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 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將至,知道清明可以放假的同時你對清明的習俗又有多少了解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四月一個意義重大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留下的優良傳統。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

有關清明節的習俗

祭祖掃墓

白居易有詩《寒食野望吟》:"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遠行踏青插柳

遠行踏青插柳,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這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說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

盪鞦韆

盪鞦韆,古字兩字均有革字旁,千字還帶走字,意思是揪著皮繩而遷移。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高處的食物,在攀登中創造了盪鞦韆的活動。最早稱之為千秋。傳說為春秋時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開始僅是一根繩子,雙手抓繩而盪。後來,齊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至漢武帝時,宮中以千秋為祝壽之詞,取千秋萬壽之意,以後為避忌諱,將千秋兩字倒轉為鞦韆。以後逐漸演化成用兩根繩加踏板的鞦韆。到了唐宋時代,鞦韆成為專供婦女玩耍的遊戲,以練習輕捷、矯健。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小編寄語

在緬懷先祖掃墓祭祀的同時,小夥伴們也要安全出行哦!

1.出行前,應提前關注新聞媒體發布的交通狀況、天氣預報等信息,盡量避開高峰期間出行。由於現在私家車越來越多,車流驟增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可以選擇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坐無牌無證、超員超載車輛;駕駛員不要酒後駕車、超速行。

2.在祭祀期間,人流、車流量增加,扒竊、車盜等案件也隨之增加。在公共場所要注意放好貴重物品,不要將貴重物品放在車輛上,離車時請關好門窗。

3.文明祭祀,清明節期間由於各地的風俗習慣,大家喜歡放鞭炮、焚燒紙錢、蠟燭等祭祖,這容易引起火災。大力提倡「鮮花祭奠」,用鮮花代替焚燒紙錢、香燭以及燃放鞭炮祭掃,這既是對親人的最好的祭奠,又減少了消防隱患。如果在拜祭時用火應小心謹慎,等到火苗完全熄滅後再離開,不要因一個小疏忽而帶來大麻煩。如發生火情應就近利用樹枝等進行撲救,並及時報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崇禎用錯一人、殺錯一人,導致他沒能守住祖宗的基業!
這五件事告知你,袁崇煥是位忠臣,沒有投降後金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