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故事——導致西漢衰敗的漢元帝

歷史故事——導致西漢衰敗的漢元帝

史家大都認為:「漢室盛衰,當以宣、元為界。」也就是說,宣帝在位及以前,朝政運行較好,處於興盛狀態;自元帝以後,宦官外戚競相專權,綱紀紊亂,國勢衰微。

漢元帝劉奭為西漢第八任皇帝,系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十月即位,在位16年,享年42歲。在人們印象中,導致王朝走向衰敗的君主絕非良善,要麼昏庸,要麼殘暴。然而,漢元帝既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客觀地說,漢元帝不失為一位多才多藝、品行不錯的好人。但是,好人不一定成為好君。作為君主,漢元帝談不上優秀,主要是性格與能力問題。史書說他:「柔仁好儒。」其實,這並非弱點,一個君主胸懷寬宏柔軟,主張行仁政,偏好重用儒臣,應該是天下人福分。問題是,漢元帝的寬柔最終表現為優柔寡斷、軟弱可欺,不能駕馭局勢,聽任宦官專權,敗壞綱紀,危害社稷。

那一年,劉奭還是太子,他最寵愛的妃子司馬良娣病逝了。你說病逝就病逝吧,可司馬良娣臨死前還在劉奭心中打下一個死結,她告訴太子,我本不該死,是其他妃子嫉妒你對我的寵愛,用巫術把我咒死的。從那以後,劉奭對其他妃子就沒有了興趣,那時候劉奭還沒有兒子,他老爹漢宣帝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就讓皇后解決這個問題。

皇后也沒什麼好辦法,既然兒子對身邊的女人沒興趣,那給他變變花樣說不定會有效,就從後宮挑了幾個女子,讓兒子挑選。劉奭也不好違背母親的好意,也沒怎麼看,就隨手一指,那個還不錯,這個被選中的女子叫王政君。皇后看兒子有救了,就趕緊安排王政君和太子同房,結果這王政君還真爭氣,而後生下了皇孫劉騖(wù),就是日後的漢成帝。

幾年之後,漢宣帝歸天,劉奭繼位就是漢元帝。王政君母以子貴當上了皇后,她的哥哥王鳳也沾了妹妹的光入宮為官。好在是王鳳和一些親信沒少出了力,再加上王皇后平時謹慎,太子又是漢宣帝最喜歡的孫子,所以劉騖的這個太子還是當了下去。

宣帝臨終前,已為元帝安排「三駕馬車」輔政,以樂陵侯史高領銜,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為副。史高是宣帝祖母史良娣的侄孫,宣帝幼年時養在史家,與史高關係密切。重用外戚是西漢的政治傳統,宣帝也不例外。蕭望之、周堪都是元帝的老師,一代名儒。元帝即位後,對兩位恩師格外倚重,多次宴見兩人,探討治國方略。蕭望之隨後雙引薦宗室大儒劉更生(成帝時改名劉向)、侍中金敞參與朝政,四位儒臣「同心謀議,勸導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鄉納之。」

元帝的信任與支持,似乎讓蕭望之等儒臣看到改弦更張推行仁政的希望。然而,元帝與儒臣相得益彰的好景只是曇花一現。元帝對兩位師傅特別信任,儒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致使被冷落的史高心理失衡,與蕭望之產生嫌隙,權力鬥爭的陰影隨即籠罩著朝廷。史高與宦官里外呼應,議論常堅持遵從故事或慣例,反對蕭望之的改革主張。蕭望之憂慮外戚放縱、宦官擅權,於是向元帝建議:中書是國家政事之本,應由賢明公正之士掌管,武帝優遊飲宴於後庭,任用宦官掌管中書,不合乎國家舊制,且違反「古不近刑人之義」,必須予以糾正。元帝初即位,由於謙讓,不敢做出調整,議論久而不決。蕭望之提出此動議,卻招致宦官中書令弘恭、僕射石顯等人嫉恨,於是他們與史、許兩姓外戚聯手,共同對付蕭望之。

碰巧有一個叫鄭朋的「牆頭草」,起初依附並吹捧蕭望之,蕭望之發現他行為不端,斷絕與他來往;鄭朋轉而投靠外戚許章,揚言蕭望之有過失五條、大罪一樁。石顯認為時機到了,趁蕭望之休假之際讓人向元帝上奏,元帝將此事交給弘恭處理。面對弘恭詢問,蕭望之坦言,外戚當權多有不法之處,之所以彈劾他們,意在匡正朝綱,並非陰謀與離間。為此,弘恭、石顯向元帝報告說,蕭望之結黨營私,多次攻擊朝中大臣,企圖獨攬大權,建議「謁者召致廷尉」(即逮捕入獄)。元帝初即位,不明白召致廷尉為下獄,當即批准了。後來元帝發現不對勁,敦促將蕭望之釋放並復職。石顯從中作梗,蕭望之被釋放,但革職為民。數月以後,元帝覺得過意不去,下詔封蕭望之為關內侯並準備起用他為丞相。蕭望之兒子蕭伋聽說元帝要起用父親,就上書為父親之前入獄鳴冤,弘恭、石顯便在元帝面前竭力詆毀蕭望之,並唆使元帝下達拘捕令。蕭望之性情剛直,不能忍受再入獄的羞辱,在家飲鴆自殺。只用兩個回合,就將蕭望之逼死。

蕭望之飲鴆自殺,元帝非常震驚,為之痛哭流涕,責怪弘恭、石顯等人害死自己的賢傅。師傅含冤身亡,讓元帝終生難以釋懷,追念不已。此後每年忌日,他都派使者前往蕭望之墓地祠祭。儘管他們師生感情頗深,但元帝對蕭望之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個事件上,元帝的性格缺點暴露無遺。如果他堅信蕭望之賢良忠誠,完全可以使蕭免遭小人陷害。可是他耳根軟,缺乏主見,容易被宦官左右。他已然知曉老師清白無辜,卻沒有懲治逼死老師的幕後推手,只是口頭責問弘恭、石顯等人,使其「免冠謝」而已,事後對他們寵信如故。如此寬仁,實則是非不分,賞罰不明,使得宦官有恃無恐,日後更為放縱。

外戚、儒臣、宦官三種勢力角逐,宦官終究成為大贏家。蕭望之死後不久,中書令弘恭當年病死,石顯繼任中書令。此後,中樞權力急劇失衡,向石顯一方傾斜。出於對石顯的信任及自身健康原因,元帝將朝政全部委託他處理,事無大小,都由他彙報決斷。於是石顯威權日盛,貴幸傾朝,公卿以下無不畏懼他。石顯儼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跡」。元帝雖為天子,權柄卻握在石顯手中,一切聽任石顯說了算。

元帝特別寵信宦官,主要基於一種天真的想法,認為宦官沒有家室,不會締結「外黨」。但這是一種錯覺,石顯之流其實頗擅長「結黨」,他不僅與宮廷太監結為「內黨」,而且勾結史丹、許嘉等外戚,並拉攏那些見風使舵的匡衡、貢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結為「外黨」;內外呼應,興風作浪,黨同伐異。易學大師京房曾提醒元帝不要寵信佞臣,元帝卻執迷不悟,依然聽任石顯專權;京房觸怒石顯,很快被逐出朝廷,隨後又因「非謗政治」而被處死。

王昭君因為不願出錢行賄,畫師便將她醜化,不得不出塞遠嫁匈奴;當元帝發現她貌若天仙時,已然悔之晚矣,縱使處死畫師,卻永遠失去第一美人。失去王昭君,雖為一大憾事,倒讓元帝頓時驚悟。然而,對於宦官危害國家,他始終未能悟察。司馬光在書寫這段歷史的時候,禁不住感嘆:「甚矣,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悟也。」說白了,元帝太好糊弄,居然讓石顯玩弄於股掌之上。

公元前33年,漢元帝去世了,估計他在臨終前也想不到,自己當年隨手的那一指能給劉家帶來多大的麻煩。不管那麼多了,現在劉騖繼位就是漢成帝了,王政君也升級當上了王太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西漢的真龍天子|有著怎樣的生活
西漢兵力短缺,劉邦這樣做增加了人口,卻讓女性苦不堪言!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