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總統揚言吞併此國,結果司令都被砸死了,連白宮都燒成灰燼

美國總統揚言吞併此國,結果司令都被砸死了,連白宮都燒成灰燼

一、

獨立戰爭結束之後十幾年,美國在北美大陸的擴張從未停止過:向西不斷蠶食印第安人的傳統領地;向南不遺餘力地策動西班牙殖民地佛羅里達獨立,陰謀將之納為己有;1803年,美國購入東邊的路易斯安那,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倍,實力愈加強大;向北,就是加拿大。

早在獨立戰爭時期,華盛頓就曾派富蘭克林前往北方,試圖聯合加拿大一起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儘管提議遭到拒絕,美國主流輿論仍天真地認為,加拿大也像當年的北美13個殖民地一樣渴望擺脫英國,當美國「解放軍」出現時,加拿大人想必會簞食壺漿、夾道歡迎。

對於進攻加拿大、統一北美,美國鷹派普遍持樂觀態度,剛卸任的前總統甚至公開聲稱:「今年將加拿大地區兼并,包括魁北克……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於是,1812年6月,國會投票通過了對加拿大宣戰的決議。

美軍計劃兵分三路:東路軍是主力,目標是佔領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中路軍直撲上加拿大省的首府約克鎮(今多倫多);西路軍則從要塞底特律出發,在伊利湖和休倫湖流域掃蕩,中、西路軍隊再合力攻擊戰略要塞、海港金士頓。最終,三路軍隊向大西洋方向挺進,在海軍的協同下將英軍勢力全部趕出加拿大。

二、

這份作戰計劃看起來很完美,但美軍當時的高級軍官普遍都在花甲之年,思路不清,六十多歲的西路軍司令更是從未指揮過團以上的部隊,連自己戰區的最大城市底特律在哪兒都搞不清楚。美軍的後勤供應系統也十分糟糕,內部互相扯皮,還缺乏馬車等運輸工具,軍事物資無法及時運到前線,嚴重影響了美軍士氣。

而且,美國海軍沒有控制加拿大對外貿易的主要海路港口的能力,就無法切斷英國與加拿大的聯繫。陸軍方面,由於支持美軍參戰的主力是西部的部隊,西路反而成了主攻方向。結果,美軍將主力投入進攻一些非重點邊境城市的戰役,大量兵力浪費在了加拿大西部渺無人煙的邊境堡壘上。

英國及英屬加拿大雖然兵力不多,但是擁有一批受過正規訓練、經驗豐富的軍官,以及眾多加拿大民兵和印第安盟友的支持。美國宣戰以後,上加拿大省的英軍統帥、42歲的布洛克少將考慮到雙方眾寡懸殊,化守為攻,先發制人。他集合了所有可調用的三百多名正規軍,動員了600名印第安人和400名加拿大民兵組成聯合部隊,大張旗鼓地奔向美軍重兵防守的底特律。

布洛克兵臨城下,命令炮兵不斷轟擊要塞,同時布下疑兵計:英軍趁著夜色,在要塞外的野地里點起了遠超過部隊人數的篝火,並讓印第安戰士放聲吼叫,虛張聲勢,製造大軍壓境的錯覺。戲唱得差不多了,布洛克開始勸降,並暗示若美軍拒不投降,破城後,印第安戰士會剝下俘虜的頭皮。

駐守底特律的美軍有近六百名正規軍士兵、將近兩千名民兵,無論人數還是火力都遠超布洛克。但指揮官被對方的疑兵計嚇住了,大敵突至,又缺乏後勤供應,就開城投降了。

之後,布洛克繼續向伊利湖東岸運動,阻擊美軍中西兩路部隊的進攻。1812年10月,布洛克在一次戰鬥中被美軍的狙擊手射殺。但中路美軍主要是由民兵構成,他們拒絕渡河進入外國領土作戰。英國軍隊乘機反攻,贏得了這次高地戰役的勝利。

東路美軍的攻勢也比預想得艱難。魁北克省以法裔居民為主,美軍原以為他們會支持自己,誰知這些法裔居民雖然討厭英國統治,但是更排斥美國,處處與美軍作對。東線軍僅僅向北走了20英里,民兵就拒絕繼續前進,指揮官只得退回出發點。

三、

三路軍的進攻全部失利,美國軍方開始反思和改革。1813年初,大批年邁無能的高級將領被撤換,在戰爭中表現出色、有實戰經驗的少壯派軍官被大膽起用;美軍還成立了訓練營,強化訓練士兵,每天操練超過十小時。經過改革,美軍面貌煥然一新。

短暫的整訓後,美軍發動了第二波攻勢。這次,美軍不再分兵進攻,而是集中兵力攻擊中路尼亞加拉河和約克鎮,企圖先撕破英軍的防線,再分散兵力、擴大戰果。

1813年9月,伊利湖美海軍分艦隊司令率九艘軍艦在伊利湖上沖向稱霸世界的英國艦隊,冒著被對方擊潰的危險,不要命地以最大負荷向英艦傾射炮彈。英國艦隊旗艦的甲板上很快就燃起了烈火,沒有堅持多久就升起白旗,其餘小艦見大勢已去,也跟著投降。海軍的勝利打開了通往加拿大核心地區安大略的門戶,逼迫英軍撤出了先前佔領的底特律。

2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則乘軍艦繞過英軍的尼亞加拉河防線,對約克鎮要塞約克堡發動強攻。約克堡僅有700名英軍和一些民兵,兵力、火力處於絕對的劣勢。在傷亡過百後,守軍決定先行撤退,同時悄悄把彈藥庫里的500桶火藥布設引信,伺機炸毀以免資敵。當美軍攻入約克堡時,約克堡被巨大的爆炸力整個拋向空中,石塊像彈片一樣橫飛。美海軍陸戰隊司令當場被飛石砸死,另有二百多名美軍被砸死、砸傷。

大爆炸並未阻止美軍的腳步,約克鎮隨後陷落。為報復英軍的暗算,美軍縱兵搶掠六天,不光哄搶政府部門和公共財物,還搶劫了大量平民,之後又火燒約克鎮,議會大樓和總督府及眾多民居都被付之一炬。

不過,由於海上補給線的關鍵點、軍事重鎮金士頓仍在加拿大控制下,英國的援兵和補給可以源源不斷地送來,約克鎮的陷落並沒有對整個戰場產生多大影響。

10月初,美軍一支3500人的部隊重創了另一支不足兩千人的英國同印第安人聯軍。雙方眾寡懸殊,印第安士兵裝備又落後,結果美軍殲敵五百多人,還擊斃了印第安人聯軍的領袖。為了報復先前美軍戰俘被剝頭皮,美軍剝下了這位著名印第安領袖的人皮,製成剃刀皮帶示眾。這次戰役重創了印第安人的軍事實力,基本上瓦解了英軍和印第安人的同盟,解除了美軍的後顧之憂。

到1813年底,美軍的第二波攻勢結束,雖然佔了不少便宜,但加拿大最重要的戰略要地金士頓仍然在英軍手中,美軍始終無法建立起決定性的戰場優勢。英軍也在這波攻擊中認識到,美軍早已不是吳下阿蒙。

四、

1814年8月,由於美軍主力大部分集中在美加唯一接壤的北部邊境前線,後方兵力空虛,一位英軍將軍率領4000人繞到美國後方,從東海岸登陸,直奔美國首都華盛頓。這一奇兵打得美軍措手不及,美軍不得不發布全國總動員令,臨時拼湊了一支主要由民兵組成的7000人軍隊沿途阻擊。然而,這支民兵還未接受訓練,戰鬥力低下,根本擋不住英軍的衝鋒。

於是,英軍順利攻下了華盛頓,美國總統倉皇率內閣成員逃亡到弗吉尼亞。這是美國首都迄今為止唯一一次被外國軍隊佔領。

英軍及加拿大民兵佔領華盛頓後,為報復美軍焚燒約克鎮,他們也大肆掠奪政府物資和焚燒公共建築。一隊英軍士兵甚至跑到白宮,先把總統家準備的晚飯吃喝一空,然後放火燒了這座總統官邸。

燒完白宮,英軍又奔向美國東部重鎮巴爾的摩,美加戰爭隨即轉化成了美國人守國保土的民族戰爭,美軍士氣逐步高漲,英軍則在巴爾的摩的門戶要塞遭到了頑強抵抗。一位美國律師目睹了要塞在英軍的炮火硝煙中仍高掛著屹立不倒的星條旗,大受感動,即興寫下了《星條旗永不落》:「我們一定得勝,正義屬於我方……星條旗將永遠高高飄揚,在這自由的國家,勇士的家鄉。」這首歌曲在軍民當中極能激發愛國熱情、鼓舞士氣,因此傳遍美國各地,後來成了美國國歌。

華盛頓的失陷使美國人慌忙坐到了談判桌前。1814年聖誕前夜,兩國簽署和約,宣布停戰。

美國人從情報得知,英國人此時的情況也是一團糟,甚至比自己還要渴求停火,於是開始漫天要價:他們要求沿北緯49度線整齊地劃分美國和加拿大,這意味著英國要把富庶的五大湖流域和上加拿大省割讓出來。

英國人已經被歐洲和美洲的戰爭拖得疲憊不堪,務必要求迅速結束戰爭,因此他們除了堅持保留肥沃富饒、人口密集的上加拿大省外,同意在加拿大西部地區以49度線為界。美國也不再覬覦北方的領土,轉而將擴張目標定在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的土地。這一條約奠定了此後200年來美加邊境的面貌。

美加戰爭於1815年落下帷幕,有趣的是,戰爭雙方在日後的本國輿論中都聲稱自己贏得了戰爭。美國方面認為,這次戰爭再次重創了英國在北美的北方勢力,美國的領土還增加了,因此把這場戰爭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加拿大方面同樣認為這場戰爭意義重大,因為加拿大本地軍民在抗擊美國人的侵略時,加強了對加拿大人身份的內在凝聚力和對國家的忠誠,它促使英國殖民者於1867年將原先鬆散的英屬北美殖民地合併成立加拿大聯邦,這才有了加拿大國家的誕生。

美加戰爭結束至今,加拿大和美國之間再也沒有爆發過衝突,為北美地區的發展奠定了和平友好的環境。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周 斌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這個王妃很奔放,愛好這項運動,被老公逮到之後這麼做,化險為夷
老頭提了三條治國良策,大官喜滋滋上報乾隆,乾隆:給我砍了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