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火過清明是一道移風易俗考題

無火過清明是一道移風易俗考題

吳興人

今天清明節。青浦的福壽園最近貼出一張告示:自今年5月1日起,園區內將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和燃燒錫紙、冥幣、紙錢、紙紮等風俗用品,望各位客戶文明祭掃。

又一道移風易俗的考題擺在上海市民面前:今年清明節上墳祭祀時,能不能做到不燒錫紙、冥幣、紙錢和紙紮用品?

燒一堆紙錢比不上栽一棵樹

燒紙錢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始自南北朝時的齊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紙錢又稱冥幣。許多人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世界裡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裡會有錢用。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話劇《茶館》結局是滿天飛舞的紙錢,象徵著北京三個老人埋葬了自己。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

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無論是三皇五帝、英雄豪傑,還是騷人墨客、才子佳人,還是草民百姓、凡夫俗子,死了就灰飛煙滅。唐代詩人王建作《寒食行》,早已對燒紙錢的效果提出過質疑:「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許多人寧願這樣做,無非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緩解對親人的相思之苦,並藉助這種方式繼續盡著世間沒有完成的孝道,聊以自慰。

其實,燒紙錢習俗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浪費資源、浪費錢財且不說,焚燒錫箔、冥幣、紙錢、紙紮和燃放爆竹致「狼煙」四起,污染大氣,影響公眾生活,甚至會引起火災。據福壽園工作人員介紹,在祭掃、落葬高峰期,園區小火警時有發生,嚴重時一天發生三五起。這對於長眠於地下的先人,也是一種驚擾和大不敬。

因此,福壽園的決定是值得提倡和大力推廣的。緬懷先人、紀念父母,我們可以採取許多文明的做法:如可用一束鮮花和三支清香、一杯清酒(或茶)替代燃燒錫箔、冥幣、黃紙等,或選擇電子蠟燭、墓碑擦拭、黃絲帶、心愿卡等紀念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或可以放一段親人生前喜歡聽的音樂,告慰親人。有網友在微信平台上倡議:清明節在親人墳前栽下一棵樹,要比燒一堆紙錢更具紀念意義。

「移風易俗」需要大家一起行動

有的市民認為:「燒錫紙是多少年的風俗,怎麼能說禁就禁?」多少年的風俗,如果發現已與新時代的文明相悖,那就應當逐步捨棄。新中國成立前,辦喪事要大出喪、辦道場、做法事,這些陋習,不是已被取消了嗎? 現在,燒錫紙的習俗,也要應時而改。

「移風易俗」中的「俗」字,拆開一看,是由兩個「人」和「口」乘以「八」組成。那麼多「人口」一起行動,便成為「俗」,所以易「俗」大不容易。「移風易俗」,需要大家來行動。你上墳不燒紙,我上墳也不燒紙,你送鮮花,我則種一棵樹,公墓里沒有濃烈的煙火氣,多幾分寧靜和安馨,不合理、不恰當的習俗就可以移掉。今年移一點,明年再移一點,逐步以文明祭祀的習俗來替代燒紙錢的習俗。

福壽園的倡導有沒有取得成效呢?據媒體報道:通過兩年的宣傳引導,許多市民逐步接受了不燒錫紙、冥幣的勸說。雖然每年祭掃人流量在增加,但錫箔灰的總量在遞減。園方出示了近三年的燃燒數據:2015年錫箔灰總量比2014年減少11%,2016年總量較前一年減少18%,2017年總量比2016年又減少了8%。這有力說明,1300多年來形成的風俗,到福壽園掃墓的人中,燒錫紙者,已經減少了近半數。福壽園如將「不燒錫紙」的倡導再堅持兩三年,習慣成自然,大多數人就可以養成不燒錫紙祭祀的新習俗。可以預期,以後人數的遞減將更快。福壽園能夠這樣做,其他的公墓經過努力,也可以這樣做。

習俗之可以改變,更有說服力者,莫過於上海實施禁放煙花爆竹的決定。原來許多人認為,不放爆竹,還有什麼「年味」?但是,上海做到了。從輿論宣傳到監管動員,從禁止銷售到車輛檢查爆竹入市,從街道、居委會幹部上門勸說到民警的值班守護……水到渠成,實現了外環線內煙花爆竹「零燃放」目標。今年初五凌晨,上海許多小區內靜得可以聽到行人的腳步聲。

這給我們另一個新啟發:爆竹都能禁放,其他一切不合時宜的習俗,如上墳燒錫紙、冥幣之類,都是可以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網 的精彩文章:

打穀場來了放蜂人
土俄伊舉行敘問題峰會時機關鍵

TAG:文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