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肥胖」的恐懼和對體型與體重的極度關注

對「肥胖」的恐懼和對體型與體重的極度關注

諮詢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暴食症文芳老師

關於體重的先佔觀念以及關於體重與體型的不恰當自我評價是進食障礙表現的核心癥狀

由於對「肥胖」、「變胖」的強烈恐懼,患者對自己的體型、體重過度關注,對自己體型的不滿、抱怨、沮喪是患者常有的主訴,稱體重、照鏡子、測三圍(胸、腰、臀)等是患者對體型關注的具體表現。減少體重或避免體重增加是患者行為的主要目的。

有些患者即使已經骨瘦如柴仍認為自己胖,或認為身體的某部位胖,如胸部或臀部太大,這種現象被稱為體像障礙。在某一個進食障礙的網站上使用的宣傳片這樣展示患者的感受:鏡子中一個體型臃腫的少年,不停地撫摸和掐擰著自己的面頰、腹部和大腿,滿面愁雲,不停地嘆氣。

隨著鏡頭的拉伸,觀眾看到了站在鏡子前面的她竟是一位瘦骨蝶峋的姑娘。相信這是許多厭食症患者生活中常見的鏡頭。另外個別患者有一種特殊的感覺,甚至聽起來有些荒謬,那是「只要食物送入口中,立即感到身體胖起來」的特殊感覺,同時伴有強烈的焦慮、恐懼情緒反應。

多數患者為自己制定了明顯低於正常的體重標準,有些患者雖無標準但只有體重下降才感到安全和安慰。所以患者恐懼變胖的心理實際是怕體重增加。不典型的進食障礙患者否認害怕體重增加,否認關於體型的歪曲認識,並且認可患有營養不良這一類型最早是由香港的專家報道,並被證明在亞洲人群中並少見。

此後在美國的進食障礙的系列調查中也有類似報道,並得到各國專家的認同。但這類患者的特點在於雖承認自己的體重很低,有嚴重營養不良的問題,但對此並不在意,很冷漠、忽視,仍不肯接受進食或任何改善健康狀況的積極措施。這也是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的特有癥狀。

為使體重減少或避免體重增加,患者常常採用增加消耗和促進排泄等方式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與此相關的行為包括:過度運動、服瀉藥、服利尿葯、用抑制食慾的藥物、自我誘吐等行為。

過度運動的行為常常表現為:每日強迫自己鍛煉、做家務,甚至經常保持站立或行走的運動狀態,拒絕坐卧等。運動的強度多與體力極不相稱,使人感到患者似在自我折磨、自我懲罰。各類瀉藥、利尿葯、抑制食慾的藥物在厭食症患者中的濫用極為常見。

而且使用的方式帶有盲目、天真幼稚的色彩,有不計後果的特點。道聽途說的消息不假思索、求證即信以為真,尋找機會親身嘗試。而這些行為常常是偷偷進行的。如w小姐在餐前必偷吃利尿葯,否則絕不同媽媽一起吃飯,而媽媽早已告訴她醫院檢查的結果顯示她的腎已經出了問題。臨床中常見個別患者採用難以置信的方式減少體重。

如:偷偷服用甲狀腺素片100~200片/次,造成類甲亢的臨床相;偷偷吃腐敗的食物造成腹瀉;偷吃髒東西以求吃進蛔蟲卵;每天大量飲水4000ml以上等。

R小姐回憶自己病中的情況時寫道: "而現在期滿,奇蹟還未降臨。我無法面對自己理想的破滅,不去想它了,我自已安慰自已:至少我儘力了。至少我是個「小巧玲瓏」的女孩。

我不能失去自己得來的"45公斤」,它像是一個滿分,給了我一個支點,就算我以後就如此平平淡淡了,至少我有這一點..媽媽和爸爸曾說過高貴的、有修養的人都能控制自己的飲食,故而他們體格偏, 吉談舉上都優雅大方…….我希望無論如何要讓父母被我的光照射著,甚至刺傷,因為我要比他們期望的好得多,太累了。

在患者刻意限制飲食,追求體重的減少或體型的苗條背後,大部分患者是以此追求自我的價值感、安全感、成就感。而部分患者則存在另一種動機。他們希望以一種自我傷害避免另一種傷害,或得到一種補償。如低體重或疾病的狀態,使父母或家人聽從他們的意見改變原有的決定,驗證他在父母或家中的地位等。

在這樣的患者身上常常演繹著各種凄美而動人的故事,患者就像一隻只心靈受傷的小鳥,是那樣的弱小和無奈,食物和身體方面的表現是他們凄涼的吶喊。

L小姐寫道: 「太累了,至少我瘦的時候,他們能多疼我一點,我可以不用自己面對太多的現實。我是個矛盾體:又渴望他們的疼愛,又抗拒他們的勸告,我不想呈現自己的軟弱,不想因此受到傷害,但是我的瘦就是我無奈的吶喊,有形無聲的求救。

我知道如何像父母一樣指責自己,開導自己,但卻不知道如何去愛自己,愛別人,以及接受別人的愛。愛是稀世珍寶,捉摸不定——對當時的我來說,我很怕它,也很珍惜它。當它困擾我的時候,我已經在傷心它的離開了。當我的親人朋友關愛我時,我會很禮貌地接受它,如同接受一份貴重的禮物。同時,我感到自己也有義務贈還同樣貴重的禮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暴食症專刊 的精彩文章:

關注鍛煉帶給你的感受

TAG:暴食症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