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浦市——從遠古走來的湘西名鎮

浦市——從遠古走來的湘西名鎮

歡迎關注「文博中國」!

瀘溪浦市,聞名遐邇的湘西「四大名鎮」之一。

初到浦市的人,會醉心於古鎮的「聲色」之中。所謂「聲」,乃是指當地流傳的「辰河高腔」。辰河高腔源於明末清初,由戲曲四大聲腔之弋陽腔與沅水流域地方民族曲調融合而成,流行於沅江中上游的支流辰河一帶,故名「辰河高腔」。其聲音高亢、嘹亮,風格粗獷、豪放,感情樸實、真摯,劇目豐富,名家輩出,深受大眾喜愛。據考證,辰河高腔其發源地即浦市。所謂「色」,是指這裡美如圖畫般的民居建築。浦市老街沿沅江而建,古民居、會館遍布其間,雕樑畫棟,古樸典雅,美不勝收。現仍保存有3條商貿古街、6座古戲樓、13省會館、20多座貨運碼頭、45條巷弄、50多家封火牆窨子屋、72座寺廟道觀、90多個作坊。古鎮民居鱗次櫛比,白牆黛瓦,滴水相連,飛檐相望。夕陽下、晨曦中,薄霧冥冥,依稀若見,宛如一幅古老的水墨畫。人在古鎮走,如在畫中游,令人心曠神怡。

其實,浦市更珍貴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浦市自宋以降,因軍事而立、因商業而興,歷來是兵家不可忽視的水路要津,也是通達川黔的重要口岸和商業中心、中南地區的重要貨物集散地。南北文化融匯孕育出厚重的文化底蘊,碼頭文化、會館文化、商貿文化、茶館文化、戲曲文化歷史悠長,盛極一時。屈原、王昌齡、沈從文都曾在這裡留下不朽佳作。傳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活動有春官踏春、廟會、數紗、跳香、儺戲等20餘種,其中辰河高腔、踏虎鑿花、苗族數紗等5個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儺面具、跳香、楊柳石雕等7個項目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博物館。

2017年,一個驚世發現進一步印證了浦市古老文化的源頭:在浦市下灣,發掘出距今7000多年的古遺址。

據發掘表明,該遺址中心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文化層堆積達20餘層、堆積深度7米以上,首次發現了玉璜、玉玦、玉鉞等高廟文化上層遺存以及白陶、飾有鳳鳥紋的褐陶等屬於高廟文化下層遺存的器物。尤其是神秘而又繁褥的器表裝飾最為醒目。如「鳥頭」紋、「鳳鳥」紋、「獸面」紋、「太陽」紋、「獠牙紋」等。此外,還發現了一批相當於洞庭湖地區湯家崗文化時期(距今6500年左右)的文化因素,包括精美的印紋白陶和彩陶。因此,下灣遺址還是研究洞庭湖地區與沅水中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關係的重要遺址。新石器時代墓葬出土的少量玉器和石器,其形制與長江下游太湖地區(如馬家浜文化)接近,為探討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交流與傳播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從揭示出的大型祭祀場所,可以一窺遠古時代沅水流域的人們舉行祭祀活動的景象;陶器上極具藝術與宗教氣息的圖像紋飾,巫風濃烈。不少圖像是首次發現,如藏著中國上古精神文化密碼的「四鳥載日」圖,在長江上游的金沙遺址、長江下游多處遺址中都可以見到,《離騷》《山海經》等古籍文獻中也有體現。這些宗教遺存的發現,反映了沅水流域盛行的巫鬼祭祀風俗有著非常古老的源頭。

下灣遺址的驚艷面世,不僅將在湖南考古史上留下輝煌的篇章,而且還將昭示人們:瀘溪浦市鍾靈毓秀,古老文化穿越時空,七千年一脈相承。

如今,浦市古鎮依託古老歷史正在謀劃美好藍圖:當地政府將從保護、展示、利用好浦市歷史文化遺產出發,力爭把下灣遺址建成一個集遺產保護、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國家級遺址公園,從而帶動瀘溪文化旅遊產業,振興鄉村經濟,助推精準脫貧。

浦市,從遠古走來,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還將再創輝煌!

編輯:陳 梅

《中國文物報》2018年4月3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中國 的精彩文章:

青海省2017年考古工作重要成果

TAG:文博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