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月5日·清明音頻

4月5日·清明音頻

清明節到了,農村裡的人們三三兩兩的結伴到親人的墓地前祭掃。

清明祭祖掃墓的風俗由來已久。入春以後草木萌生,先人的墳墓與可能在雨季來臨時出現塌陷,或者因為山裡的小動物打洞受損,所以人們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此表示對祖先的懷念。

關注」呂夫子「小程序,」經史子集「盡在掌握

清明,時間點在4月4~6號之間,是反映物候現象的節氣。清明有「天清氣明」的意思,這個節氣開始,天氣清澈明朗,陽光明媚,百鳥啼鳴,柳綠桃紅,樹木開始繁茂生長,整個大地的生物都活躍起來了。清明不僅是節氣,也是中國人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

所謂「桐始華」,民諺曰:「桐花開,清明到。」桐花一開,春意闌珊,此時繁盛的春景即將逝去,因此古詩詞中常常借桐花凋落表達一種傷春的情緒。桐花開後,麥花,柳花也相繼開放。

所謂「田鼠化為鴽」,又是古人浪漫的想像。 到了清明,習慣了陰暗洞穴環境的田鼠,也禁不住清明暖意的誘惑,試著爬出洞穴尋找食物,但刺眼的陽光讓他們感覺不太舒服,又紛紛回到地下的洞里躲起來;喜愛燦爛陽光的小鳥,反而從洞里爬出,古人就誤以為,進入洞里的田鼠出洞後都變成了小鳥。

三候「虹始見」,到了清明時節,雨水逐漸增多,雨滴也變大了。太陽光照在雨滴上,就像通過一面三稜鏡,分散出不同的顏色,形成美麗的七色彩虹。

清明時節,大地一片春意盎然,也是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好機會。這時,天氣回暖,到處生機勃勃,踏青的人們結伴而行,賞花遊玩,小朋友們盪鞦韆,編花環,開心極了。

浪漫的古人,尤其是詩人怎會錯過這個親近自然的時機呢?於是,中唐的韓愈韓昌黎先生,也在清明節帶著妻兒出來散步了,他看到花朵盛極已衰,楊花柳絮漫天飛舞,便興之所至,吟詩一首

《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詩中寫到草樹似乎有靈性,在這清明的暮春時節,彷彿也感到春歸的腳步,於是抓緊最後的時機競相開放。它們各逞姿色,爭芳鬥豔,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浪漫的想像中,也有淡淡的傷感。

其實在古代,清明前後還有兩個重要的節日,一個是「寒食」,就在清明前一天,一個是「上巳」,在農曆的三月初三這一天。我們先說「寒食」。

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而設立的。相傳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大腿肉供文公充饑。文公復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文公焚山逼迫,子推卻堅決不出山,和他母親一起抱樹而死。文公懊悔無及,把他葬在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子推亡故這一天禁火,只能吃冷食,以表示對子推的懷念,後相沿成俗。

中國過去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到了清明節,全家人帶著水果和點心,一起上山去給去世的親人掃墓,插一根楊柳,以寄哀思。

描寫清明祭祀先人的詩詞,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這首《清明》,晚唐「小李杜」裡面小杜,杜牧的作品,寫於金陵,即今天的南京。

《清明》

[晚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五絕版《清明》

[清]紀曉嵐 改

清明時節雨,行人慾斷魂。

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長短句版《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將這三個版本的《清明》放在這裡,是希望能夠讓同學們體會到,詩歌的核心在於營造的意境和抒發的情感,只要感情充沛,就能夠讓讀者有所感悟,正所謂「氣盛言宜」。而在形式上並不重要。

當然,更想通過這三首詩讓你體會到「七絕」「五絕」「長短句」的不同妙處。

關注」呂夫子「小程序·」經史子集「盡在掌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夫子 的精彩文章:

六朝的清談音頻

TAG:呂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