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無我」,那現在會說會動的又是什麼?

如果「無我」,那現在會說會動的又是什麼?

「我執」還是世間一切是非紛爭的根源,是我們和他人相互抵觸、難以和諧的原因所在。生活中,一個自我意識過強、處處以「我」為中心的人,必定不會有融洽的人際關係。

反之,那些淡化自我、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不僅深受大眾歡迎,自己也能安樂自在。因為他們不必害怕「我」的利益受損,擔心「我」的自尊受挫。遠離這個處處作祟的「我」,也就遠離了那些與「我」形影相隨的煩惱。

從佛教角度來說,「自我」正是有情最大的誤解,是我們因為不了解生命真相而產生的錯誤設定。無論身體還是情緒,都不具有永恆不變的內涵,都不能代表所謂的「我」。所以,佛教提出「無我」的思想。

這也是佛陀對眾生最大的貢獻。或許不少人會覺得費解,甚至對此感到恐懼:如果「無我」,那現在這個會說會動的又是什麼?又會消失何方?其實,「無我」所否定的,只是加諸於「我」的錯覺,而非現象本身。

禪宗有個話頭是:「一念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我們每天都在不絕如縷的思緒中,在一念接一念的意識活動中。當這些念頭尚未生起之前,生命是一種什麼狀態?

再往前追溯:來到這個世界前,「我」又是以什麼狀態存在?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這也是禪宗另一個重要的話頭。禪宗的修行,正是通過這樣一種追尋,將遮蔽內心的妄執層層掃蕩,將現有的錯誤設定逐步瓦解。

認識自己——這是佛法關注的根本問題,也是西方哲學的最高名言。惟有透徹生命真相,我們才能把握前進之舵,成為生命的真正主人。

否則,只能是這個色身或情緒的奴隸,為他的衣食奔忙不休,為他的喜怒耗盡生命。更悲哀的是,很多人不僅勞而無功,還會由此造作惡業,使未來繼續沉淪,繼續受苦。

* 連載自濟群法師所著《人生五大幸福》

* 關注可收看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群法師 的精彩文章:

消耗
禪語心燈——一廂情願

TAG:濟群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