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轉》訪腫瘤科主任王海濤教授:談「起死回生」的精準醫療

《轉》訪腫瘤科主任王海濤教授:談「起死回生」的精準醫療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導 讀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伴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轉化醫學網有幸請到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腫瘤科主任王海濤教授來為我們講解精準醫療對腫瘤治療的巨大優勢。

《轉》訪是轉化醫學網的品牌專訪欄目,是業內專家、大佬、知名企業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轉》訪致力於打造轉化醫學領域最知名的專家訪談欄目。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伴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其本質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結合醫學前沿技術,對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鑒定、驗證與應用,從而精確的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分類,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的個性化精準治療,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本期我們採訪到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腫瘤科主任王海濤教授來為我們講解精準醫療對腫瘤治療的巨大優勢。

王教授您好,感謝您接受轉化醫學網的訪談。您覺得目前我國精準醫療的發展處於什麼水平?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在年報中提出了精準醫療。隨後在我國同年的3月11日召開了精準醫療戰略專家會議,在2016年正式將精準醫療納入《十三五》規劃中,雖然我國精準醫療起步較晚,但有國家政府的扶持,精準醫療水平發展迅速,在可預計的將來,某些領域可以實現彎道超車,躋身世界前列。基於我國人口大數據及特色國情,我國在肺癌領域的精準醫療研究已處於世界前沿水平。同時,由於早期篩查尚未普及,我國近80%的腫瘤患者在被診斷時就已經處於中晚期,這些令人心痛的案例,正推動著我國晚期難治性腫瘤治療的發展。

在近日召開的兩會上,國家領導再一次重點提出大力扶持癌症治療項目,結合我國的大數據,這將是一個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精準醫療的前所未有的絕佳機遇。另外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癌症等重大的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可以更好的造福人民。

您覺得精準醫療對臨床腫瘤治療意味著什麼 ?是否會成為腫瘤治療的一個突破點?

狹義的精準治療是指基於患者的分子特徵來匹配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是通過找到與腫瘤發生髮展的相關關鍵基因來指導治療決策。精準治療打破了傳統的 「同病同治」的固化診療模式,使得臨床醫生有機會採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理念」來治療難治性腫瘤患者。在臨床腫瘤治療中,尤其是晚期難治性腫瘤的治療領域,精準醫療具有其獨特且神奇的魅力。精準醫療讓表型不明顯,病因不明確的罕見病患者、經多項治療均無效且急劇惡化的癌症患者及體弱多病,無法診斷的人群獲益匪淺。通過對個體的基因檢測,找到關鍵靶點,針對性,個體化用藥,甚至能夠讓某些晚期腫瘤患者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所以精準醫療對於臨床腫瘤治療確實且肯定是一個極大的突破點,針對中國的國情來看,尤其在肺癌和腸癌這兩大領域,精準醫療將會讓無數的病人獲益。

我們都知道您主要從事晚期難治性腫瘤的分子分型與精準治療,在這塊領域中,有什麼最新的研究和突破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早在2014年,我們團隊啟動了難治性前列腺癌的傘型試驗,提示基於精準檢測的臨床治療是一種可行的治療策略。隨著腫瘤治療策略的快速更新發展,腫瘤患者的生存狀況得到不斷改善,但臨床中仍存在諸多難治性腫瘤患者,比如常規治療無效的晚期腫瘤、無指南推薦的少見惡性腫瘤以及年老體弱、腦轉移或有較嚴重合併症不適合標準治療方案的腫瘤患者等。二代基因測序為基礎的精準治療則是針對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信號通路激活或基因靶點突變等腫瘤生物學特徵,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到目前已有的靶向藥物靶點,突破難治性腫瘤的治療瓶頸。國際最大一項二代基因測序為基礎的精準治療是對97例轉移性難治性腫瘤患者進行全基因外顯子組測序,94%患者通過測序分析獲得了有價值的基因信息,發現16個突變是靶向藥物治療靶點。

同時,截止至目前為止,在晚期難治性腫瘤領域,我們已有超過500例的治療實踐基礎。這500例數字來之不易,期間,我們也獲得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其中就有像領星這樣的企業在基因檢測上為我們的研究和治療提供便利。讓我們能夠打破傳統的「同病同治」的單一固定模式,逐步走向「異病同治」的精準治療。

您覺得目前精準醫療在臨床腫瘤的治療中還面臨著哪些難點和挑戰?

雖然精準醫療似乎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們在研究中確實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和阻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腫瘤的異質性和耐藥性。腫瘤的異質性又可分為空間異質性和時間異質性,相同的腫瘤在不同區域產生的基因與表型或許會不同,原發腫瘤與繼發腫瘤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性,這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同時,腫瘤的耐藥性變化莫測,大多數患者在進行靶向治療一段時間後都會出現耐藥性,制約了藥物的療效。

(2)精準檢測的難度。由於樣本的質量,腫瘤組織的含量,檢測水平的把控,檢測的假陽性結果等等,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差錯都將影響整個檢測結果,而結果又決定了後續的治療和用藥。

(3)病因的判斷和用藥的選擇。一般來說,單個腫瘤內可能存在多個突變基因,多個靶點,如何在這些靶點中挑選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針對性的用藥。或同時出現多個主要矛盾時,該如何進行治療,是單一用藥還是聯合治療,這一系列都需要我們進行判斷。

此外還存在醫療數據的共享及藥物的可及性等問題,但我相信在國家的支持下,我國的精準醫療定能迎難而上。

對於您剛才提到的精準醫療能讓晚期難治性腫瘤患者「起死回生」,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相關的案例嗎?

在這裡為大家介紹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病患。

第一個案例是位腸癌終末期的患者,當他從消化科轉至我所屬的腫瘤科時,情況已經非常嚴重,身體各項機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腸癌的基礎上,還伴有結腸瘺、膀胱瘺甚至出現了肝衰竭、腫瘤轉移等情況。患者的ECOG評分僅在3-4分,一般的常規治療都對其無效。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屬仍沒有放棄,希望能再盡全力嘗試一下。經過基因檢測,我們發現他所患的是遺傳家系病,其體內遺傳了BRCA1的基因突變。在從根源上了解到患者的病因後,我們對他採取了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僅在用藥的2天後,患者肝衰竭癥狀就緩解了,身體各項指針也出現好轉。當治療進行至一個月時,患者體內的腫瘤就縮小了近70%!對於一個常規治療無效的晚期難治性腫瘤患者來說,精準醫療使他在短期內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第二個案例是位肝癌終末期的患者。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肝癌是位居第二的「癌症殺手」,因其極高的死亡率被稱為癌中之王。我們也對他採取了基因檢測,找到關鍵靶點後進行了相關藥物治療。僅在兩周內,該患者腫瘤就縮小了60%,六周時,腫瘤基本完全消退。精準醫療個體化的治療讓許多終末期的患者都獲得了不可思議的療效。

編者語

在本次採訪中,王教授已經對精準醫療以及國內精準醫療的現狀做出了深入淺出的分析,王教授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紮實的知識體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相信還有許多像王教授這樣的同僚在為精準醫療這座大廈添磚加瓦。我們期待著在不遠的將來王教授及其同仁的研究可以達到新的高度,重新譜寫終末期腫瘤患者的生命篇章!

王海濤教授

王海濤教授

王海濤,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腫瘤科主任、放療科主任,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精準醫學分會副會長,天津市醫師協會臨床精準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天津分會腫瘤學會委員,天津市抗癌協會泌尿腫瘤及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及圍術期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腫瘤的個體化多學科綜合治療及精準治療的基礎應用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主持國際上第一項前列腺癌精準治療傘形臨床試驗(NCT02208583)。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後獲中國抗癌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被《JCO》、《Scientific Reports》等SCI雜誌收錄20餘篇,其中發表在《JCO》的文章被F1000作為「新發現」進行推薦。主譯專著2部、參編專著5部。憑藉自己在科研及臨床方面的能力,榮獲「天津醫科大學SCI先進個人獎」及「中國醫師協會2016推動中國前行的力量十大醫學新銳獎」。擔任《中華腫瘤防治雜誌》、《臨床與病理雜誌》青年編委, 《Oncotarget》、《Cancer Biology & Therapy》、《Tumor Biology》、《中國腫瘤臨床》等國內外多種雜誌的審稿專家。

END

活動

推薦

轉折點——生物醫藥招聘第一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必讀|四個理由詮釋虛擬醫療時代已然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博奧晶典全新產品發布,領跑臨床科研與基因檢測領域火力全開!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