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物館傳奇:這個中國「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會用

博物館傳奇:這個中國「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會用

用現在網路辭彙來形容,珠算,是智慧爆棚的中國發明。珠算是中國人原創的一種計算方法,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已經有1800多年歷史。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它的使用還挺普遍。背著算盤上學去,是很多中國人的童年記憶。現在情況不同了,珠算不僅淡出實用計算領域,也在2001年基本退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

探尋博物館裡的傳奇故事,由江蘇新聞廣播和騰訊·大蘇網聯合出品的《博物館傳奇》,本期將走進江蘇南通的中國珠算博物館,進入一段奇妙的珠算文化之旅。

2013年底,珠算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30項世界非遺項目。而評選結果揭曉當晚,出現在央視新聞畫面中的算盤,就來自中國珠算博物館,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珠算專題博物館。

中國珠算博物館坐落在江蘇南通,參觀珠算博物館,最吸引人的當然是算盤。

不過館裡最具文物以及數學研究價值的算盤,卻有點貌不驚人。那是兩把木製算盤,統稱「子玉算盤」。名稱來自它的設計者,清代四品官員周懋琦,號子玉。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洋務派建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座海軍船廠——福州船政局,周懋琦是船政提調,統領製造了中國第一艘鋼甲巡洋艦——「平遠」號,這兩把子玉算盤,正是為了造船時大量數據的計算需要製作的。兩把算盤有兩個奇特之處:一是算盤的梁和邊框上刻有非常詳盡的計量單位、進位關係和計算方法,比如在其中一把上二下五珠的49檔算盤上,刻著「太極、太初、太始、太素」等古時的計數單位;子玉算盤的第二奇是另一把25檔算盤,它是一把上四下五珠算盤,非常罕見。樑上四顆珠的算盤到底要怎麼使用,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木製的,銀制的玉制的陶瓷的,各種材質的算盤應有盡有。長的,方的,圓的,太極八卦八角形的,北京天壇樣子的……千奇百怪。

其中有專門做給盲人用的,為了防止算珠隨意滑動,算珠被做成扁扁的一片一片的長方形。最小的算盤只有幾毫米,視力差點都看不見。最大的有一人高,長7.8米,高1.8米,重達3噸,名貴的紫檀木製成。

中國珠算博物館成立於2004年,最初的館藏百分之八十來自一位上海的算具收藏家陳寶定。陳寶定先生是一名老會計,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創始人之一,去世前,他的很多收藏捐贈給了珠算博物館。不僅如此,這裡還有他親自設計製作的一把算盤,也很特別,老先生把珠算歷史都濃縮進了一把算盤。這把算盤的算珠是長方形的,一塊塊麻將牌的形狀,每張牌上都刻著字,內容都和珠算有關。比如「西周算珠」,提示了珠算的起源,再比如「清明上河圖」,意思是至少在北宋,算盤已經被普遍使用,因為在這幅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名畫上,在畫卷最左端有一家藥鋪,藥鋪櫃檯上就放著一把算盤。

中國珠算博物館,帶人們走過的,是奇妙的珠算文化之旅。

作者 | 陳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新聞廣播 的精彩文章:

春季過敏要警惕,做好這些是關鍵!
男子火腿腸里吃出塑料棒 商家回復令人震驚

TAG:江蘇新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