞拿魚刺身做的日式和風披薩,也有把麻婆豆腐和披薩結合的中式披薩。

其實,正宗的披薩必須要選用當地的乳酪和麵粉,想要在異國他鄉還原幾乎是不可能。

張戴夫對此不以為然,相比於不斷糾結於各種步驟、環境,還不如用心做。

「做美食要看那個人是否有用心,跟正宗沒太大關係。我不憎恨正宗,我憎恨人們一心只追求正宗。」

文 / Cassie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奧斯卡獲獎片進中國最多的一次,影帝影后都是我的最愛!
復仇全靠自己!三月的高分電影中,我最期待這一部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