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帝國之夢:德國何以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大國崛起No.28

帝國之夢:德國何以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大國崛起No.28

《大國崛起》

夾縫求存——

德意志(4)

德意志西鄰法蘭西,東望俄羅斯,北方的瑞典和南方的奧地利也為一流強國。這樣一個四戰之地,是如何成為策動兩次世界大戰、讓世界為之震撼的超級強權的呢?

9個世界性大國的發家史

主編:唐晉

本書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追蹤和研究世界性大國興起軌跡,總結大國崛起的個性特徵和基本規律。

盛世陰影

威廉二世稱帝,實現德意志統一之後,德國進入一個經濟騰飛式發展的時期。史稱「威廉時代」

這一方面是由於過去諸侯割據的無政府狀態時阻礙發展的因素被統一的新政權掃除,也是由於專制主義君主政體下的德國,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鼓舞之下,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契機,迅速實現了工業化,而使德國成為歐洲一流強國。

同時,伴隨著燦爛的物質繁榮,軍國主義、民族沙文主義也在「威廉時代」極大發展。

(一戰時德國士兵)

俾斯麥時期的對外政策始終還是比較保守的,但強大之後的德國,就像是一個暴發戶,一時間難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德國要進一步發展,就要在全球爭奪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也就是要開拓自己的殖民地。

這個後起之秀,終於躋身一流強國之後,陡然間放眼世界,卻發現全球早已基本為英法俄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瓜分了。

可是英法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啊!現在是我們德國當老大的時代!憑什麼你們當老大的時候全世界都是「無主地」可以隨便搶,到我們當老大了就只剩下一點殘羹剩飯!

於是德國統治集團叫嚷著「缺乏生存空間」,公開要求爭奪「陽光下的地盤」

德國的統一和崛起,是沾著一次次王朝戰爭的榮光。這時候對自己的國家實力和軍事實力自信心爆棚的德國,自然而然地想到,要靠槍杆子打出一個自己的天下!

這就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原由:兩次世界大戰是同一場戰爭,只是分了上下半場,中間有20年短暫的中場休息。

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一戰爆發的導火索。奧匈帝國皇儲遇刺,為德奧這倆「孿生兄弟」武力重新劃分世界市場和殖民秩序提供了借口。

於是德奧土等國組成的同盟國集團,和英法俄等國組成的協約國集團在全球範圍內大打出手。

但讓雙方始料不及的是,隨著工業革命後軍事科技的突飛猛進,尤其是鐵路、機槍、鐵絲網、塹壕在戰爭中的應用,使得20世紀的戰爭全然改觀!

結果雙方打得血流成河,卻沒有實質性地進展,戰爭陷入了焦灼對峙狀態。

兩面作戰的德國最後熬不住了,1918年11月9日,爆發了柏林人民起義,德皇威廉二世倉皇出逃,德意志帝國轟然倒塌。

德國新政府在貢比涅森林的火車站,迫於協約國的壓力簽訂了條件極其苛刻,幾乎要置德意志民族於萬劫不復的條約。

這也為20年後戰端重啟埋下了伏筆。

1919年8月,魏瑪共和國在德意志帝國的廢墟上誕生。但軟弱的政府實際上既不敢挑戰舊的君主政體遺毒,也不敢把權力交給依靠革命群眾,因此它註定是短命。

在戰後民族主義大行其道、復仇主張廣有市場的時候,希特勒帶著他的納粹黨站上了德國的政治舞台。

1929年開始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法西斯主義橫行於世,希特勒和納粹黨順勢掌握了國家政權。

1933年1月,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從此開始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征伐年代。

他公開撕毀了戰後的《凡爾賽條約》體系,擴軍備戰,並不斷以軍事行動試探國際社會的反應。

英法等國則希望能夠把德國這個「禍害」引向蘇聯,畢竟相比起希特勒,他們對社會主義俄國更加敵視,更加不可容忍。

於是「禍水東引」的動機下,英法等國坐視德國的擴張,這就是所謂的「綏靖主義」

1939年9月1日,150萬德軍閃擊波蘭。英法作為波蘭的軍事同盟國,由此也不得不對德宣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由此爆發。

德軍的進攻勢如破竹,曾經號稱是歐洲軍事強國的波蘭的部隊,瞬間潰不成軍。而蘇聯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這時候站在了德國的一方,斯大林與希特勒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並正式出兵與德國平分了波蘭的領土。

英法全程懵逼,隔岸觀火,按兵不動。

1940年4月9日,處理掉了東邊的威脅,德軍橫掃丹麥,入侵挪威,繼而揮師向西,佔領了中立國荷蘭、比利時、瑞典,並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裡,將法軍打成了稀巴爛。

法國淪陷。殘餘的法軍與慘敗的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海灘被運到了英倫三島。史稱「敦刻爾克大撤退」

納粹德國和他的盟友們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下一步,希特勒在自知登陸英倫作戰不大現實的情況下,只好逼頭號勁敵英國投降。

但是德軍的戰略空襲和潛艇封鎖,並沒有把大英帝國打趴下。在丘吉爾的領導下,英國就是怎麼打都不投降!

希特勒覺得自己沒有時間了,因為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始終讓他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他認為與蘇聯必有一戰,而且這場決戰將決定未來歐洲誰能當上老大。

蘇聯此時還在忙著內部的大清洗,希特勒決定宜早不宜遲,遂於1941年6月22日,以150大軍突入蘇聯!

蘇軍一觸即潰,幾百萬大軍瞬間灰飛煙滅。

但是蘇聯廣闊的縱深極大地考驗著德軍的補給能力。3個多月後,即便德軍已經閃電般地突進到了莫斯科的近郊,但畢竟已是強弩之末,折戟於俄都之外。

此後德軍在蘇聯境內,在天寒地凍、補給不暢、士氣渙散的情況下,受到源源不絕地補充的蘇軍的堅決抵抗,逐顯頹勢。

1941年1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軍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參戰。

1944年6月6日,美英聯軍發動「霸王行動」,實現了「諾曼底登陸」,對德軍形成了東西夾攻之勢。蘇聯紅軍全面反攻,德國在兩面作戰之下節節敗退。

1945年4月,希特勒自殺。

5月7日,德國宣布投降。第三帝國存在了短短的12年即告覆滅。

戰後,德國被分裂為兩個國家——聯邦德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成為英美蘇等大國角力的犧牲品。

但偉大的德意志民族卻如同灰燼中重生的不死鳥一般,在短短几十年時間內東山再起,進入了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1990年10月3日,兩德宣告統一。那轟然倒塌的柏林牆,是德意志民族心中永恆的痛,也是歷史帶給他們血淚的教訓。

民族的崛起,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歷史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ean的讀書筆記 的精彩文章:

始終內爭外戰,仍能艱難崛起大國崛起No.19
海盜起家:英國的伊麗莎白時代大國崛起No.16

TAG:Sean的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