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死亡的12本書

關於死亡的12本書

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第十一》

人世間一切智慧和思索的目的,最終都可歸結為一點:教給我們如何才能不畏懼死亡。

——蒙田

在瀕臨死亡的存在的那些瞬間里,感覺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去愛。當清醒的時候,你感受到世界的殘酷。

——格奧爾格·特拉克爾

我曾以為,一切都是不死的。所以我唱歌。

而今我知道,一切都有終結。於是歌聲止息了。

——羅扎諾夫

人的生命並不因肉體的死亡而終止。害怕死亡——就等於害怕幻影,害怕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托爾斯泰

關於死亡的12本書。

了解死亡,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1.《哲學家死亡錄》

「探討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收錄190餘位已逝哲學家的死法

調侃地介紹了歷史上那些最出色的思想者

對人類幸福的意義及可能性

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通過學習如何死亡

我們學會了如何活著

如果讓我寫一本書,我將會做一個記錄各式死亡的登記簿,再加上我的評論。教會人們死亡的人也將教會他們活著。

——蒙田

你不必像哲學家那樣去死,但讀讀它可能會有幫助。

——英國《獨立報》

畢達哥拉斯寧可讓自己被屠戮,也不願橫穿一片豆田;

赫拉克利特將自己悶死在牛糞里;

柏拉圖據說死於虱病;

亞里士多德據說是用烏頭草毒死了自己;

第歐根尼自己憋氣窒息而死……

自古以來,如何建構一種「好的死亡」,始終是哲學家們最為關注的中心問題。

2.《面對死亡的人》

西方死亡學的開創性著作

展現了西方從中世紀早期到

20世紀70年代人們對死亡態度的歷史

讓他的靈魂安息在寧靜和綠蔭中。

——引自《塞拉比祈禱書》

死者入睡,一般都睡在繁花似錦的花園裡。屠賓在貴族們的屍體前祈求上帝:「願上帝在聖潔的鮮花中接納我們所有人的靈魂」;羅蘭也做了同樣的祈禱:「願上帝把他們安放在鮮花中」。這後一句詩表達了死後的兩種形象:安眠或無知覺的沉睡,睡在聖潔的鮮花或花團簇擁的花園中。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西方國家中興起了新的學科——死亡學,而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對死亡的人》一書則起了開創性的作用。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對死亡觀的話語解釋系統,為後世的研究提供了闡釋、修正和取捨的基礎。

3.《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創作了

這部充滿哲思與意趣的散文集

通過對命運、人生、生與死

靈與肉等根本問題的思考

楊絳九十六歲開始討論哲學,所討論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同時是她自己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她是在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準備。走到人生邊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後的是什麼,前面等著她的又是什麼。這便是本書的兩大主題: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她的心態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卻有一種令人欽佩的勇敢和敏銳。

—— 周國平《人生邊上的智慧》

4.《死亡哲學》(第三版)

闡釋死亡之謎

「名為談死,實乃談生」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莊子》)

死亡是生命的終了而非它的目的——我們不應當鄙視我們的生存,而應當使之更加深刻和充實。(蒙田)

生存就是不斷從我們身上排除趨向死亡的東西。(尼采)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5.《文化人的「死」與「生」》

生與死,向來分為兩種:

一種是肉體的生與死

一種是精神的生與死

人可以通過社會而不死。

——費孝通

塵世無常,性命終得老去;天道好還,人文幸得綿延。

——錢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印書館 的精彩文章:

盧梭《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我的聽眾是整個人類
國內目前收錄最全的徐志摩佚作集

TAG:商務印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