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人給台灣支招搞「防空游擊戰」 並沒有效能可言

美國人給台灣支招搞「防空游擊戰」 並沒有效能可言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Hard Rock Café是美國的一個時髦人的去處,有吃的,有喝的,但主要賣點還是與滾石音樂有關的主題裝修。很多大城市都有這麼一個甚至幾個Hard Rock Café,美國之外的很多國際城市也有這東西。多年來,台灣當局力圖打造堅固防禦,用雙關的Hard 「ROC」作為守島概念的品牌,既有強悍、堅固的意思,又叫起來響亮。實事求是地說,就字面而言,這是一個不錯的品牌。

這個在美國十分流行的和硬搖滾有關的酒吧,小編倒是經常去,是個適合爺們聽歌喝酒的地方

原版Hard ROC承認兩岸實力不均衡的現實,強調非對稱反制,但實際上還是很對稱的。Hard ROC由「愛國者」(尤其是PAC3)防空導彈打造反導網,由F-16打造空中防線,在海上則由「基德」級驅逐艦、「佩里」級護衛艦、「光華6」級導彈艇和談論已久的潛艇打造海上防線,由AH-64D「阿帕奇」武直和擬議中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打造水際灘頭防線,武裝對抗解放軍的登陸大軍。

台灣方面甚至有談論,要在確認登陸作戰在即的第一時間立刻升級,出動巡航導彈和戰鬥機空襲,一舉打掉集結在東南沿海集結的解放軍兩棲船隊,最大限度地破壞登陸意圖。

雖然武器不怎麼樣,但是台灣在民國106年發布的漫畫版防衛報告書上倒是很確切的寫出了大陸和台軍之間武器對抗的方式,也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式的傳統防禦對抗

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兩岸力量對比在迅速向大陸一邊倒,這樣的傳統防禦是死路一條,但也是台灣當局不得不考慮的路。否則就只有繳槍投降了。試圖在D-1日先發制人,那是嫌死得不夠快了。

不過,總是有「熱心人」為台灣的武力拒統出謀劃策。2014年,美國戰略預算評估中心(簡稱CSBA)發表報告,以Hard ROC 2.0為名,提出分散實力,彈性防禦,以製造最大傷亡而不以禦敵於島外為目標,真正打一場非對稱戰爭。

CSBA把台島防禦分為三個方面:防空、反艦和反登陸,提出以大量微型潛艇為反艦主力,構築海峽防線;以卡車發射的反艦導彈為反登陸主力,機動發射、攔截登陸艦船;以卡車發射的ESSM為防空主力,打一場防空游擊戰。

正在飛機殘骸邊上跳舞的胡賽武裝士兵,學胡賽搞近快戰法戰術其實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自己人夠精明,並且敵人夠傻

台灣當局很快就拒絕了CSBA的「好意」,強調繼續尋求美國出售F-16C/D和常規動力潛艇。

大概是為了強調態勢的嚴重性和彈性防禦的必要性,2016年,蘭德公司也推出專題研究:《台灣的防空選項:相對成本與作戰成效評估》,也提出放棄以戰鬥機為中心的傳統防空理念,最多購買57架可短距起飛的F-35B ,但用「哨兵」雷達與車載發射的AIM-120導彈組建21-40個防空排,放棄要地防空,以保衛台灣的「愛國者」和「天弓2/3」防空導彈與機動反擊部隊為目的。這是CSBA的Hard ROC 2.0的更新版,姑且稱作Hard ROC 2.5,儘管蘭德並沒有用這樣的稱呼。但這一次,台灣當局裝聾作啞,不予置評了。

可巧,葉門的胡塞武裝通過「陸地米格-29」的辦法,用拆下的米格-29雷達與R-27空空導彈,土法打下了兩架沙特F -15(沙特方面不承認被擊落),重新勾起了人們對Hard ROC 2.5的興趣。

採用近快戰法的胡賽武裝,確實也在戰略態勢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創造了防空戰果

一旦台海戰爭爆發,空中一定是首先爭奪的焦點。按照台灣和美國方面的分析,大陸軍事行動的升級順序為:

1.恐嚇

2.封鎖

3.轟炸

4.登陸

現實地說,一旦台海戰爭爆發,如果還存在恐嚇、封鎖、轟炸階段,那隻可能是戰術性的、過渡性的。即使在最理想情況下,恐嚇也只可能迫使台灣退回不統不獨的原狀。這不是理想狀態,只是避免戰爭的不得已狀態。不統不獨的現狀一旦打破,就只有往前走,一舉解決統獨問題。封鎖與轟炸也很難迫使台灣棄獨求統。而且這樣的行動夜長夢多,百弊叢生。解放軍一旦開始行動,只可能專註於一個目的:儘快登陸,追求快,不怕拖。

因此,對台灣而言,空中對抗從反騷擾、全域防空到野戰防空迅速變化,其中反騷擾頂多是轉瞬即逝的過渡狀態。

台灣的傳統防禦思路是以全域防空為主,戰鬥機作為主力,「愛國者」PAC-2和「天弓2/3」中遠程防空導彈作為重要輔助。在數量和質量都佔優勢的解放軍空地聯合打擊面前,台島全域防空的有效性已經不值得花時間討論了。台灣還有打造「防空刺蝟」的想法,在戰鬥機靠不住的時候,以地制空,用「世界上密度最高的防空導彈」確保台島防空。這依然是全域防空,只是放棄戰鬥機,改為依靠防空導彈。這也是美國智庫急於勸說台灣把精力集中在野戰防空的道理。

台灣還是需要了解一下伊拉克「以地防空十防九空」的故事,那都是20多年前的事兒了

台灣現有防空導彈包括3個連的「愛國者」PAC-2(另外訂購了7個連的PAC-3),6個連的「天弓2」,19個連的「霍克」,加上24個連的「天空衛士」雙35高炮,還有眾多「毒刺」近程防空導彈(包括車載版的「復仇者」系統)和一些「小橡樹」防空導彈。

台灣裝備的「小槲樹」導彈,台灣整體的機動防空水平落後世界主流國家40年以上

「愛國者」、「天弓」、「霍克」都只有有限的機動能力,或者說是可機動的半固定式系統。在反輻射和空地火力的聯合打擊下,「半衰期」是以天計的,如果不是以小時計的話。「愛國者」PAC-2還有防空能力,PAC-3是反導專用的,基本上不能用於防空。「天弓1」已經退役,現在換用「天弓2」,這是在「天弓1」基礎上改用X波段主動雷達制導的升級版,射程也略有增加,還具有有限的反導能力。「天弓3」進一步加強反導能力,採用Ka波段主動雷達制導和定向破片戰鬥部。

「霍克」是60年代的基本技術,再更新也已經老舊不堪,不堪大用了。好處是系統重量較輕,機動能力比「愛國者」、「天弓」更好,更適合在山頭等特殊地形部署。現計劃用「天弓3」替換「霍克」(可能共用發射架),並換用MPQ-64「哨兵」雷達增強探測能力。不過這樣的「霍克-天弓」系統依然不是機動防空系統,還是可機動的半固定式,只是機動性比「愛國者」和「天弓」略好一點而已,「半衰期」沒有實質性的差別。

實際上,更加糟糕的情況是台灣機動防空編製完全不適合現代戰爭,在捷羚防空導彈系統被划走到空軍守衛要地以後,陸軍以及空軍都沒有可靠機動防空的編製,這使得台灣的機動防空能力進一步因為人為原因下降。這是台灣各個軍種撕逼的結果

雙35高炮和「毒刺」導彈只能用於點防空,不到拼刺刀的時候用不上。只有早期「響尾蛇」空空導彈技術水平的「小橡樹」還在服役,這對很多人都是一個驚訝,其在台島防空作戰中的作用不超過心理作用。

這樣的防空導彈構成是談不上以地制空的。按照CSBA和蘭德的觀點,台灣需要轉向彈性防空的思路。

在CSBA的Hard ROC 2.0里,彈性防空以卡車發射的「增強海麻雀」(ESSM)為主。「海麻雀」是雷西恩將「麻雀」中程空空導彈改型為艦用的結果,ESSM Block 2的射程達到50公里,採用主動/半主動雙模式雷達制導,主要由Mk41、48、56垂髮發射,也可用老式的Mk29八聯裝傾斜箱式發射器發射,主要用於攔截反艦導彈和低空入侵的敵機。

在Hard ROC 2.0構想里,ESSM為Block 2,採用主動雷達制導,配以紅外光電搜索。這樣避免了對搜索和照射雷達的需要,降低系統重量和成本。更主要的是,增加了反制困難。被動的紅外光電搜索無法用常規的反輻射方法預警和壓制,空中飛機經常要到防空導彈發射後,才能察覺到附近有防空導彈的存在。

這可能成為很難對付的防空組合,ESSM還有可觀的射程,問題在於對空探測距離。在地面的紅外光電探測由於工作環境和物理限制,在實戰條件下低空探測距離很難超過10公里。ESSM的主動雷達制導只能用於末端制導,正常使用中需要中繼制導引導到距離目標足夠近的位置才轉入主動雷達制導,全程主動雷達制導的截獲距離有限。這些因素加上系統反應時間,使得ESSM與紅外光電的組合的實戰射程未必超過「復仇者」多少。

雷神用於推銷的ESSM block2 使用了主動引導彈頭,不過在採用光電探測的情況下射程達不到海基ESSM的水平

蘭德的Hard ROC 2.5進了一步,改用MPQ-64雷達與陸射AIM-120的組合。在中程空空導彈領域,AIM-120(也稱AMRAAM)取代了「麻雀」,體積和重量更小,而且從一開始就採用主動雷達制導。

這倒不是說陸射AIM-120(簡稱SLAMRAAM)在本質上就比ESSM更先進。美國武器技術的一個特點是持續改進,交替發展。舊殼換新瓤可以保持使用上的連貫性和系統兼容性,但又大大提高性能。

ESSM的制導、火箭推進劑技術都是最先進的,只是採用了「麻雀」的彈體直徑和介面標準而已,以便於與現有系統適配。「標準」系列艦空導彈、「響尾蛇」系列空空導彈也都是這樣的。但ESSM是艦用的,基本體積和重量都大,設計也針對海上環境。SLAMRAAM可以從悍馬或者輕型卡車發射,比如挪威的NASAM。SLAMRAAM更加適合輕型高機動野戰防空的需要。

MPQ-64「哨兵」雷達

MPQ-64「哨兵」雷達是裝在拖車上的,一輛悍馬就可以拖走。這台單面的輕型X波段3D相控陣雷達可以360度旋轉,轉速30轉/分,可通過電子回掃達到45轉/分的虛擬轉速;探測距離40公里,改進型增加到75公里;可在-10度到+55度範圍內俯仰,在任一機械俯仰角時,雷達波束可在22度俯仰角內搜索。系統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聯網能力,主要用於中低空防空搜索。

在理論上,「哨兵」雷達與SLAMRAAM可以構成機動的中程防空導彈系統,並可提供中繼制導,這幾乎是彈性防空的理想平台。但凡事總是有個但是。「哨兵」雷達畢竟是精密電子設備,能夠承受的震動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機動速度受到限制。在良好公路上,可以拖行的最高速度達到64公里/小時。在碎石路上,最高速度降低到48公里/小時。越野拖行時,進一步降低到13公里/小時。這個越野不是爬冰卧雪或者攀岩趟水,而是在硬土地或者草甸子上。

在戰時,良好公路是首要目標,不僅公路本身會受到打擊,公路上機動的車輛也要受到打擊。所謂戰時可以混入平民車輛的隊伍,這是一廂情願的,甚至可以說是對平民生命不負責任的做法,與恐怖分子使用人盾是一樣的性質。台島的良好公路就這麼些地段,良好公路打光後,碎石路也難逃。在缺乏道路的荒郊野地,只有13公里/小時的速度則是拖拉機在耕地,能做到多少有意義的機動,只有發揮想像力了。在理論上,「哨兵」雷達改為卡車裝載沒有不可克服的技術困難,機動性可以有所改善,但生存力挑戰依舊。

「哨兵」不是機動防空系統,必須停車,才能打開雷達,才能搜索。在使用中,這需要至少兩部系統交替前進、交替開機。在高密度、高烈度戰場上,這就帶來嚴重的戰鬥連續性和生存力問題。在狹小但相對平坦的台島西半部,可供建立雷達哨的地點有限,要提供穩定的觀測和中繼制導還要生存下來,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不用雷達,改用被動的紅外、光電觀測手段,生存力大有改善,但探測距離極大受限,回到Hard ROC 2.0的問題了。

實際上,胡賽武裝至今為止只打下來兩架F-15,總共進行了不到10次的攻擊,也跟胡賽武裝光電探頭探測距離有限打擊距離短有關

採用快閃戰術,瞬時開機,瞬時發射,快打快撤,這是另一個思路。這也是胡塞武裝打下沙特戰機的做法。往遠了說,這還是解放軍在60年代首先發明的,用這個辦法打下了好幾架竄犯的台灣U-2。

但這對台灣防空是沒用的。快閃打的是冷不防,需要對方飛機的活動相對有規律,而且缺乏時刻準備著的防空壓制手段。用「哨兵」雷達瞬時開機、截獲目標,在發射AIM-120導彈後,立刻關機轉移,這是可能的。AIM-120可以全程依靠主動雷達完成跟蹤、攻擊,問題與ESSM一樣,有效截獲距離很短,有效的防空保護圈很小。同時,即使「哨兵」雷達關機,也已經在對方飛機的鼻子底下了,單靠關機可能已經很難逃過對方反擊了。延長開機時間可以中繼制導,增加有效射程,但那也增加被壓制的機會。

「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當年把解放軍逼出近快戰法的台灣如今也要搞近快戰法,不知道近快戰法的祖宗答

更重要的是,快閃戰術是以放棄可靠、持續防空為代價的。蘭德甚至建議,放棄一般的要地防空,集中保護「愛國者」、「天弓」和機動反擊部隊。這從美國方面最大限度製造解放軍傷亡的角度來說是合理的,但從台灣的政治角度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在戰術層面,快閃戰術也有很大的問題。快閃需要一定的預警,才能知道什麼時候向什麼方向搜索,以最大限度地壓縮搜索時間,儘快鎖定,儘快發射,儘快關機轉移。

問題是,在快閃為主的彈性防空架構下,誰來提供這個預警?對手相對固定的活動規律是一種變相的預警,但形成這樣的規律,掌握這樣規律,都需要時間,而台灣防禦最缺乏的就是時間。即使假定解放軍大意到被台軍掌握了空中活動規律,到了這個時間,台灣防禦還剩多少都是一個問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彈性或者不彈性的防空還有什麼意義?

敘利亞空防地圖,如果放棄遠程預警防空體系,那麼帶來的防空效能的損失是指數型的,如果探測距離縮短到2分之一,則防空打擊窗口縮短到原來的4分之一甚至更短,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加解放軍空軍打擊的窗口,這對於以「打擊」為目的的解放軍空軍而言是求之不得的

在「彈性防禦」策略下,最大的問題在於整個繁華的台灣和台灣人民都要作為「肉盾」來抵禦解放軍的攻擊

另一個問題是快閃難以應對高空目標。「哨兵」雷達在本質上是中低空防空用的,SLAMRAAM也沒有足夠的能量攻擊高空高速目標。對手在戰區高空徘徊,伺機攻擊,尤其是對暴露的機動反擊部隊和岸基反艦導彈發動高空打擊,對於以中低空防空為主的彈性防空就是難題。高空待機與中低空無人機偵察相結合,主動清掃防空陣地,更是難辦。

彈性防空與「愛國者」、「天弓」相結合,在理論上可以填補高空漏洞。但要是半固定的「愛國者」、「天弓」能在反輻射和空地聯合打擊中生存下來,也就沒有彈性防空什麼事了。為什麼要守著長矛不用,非要用短劍呢?

就跟蘇聯在阿富汗一樣,飛的更高永遠是面對體積小能量差的機動防空導彈最好的辦法

即使改進的「哨兵」能用於高空防空,SLAMRAAM的射程和射高能延伸到高空高速目標,也需要「哨兵」的開機時間延長,增加被壓制的危險。解放軍用快閃打U-2是有特定條件的。U-2的飛行速度很低,一旦進入紅旗-2的射程內,基本上就不可能逃出。快閃的目的是在遠程預警雷達的提示下,拿捏好開機的時機,確保U-2進入射程。過早開機可能把U-2驚跑,而不是擔心U-2的反輻射壓制能力。台海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哨兵」雷達既缺乏遠程提示,也幾乎肯定要遭到壓制。

最大的問題還是快閃本身。這是打冷槍,相當於狙擊手。可以造成零星傷亡,但肯定不足以阻止堅決的強攻。解放軍一旦展開攻台,就不會心存僥倖,不管是豆腐還是核桃,直接用鐵鎚砸,隨時準備強攻。要是零星傷亡就能阻止,那還叫強攻嗎?

當然解放軍的空地打擊能力確實符合「鐵鎚砸核桃」這一定義

更何況解放軍現在準備對台投射的火力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其作戰能力以及作戰決心絕不是在胡賽的沙特空軍可以比擬的

以為彈性防空可以製造疑惑,使得解放軍不能確認絕對制空權,因此不敢發動登陸作戰,這是徹底的誤判。解放軍還沒有在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打過仗,連相對制空權都還是新鮮事物。零星的彈性防空是不可能成為威懾的。

彈性防禦最大的問題在於,台灣不是阿富汗,而解放軍既不是蘇軍也不是美軍,不會因為零星的損失而影響決心

用彈性防空保護台軍的機動反擊部隊、阻止登陸,這更是不靠譜的事情。要是連連續開機都做不到的彈性防空就能確保機動兵團作戰,那對方的空軍是形同虛設了。且不說具有強大機動與火力的登陸兵團,得到海空和遠程火力支援的水銀瀉地式提前行動的特種部隊或許已經使得尚存的台軍機動反擊部隊和防空體系陷於癱瘓了。

沒有成編製的機動兵團作戰的台灣陸軍面對大陸的機械化部隊,結局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人已經演示過了

很高大上的美國智庫如CBSA還有一些奇怪的計算方法。比如說,以前南斯拉夫戰爭期間北約的總投彈量作為基準,用塞爾維亞的人口、面積和GDP平均,得出靠轟炸迫使投降所需的人均、單位面積和單位GDP投彈噸位。然後假定解放軍在戰區投入500架飛機和每日投彈量750噸,再用台灣的人口、面積和GDP來套,計算出需要時間。按照面積來算,需要2天就能使台灣投降;按照人口來算,需要10天;按照GDP來算,則需要80天。這成為台灣能堅持多久的依據。

問題是,不同計算方法的目的是互相驗證,不同計算方法得出大體相同的結論,可看作可靠。但計算結果的差別如此巨大,本身就說明了計算方法的不靠譜。或者說,塞爾維亞與台灣根本不可比。

更重要的是,台灣能否有人像克羅埃西亞將軍斯洛博丹普拉亞克一樣能夠抵抗到面對審判時候高呼著沒人能夠審判我然後自殺?

至於鼓吹台軍放棄灘頭,退守城鎮和山區,打游擊戰,打持久戰,用大量傷亡迫使解放軍放棄攻台,這已經不值得評論了。

彈性防空也好,快閃也好,防空刺蝟也好,都是白搭。Hard Rock Café還是不錯的去處,但Hard ROC就別奢望了。該吃喝就吃喝,該投降還得投降,思路要清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國悄悄恢復中斷74年的「艦隊問題」系列演習 劍指解放軍海軍
美國陸軍重新找到位置,但未來在哪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