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告訴您一個不一樣的清明節

告訴您一個不一樣的清明節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是一個不一樣的存在。它搖身一變成從節氣變成了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不僅入選了中國「三大鬼節」,還和寒食節保持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甚至還從別處搶來了踏青的風俗。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公元前139年淮南王劉安進獻給朝廷的《淮南子》,其中《天文訓》寫道「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清明為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按照《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這也許就是《天文訓》的作者為這個節氣取名「清明」的緣由吧。

清明節氣成為傳統節日,與寒食節有著不解的淵源。寒食節又稱「禁火節」,在冬至節後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4月4日、5日前後。古人鑽木取火,不同的時節,採用不同木種用來鑽火,所以就有了換季改火的風俗。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後來又因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而演變成了寒食節。

相傳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成為君侯,分封群臣,獨介子推不願受賞,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避山裡。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在裝殮介子推母子時,又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

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三國歸晉,因與春秋晉國的「晉」同音同字,司馬氏由是對晉地的掌故特別垂青,寒食節紀念介之推的說法和禁火寒食的習俗也便被推廣到了全國。

史書中關於介子推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其中介子推不「貪天之功以為己力」而攜母隱居的敘述與傳說大致相同。而傳說由此演繹出的「焚綿山」的故事,更是讓寒食節和清明有了更富情懷的關聯。寒食和清明相生相伴,「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合而為一」(中國傳統文化大觀)。而現在,寒食節的說法漸漸淡出,成為了清明節的一部分。當然,有些地區的分別還是很清楚的。

?????????清明節雖然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同屬「三冥節」,卻與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道教掌管赦罪的地官和掌管解厄的水官的生日,所以祭祀往往和惡鬼、野鬼有一定聯繫。而清明節的祭祀主要是為祖先和去世的親人整修墳塋、掛燒紙錢、供奉祭品。整修墳塋主要包括清除雜草、培添新土,便是為先人們修葺陰宅,在相生的家鄉又俗稱「添墳」,而更通俗的說法被稱之為「掃墓」。《清通禮》記載:「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上巳節,一個早於清明出現、在農曆三月初三舉行的節日,其踏青、祓(fú)禊(xì)等習俗活動也被清明節所吸收了。經過冬季漫長嚴寒的禁錮,人們終於在春風裡走到戶外,在明媚的春光中沐浴熏身、賞花觀魚,採擷野菜、製作春食,舒爽身心、強健體魄。

而清明節放假的規定,唐朝時便有了。《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

2018年4月5日至7日,春節後的第一個小長假——清明節小長假即將到來。根據公安部交管局、消防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清明假期是交通事故、森林火災的高發期。

在這裡相生提醒您注意:

我手寫我心,浮生適我意

作者:相生迷相聲,地地道道山東日照本地人,一個有情懷的憤青,一個講理性的文青,一個很嚴肅的業餘相聲演員。?????????

聲明:

圖片來自網路

文字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歡迎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期美編

小武哥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不要錯過

長期接受投稿,共品人生百味

投稿公共郵箱

fushengxiantan@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浮生閑譚 的精彩文章:

TAG:浮生閑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