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日葵》梵高對生命盛讚的11幅非凡之花在這裡

《向日葵》梵高對生命盛讚的11幅非凡之花在這裡

文森特·威廉·梵·高傳世的《向日葵》作品,繪出的不只是花朵,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向日葵的涵義也更好地表現出原來生命之所以熱烈是與生命之源發生著關係。平凡的梵高手中的畫筆,卻繪出不平凡的作品,這是源於他對生命的感動與渴望。

向日葵

【類別】布面油畫

【規格】91×72cm

【年代】1888年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

【收藏】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

今天想繼續推薦一下梵高的作品,畫作一定是你所知道的,但是有關於這幅畫的故事,可能是你並不太完全清楚的,這就是接下來要介紹的梵高的《向日葵》。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幅畫不止一件,其中一幅創作地就與昨天推薦的那幅《阿爾勒的卧室》相關,你猜對了,就是在這個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小城。這裡有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創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據說已經發現的有11幅,被各大博物館及個人收藏著。同一主題的作品梵高創作多數,我們並不鮮見,《阿爾勒的卧室》這幅畫他也曾創作了不止一件,既想送弟弟,又想送母親,當然,他的畫不是全盤複製臨摹,相信他具有忠於原創的精神和作為。只是,同樣構圖的,他會分別做細節上的差異化處理,這也是一個畫家的品格。自然與我們現代的複印技術的用途是無關的,因為畫家想表現的是當下創作時的那種狀態,多畫也是為了更多分享與人分享這份狀態下的感受。

他的《向日葵》有一個花頭的局部特寫,有多個花頭整體的布局,有全然舒展的,有葵花瓣逐漸凋零、色彩逐漸褪去的。現在要推薦的這幅《向日葵》,自然小編要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至於是不是,你說了算哦,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呀,這幅小編說的最著名,現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Bayerische Staatsgem?ldesammlungen,Neue Pinakothek),注視著這幅《向日葵》好像能嗅到陽光的味道,明媚燦爛的不只是畫,更是畫家的心,也可以說是畫家的期盼。整幅畫以黃色為主,又是黃色,《阿爾勒的卧室》也是黃色為主,甚至一直沿用「黃房子」一說,小編不禁開個小差要問:會不會阿爾勒城就是一個黃色主題的城市?嗯,有可能。

畫面中的黃色的向日葵就像是熾熱而跳動的火焰,在黃色的背景下更顯活躍,那黃色的背景是桌面?還是牆角的地面,不得而知,因為《阿爾勒的卧室》沒有它的身影,所以,我們就不知道擱在哪裡了,當然,擱在哪裡對於我們這觀畫的而言,沒有什麼妨礙吧,嗯,沒有。只是這黃色的背景更像是包容,或是更可以說是滋長火焰飛舞的大火盆。數一數,14朵,有盛開的,就是怒放的那種,耳朵有沒有聽到怒放的生命的音樂聲響起,錯覺,停止幻想。

向日葵 局部1

再看那種迎風飄搖正當時的。

向日葵 局部2

暗藏一角呈含苞狀的,耷拉腦袋快蔫了的。擠在一塊沒了邊的。

向日葵 局部3

還有剛顯出小個子就開始自滿不長的。

向日葵 局部4

梵高用了較為粗厚的筆觸,繪出的不只是花朵,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每個觀者可能會認真尋找更喜歡的那一朵來欣賞許久,與之心靈相應。

梵高在給他弟弟的信中提到這14朵向日葵的涵義,其中的12朵用來象徵基督的12門徒,他再將弟弟和自己融入其中,就正好14人14朵了,原來生命之所以如此的熱烈是與生命之源發生著關係。遵循梵高的思路再看這花瓶也是黃棕相間的,是不是也會有將黃色的花與黃色背景從中聯接的意味,有點葡萄枝離不開葡萄樹的感覺。

向日葵 局部5

我們已經無法了解梵高想法的究竟,但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在試圖傳遞那份生命的火熱,讓你不得不感動,也不得不而隨之熱愛,與之相擁。這種實實在在的表現主義不僅體現他繪畫的技法,也體現著他的思想。

正如他所說:「生活對我來說一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麼會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淹沒嘴唇,甚至會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鬥,我將生活得有價值,我將努力戰勝,並贏得生活」。平凡的梵高手中的畫筆,卻繪出不平凡的作品,這是源於他對生命的感動與渴望。

最後,我們一起欣賞這傳世的11幅《向日葵》作品,雖然其中一幅已經不在。

1.1887年8-9月創作於巴黎,現存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2.1887年8-9月創作於巴黎,現存於瑞士伯爾尼藝術博物館

3.1887年8-9月創作於巴黎,現存於荷蘭歐特婁國立克羅-米勒博物館

4.1887年8-9月創作於巴黎,現存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5.1888年8月創作於阿爾勒,已毀於二戰時期

6.1888年8月創作於阿爾勒,現存於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7.1888年8月創作於阿爾勒,現存於美國私人收藏

8.1888年8月創作於阿爾勒,現存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

9.1889年1月創作於阿爾勒,現存於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

10.1889年1月創作於阿爾勒,現存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11.1889年1月創作於阿爾勒,現存於日本東京損保日本東鄉青兒美術館

【作者簡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畫家。他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梵高的父親是一位基督教牧師,母親安娜生於海牙,母親的父親在海牙被譽為「國王的裝幀師」,曾被選中裝訂第一部荷蘭憲法,看來梵高有其外公的遺傳的藝術基因。梵高的弟弟提奧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梵高早期作品受法國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影響,擅長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接觸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後兩年創作的,期間文森特深陷精神疾病之中。37歲那年,他採取了非常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一生為人們留下了一批難得的油畫、素描、水彩畫。

=====

一天一幅畫

微信號 ytyf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月畫語 的精彩文章:

《趕集路上》特羅容使用逆光表現鄉村引人遐思和神往
《緬希柯夫在貝列佐夫鎮》蘇里柯夫描繪的溫馨小木屋

TAG:六月畫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