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廖欣: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迫在眉睫

廖欣: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迫在眉睫

作者廖欣供職於恆豐銀行重慶分行。

導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消費者購買金融產品、獲取金融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形成了居民財富快速增長與金融素養水平相對滯後的結構性矛盾。本文選取在城鎮化建設中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重慶市江津區金融消費者作為調查對象,分析研究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的特點及不足,提出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的對策及建議。本文原刊載於《重慶統計》2017年第07期(總第260期)。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居民購買金融產品、獲取金融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但消費者在進行金融交易、享受便捷金融服務的同時,往往因為理解交易信息、獲取金融知識、判斷市場趨勢、認識金融風險等金融素養水平較低而處於劣勢一方,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和判斷,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對維護金融穩定和社會和諧造成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通過科學合理地開展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找出消費者最關注、最渴求的金融知識,開展有針對性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從而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並使其與不斷提升的物質生活水平相適應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一、江津區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為進一步摸清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更好地保障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恆豐銀行重慶江津支行開展了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並選取重慶市江津區的金融消費者作為調查對象。

本次問卷調查採取隨機抽樣方式,樣本涵蓋了江津區20個鎮街的受訪者,發放問卷100份,正常回收99份,問卷作答情況基本完整。調查樣本中女性佔比59.6%,可能產生輕微的由於性別不同帶來的金融消費意識和習慣差異;樣本教育程度覆蓋了初中、高中、大專、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基本能夠反映各知識階層的金融素養情況;樣本月收入2000-4999元的人數最多,佔比66.7%,符合江津區常住居民收入特點;樣本職業情況覆蓋了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務農人員等,非金融從業人員佔比88.9%;樣本年齡19-49歲的人數佔比79.8%,側重反映中、青年消費者金融素養。

二、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居民金融素養問題令人擔憂

總體來說,受訪者對金融產品、基本常識和金融熱點知識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對具體的金融知識概念缺乏深入的掌握,運用能力欠佳,存在因不當使用金融產品或錯誤進行金融交易造成風險的可能,反映出金融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不足,金融教育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一)金融認知及運用能力欠缺

1.信用卡常識掌握不夠深入

有26.3%的受訪者不知道信用卡和借記卡的區別,有32.3%的受訪者不知道信用卡透支提取現金會被收取利息,有49.5%的受訪者完全不知道信用卡全額罰息的相關規定。這說明受訪者對信用卡常識的掌握較為膚淺,在享受信用卡便捷服務的同時,對信用卡使用中可能產生的額外費用和還款違約責任缺乏清楚認識。

2.貨幣知識掌握不夠均衡

有28.3%的受訪者完全不知道銀行收繳假幣的相關規定,有69.7%的受訪者完全不知道冠字型大小碼查詢功能的作用。這說明受訪者的貨幣知識主要來源於社會生活經驗,對近年來推廣的冠字型大小碼查詢功能缺乏了解,獲取反假貨幣知識的渠道不暢通,反假貨幣能力需要增強。

3.個人徵信常識掌握不夠全面

有54.5%的受訪者不知道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方法,有64.7%的受訪者不知道不良記錄保存年限為5年,有74.7%的受訪者遇到「個人信用報告信息有誤」時會選擇向人民銀行申訴。這說明受訪者較為明確人民銀行是個人徵信的主管部門,但對於個人信用報告缺乏運用,對於個人信用記錄的查詢、維護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4.理財投資能力有待提高

有91.9%的受訪者能夠對不同理財產品的風險級別進行正確排序,有92.9%的受訪者認同「回報較高的投資,風險也比較大」,但仍有64.6%的受訪者不能夠通過理財產品累積收益率正確推算出該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這說明受訪者參與理財投資的經驗較為豐富,具備較強的風險防範意識,但缺乏自主測算和驗證投資收益的能力,對金融機構提供數據信息的依賴較強,在交易過程中較為被動,沒有形成雙方平等交易的理念。

(二)金融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不足

1.金融消費者過度依賴銀行公信力,自我保護意識欠缺

有79.8%的受訪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時對該產品的風險和收益有一定的認識,有50.5%的受訪者認為通過銀行購買基金產品所遭遇的虧損不應由銀行承擔,有高達71.7%的受訪者不知道《存款保險條例》規定的存款最高償付限額為50萬元。這說明受訪者具備一定程度的風險責任意識,能夠在金融消費時主動權衡風險與收益,但對於金融產品的風險權責劃分不夠明確,金融風險認識存在欠缺,有被誤導投資的可能。此外,受訪者對於關乎切身利益的存款保險知識缺乏了解,對金融政策變化不夠敏感,過度依賴銀行公信力的傳統觀念沒有明顯改變。

2.金融消費者自主維權能力較弱

有50.5%的受訪者選擇通過銀行網點或客服電話進行投訴,有74.7%的受訪者選擇通過銀監或人民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進行投訴,有14.1%的受訪者選擇通過網路或媒體反映的方式來解決糾紛,有6.1%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通過什麼渠道進行維權。維權渠道的多元化選擇說明受訪者對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較強,但有較高比例的受訪者選擇通過監管部門投訴的方式進行維權,說明了受訪者在金融交易中依然屬於弱勢群體,對通過交易雙方協商解決爭議缺乏信心和渠道,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三)校園金融知識普及作用缺失

通過對受訪者曾經獲取金融知識的渠道(多項選擇)統計顯示,佔比最高的是金融機構網點宣傳,其後依次是互聯網、電視報刊、金融機構戶外宣傳、手機平台、親朋好友,排在最後一位的是學校教育。

圖1:獲取金融知識渠道情況

通過圖示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受訪者獲取金融知識的渠道較為多元。金融機構網點宣傳渠道佔比最高,反映了金融機構在履行金融知識宣傳的社會責任方面所做的努力;互聯網、電視報刊和手機平台作為信息時代新媒介的代表,成為了金融知識普及的重要渠道;各金融機構組織的戶外金融宣傳活動雖然較多,但受制於場地、時間等因素,宣傳效果並不突出;親朋好友渠道佔比排在第六位,是受訪者獲取金融知識渠道的重要補充;較為遺憾的是校園教育排在獲取金融知識渠道的倒數第一位,與其他渠道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反映了教育系統在金融知識普及作用方面的嚴重缺失。

(四)不同年齡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存在斷檔現象

為了更好地識別各年齡階段消費者金融素養差異,我們將18-29周歲、30-39周歲、40-49周歲、50-59周歲四個年齡階段受訪者的統計數據分別進行匯總、加權和比較,加權得分區間為[0,5]。

圖2:各年齡段受訪者金融素養統計得分情況

從上圖可見,受訪者的金融素養水平沒有形成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步完善的規律性特點。18-29周歲和30-39周歲年齡段受訪者在信用卡常識方面得分較高,反映了該兩個年齡階段受訪者信用卡普及率較高,使用經驗較為豐富的特點;18-29周歲年齡段受訪者在財務知識方面得分明顯低於其他三個年齡段,反映了該年齡段受訪者財富積累方面的不足;40-49歲年齡段受訪者在貨幣知識方面得分最高,從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貨幣知識主要來源於社會生活經驗的推斷;30-39周歲年齡段受訪者在個人徵信、理財投資、非法集資知識和風險責任意識方面得分都明顯低於其他年齡段受訪者,反映了其金融素養方面的欠缺,而30-39歲年齡段人群作為當前經濟社會的中堅力量,其金融素養水平更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三、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的對策及建議

通過重慶市江津區金融消費者樣本調查分析,可以看到金融消費者具有一定程度的金融素養水平,但在金融知識掌握程度及獲取渠道、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不足,而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作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對改善人民生活、保護人民權益、增強經濟金融系統穩定、防控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通過開展科學系統的金融知識教育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迫在眉睫。

(一)政府部門重視,金融機構參與

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對居民的家庭財富積累、財產資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不僅關係到金融穩定和社會和諧,更是居民幸福生活指數的重要保障,應當引起地方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建議地方政府部門將金融消費者教育納入地方金融工作年度計劃,深入研究本地消費者金融素養現狀和特點,將國家金融教育戰略與本地區實際相結合,制定適合本地特點的金融知識教育規劃,組織動員金融機構發揮網點優勢和專業優勢,針對特定金融消費者群體開展相應的金融知識教育,並將金融機構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工作的情況作為考量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度的重要指標。

(二)將金融知識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範疇

金融知識教育體系建設要從青少年抓起,在校園時代積累的知識、養成的習慣對一個人成年後的思維模式、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對學生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就是對整個社會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建議教育部門聯合銀行從業協會制定青少年金融教育計劃,組織專家編寫和評估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金融教育教材,將金融基礎知識、金融趣聞軼事、金融行為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將金融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範疇。地方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銀校互動的方式,把銀行金融機構和學校進行配對,使金融機構在校園金融知識教育、金融行為實踐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進一步拓寬金融教育渠道

地方政府部門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紅利,在官方網站或指定主流媒體網站開闢金融教育專欄傳播金融知識。另外,還可開設專門的金融教育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通過公眾號或微博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圖文介紹、動畫視頻等方式推送當前金融熱點,甚至可以提供個性定製功能,向不同年齡或不同層次的人群提供感興趣的金融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恆銀研究 的精彩文章:

《銀行業研究周刊》

TAG:恆銀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