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就患上心腦血管疾病,需警惕是生活習慣病在作祟!
我隔壁的林老師今年還不到40歲,他身材肥胖,平時喜歡吃肉,吸煙也挺猛,體檢發現有高血壓和高血脂,但並沒有放在心上,有次上課的時候突發中風,後來雖然經搶救倖存下來,卻是留下嘴歪的毛病,講課時說話都不太清楚了。
一提到心腦血管病,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可是為什麼林老師年紀輕輕就患上高血壓、高血脂、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現如今,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國人的第一健康殺手,而且發病也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它們多是由於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對此,我們統一稱這些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為「生活習慣病」。
什麼是生活習慣病?
生活習慣病是指人體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物質發生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它的主要特點是可集多種代謝紊亂集於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液黏滯度、高尿酸、高脂肪肝發生率和高胰島素血症等,還可造成多種疾病的累加如高血壓、腦卒中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胰腺癌、結腸癌、肝膽癌等)。
生活習慣病患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後備軍,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生活習慣病是如何促使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
一方面,絕大多數生活習慣病均伴有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不僅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也是冠心病預後不良指標。當胰島素抵抗時,患者內皮細胞功能發生障礙,激活凝血系統、抑制纖溶系統,造成脂質沉積、血栓形成和平滑肌增殖,巨噬細胞和纖維組織在血管內膜下形成脂質條紋,進一步演變為粥樣斑塊,致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大大增加患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一方面,生活習慣病的各組成部分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它們相互作用,更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相對危險性。其中,胰島素抵抗是其中的中心環節,胰島素抵抗造成了高胰島素血症,減弱人體抗氧化能力,損害血管內皮細胞,造成了動脈內壁發生破損,而且高胰島素血症直接刺激動脈下平滑肌細胞向內膜下遷移,細胞內脂質更易沉積,促成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動脈壁破壞,均可促使血栓形成,最終導致腦卒中。
生活習慣病的臨床表現?
腹部肥胖或超重;
脂代謝異常;
血壓高;
出現胰島素抵抗或葡萄糖耐量異常;
有些標準中還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C-反應蛋白增高及促血栓狀態增高。
生活習慣病的病因是什麼?
生活習慣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兩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環境因素是造成生活習慣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生活習慣病是不良生活習慣病,主要是由於在日常生活中長期飲食不當(如偏食、暴飲暴食及高鹽、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酗酒、嗜煙、缺乏運動、壓力、情緒波動、起居無常等造成。
因此,預防生活習慣病的關鍵是形成並保持科學的生活習慣,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鍛煉來控制體重,使葡萄糖耐量、血壓、血脂等的異常得以糾正,必要時加以適量的藥物調節。
生活習慣病的防治?
1、合理飲食
因為生活習慣病的糖代謝異常、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等,與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和不良的飲食方式有很大關係,因此合理飲食是控制生活習慣病的基礎。飲食中應堅持低鹽、低糖、少肥肉、少味精飲食,做到戒煙限酒,注意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主副食搭配,做到酸鹼性飲食平衡、營養平衡和熱能平衡。
2、規律作息
注重加強生活規律性,請勿過度疲勞,注意勞逸結合,盡量不要熬夜。
3、加強運動,控制體重
增強鍛煉能減少脂肪,改善脂肪和糖代謝紊亂,維持能量平衡,進而達到防治生活習慣病的作用。
4、穩定情緒
生活中應盡量避免強烈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的精神刺激,要養成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
5、定期體檢
每6個月或1年接受一次全面體檢,在心肺聽診、肝脾觸診的接觸上進行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常規、血清酶學檢查、血常規、心電圖、胸片、眼底等的檢查。
6、對症治療
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疾病,如凡是發現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應通過藥物積極進行降血壓、調血脂、控血尿酸水平、及控血糖等治療,以預防各種併發症的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的併發症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脂肪肝等,也要重視治療。
同時,對於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眼底出血等的急診病情,應爭分奪秒進行搶球,爭取在3-6個小時內到正規醫院在心電監護下進行溶栓治療。
小編結語
為了自身的健康,從現在開始,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吧!
※25歲開始血管出現硬化,如何巧用餐桌上的血管「清道夫」?
※血管堵塞不要慌!堅持吃這8種天然食物清道夫,軟化血管助降三高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