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員:甲烷溫室效應獲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觀點爭議大 數據來說話
甲烷溫室效應獲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科技日報北京4月3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日報道,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俄克拉何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十年來獲得的對地球大氣的綜合觀測數據,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
從大氣中吸收熱量的氣體被稱為溫室氣體,這些氣體會吸收地球發出的某些波長的能量。科學家估計,隨著這些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發生變化,它們吸收的能量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但在此研究之前,科學家對甲烷溫室效應的預期尚未在實驗室之外得到證實。
數十年來,美國能源部的大氣輻射測量(ARM)設施一直在收集地球大氣的綜合觀測數據。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高度校準的長期測量結果進行了分析,將甲烷導致的溫室效應的變化獨立出來,首次獲得了甲烷導致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觀測數據。
最新研究發表於4月2日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研究人員稱,21世紀初,大氣中甲烷的濃度停滯不前,溫室效應也遵循同樣的模式;但從2007年開始,甲烷濃度開始上升的同時,其導致的溫室效應也水漲船高。
研究主要作者、伯克利實驗室研究科學家丹·費爾德曼說:「來自實驗室的測量、理論和模型,都認為甲烷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但我們一直持懷疑態度。最新研究直接計量了甲烷濃度的不斷增加如何導致地球大氣層溫室效應的與日俱增。」
ARM項目負責管理和支持3個長期大氣觀測站——南大平原觀測站、阿拉斯加北坡觀測站和東北大西洋觀測站。這些觀測站使科學家能進行詳細而有針對性的調查,促進和提升對地球系統的基本認知。
研究人員認為,此類直接的實驗室外觀測,可為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和其對地表的增溫效應之間的關係,提供更精確而完整的數據。
※突破!科學家首次對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煙霧進行了實驗室模擬
※九江雙語實驗學校開展第三周語文教研觀摩網路學習培訓活動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