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如何設法粉碎大英帝國

日本如何設法粉碎大英帝國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擊敗,英國成為其中的贏家。但是,歷史女士對任何正式狀態進行了意想不到的修改。大英帝國的崩潰發生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這在很多方面都是由日本的行為造成的。

自十八世紀末,尤其是大多數英格蘭殖民地的北美丟失後,大英帝國的權力基礎,印度被認為是公平的(在總量英國和亞洲的財產)。拿破崙也夢想著對英格蘭奪取印度造成致命打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試圖點燃印度的反英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能夠直接開始佔領英國殖民地。當時除印度外,東南亞的英格蘭屬於緬甸,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和香港。

日本統治集團在二十世紀開始帝國擴張時,提出了「東亞大共同繁榮的範疇」的概念。它宣布「白人」的所有人民都從白人殖民主義者的力量中解放出來。這個學說掩蓋了在日本主持下的這個地區的一個帝國的創造。

除英格蘭外,該地區的殖民列強是法國(屬於越南,寮國和柬埔寨),荷蘭(印度尼西亞)和美國(菲律賓)。所有這些國家都從日本佔領時期算起獨立。中國也處於半依賴國家的地位,日本人在種族主義言論之下也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合作政府。

日本軍國主義者從前任所有者手中奪取這些領土,並沒有吝嗇宣稱新國家的獨立。民族解放運動的許多領導人與日本合作,從中看到了拯救者從殖民統治下的「白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依賴於日本的援助。在這個聯隊的頭上,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印度國民議會的重複主席,他被稱為他的追隨者「受人尊敬的領袖」,蘇巴斯·錢德拉·博斯。

與非暴力的聖雄甘地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 思想家不同,辛德拉博斯堅信有必要強行贏得印度的獨立。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把希望寄托在德國與蘇聯對英國的聯盟上。後來博斯繼續與德國合作。

1941年12月,日本進入對英國和美國的戰爭,並於1942年2月俘獲馬來亞和新加坡。Bos和他的同事將活動中心搬到了新加坡,那裡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印度人(印度人的名字是這個城市)。

1942年1月,來自泰國聯盟(當時稱為暹羅)領土的日本部隊進入英國殖民地緬甸,直到1942年5月才完全佔領。在這次行動中,「緬甸獨立軍」參加了日本方面的活動。1943年8月1日,在仰光宣布成立獨立的緬甸國。

1943年10月,新加坡成立了「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印度國民軍(INA)部隊的組建工作正在進行中。1944年3月,日本第15軍在三個師和一個(三個)INA師開始從緬甸到阿薩姆邦(印度東北部)的入侵。然而,忠於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軍隊卻遠遠不能通過日本印度軍隊。1944年6月,日本人和INA從印度領土撤出。

1945年,部分INA參加了在緬甸境內對英軍的防禦性戰鬥。隨著戰爭的結束,他們被迫放下武器,向拘留和遣返條件下的殖民主義者投降。但英國打破了諾言。INA的許多戰鬥人員都被他們以前曾是英國殖民部隊士兵的幌子囚禁。針對INA的三名高級官員,英國當局在Krasny Fort(德里)組織了一個法庭審判庭。在輿論的壓力下,他們的死刑被生命流亡所取代。

然而,戰後的局勢使英國不能再恢復其在亞洲殖民地的統治地位。1947年8月15日被宣布為印度獨立。1948年1月,英國人被迫授予緬甸獨立。十多年來,英國領導了毫無意義的殖民戰爭,試圖維持其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統治地位,但在1957年至1963年間。她也從那裡離開了。

對東南亞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事件的評估與其在歐洲和美國國家的評估截然不同。「合作者」的領導人,如奧姆桑(緬甸緬甸)和蘇加諾(印度尼西亞)在那裡被尊為獨立國家的創始人。非常榮幸,與甘地和尼赫魯一起,在印度被Subhas Chandra Bosa的名字包圍。現代印度共和國國旗是印度國民軍的三色旗幟,在日本一邊與英國作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只有在法國新加坡大不列顛失敗之後,德國才會攻擊俄羅斯
烏茲別克人民的手藝

TAG:天天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