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昊伏羲陵追思溯源

太昊伏羲陵追思溯源

太昊伏羲陵位於河南淮陽縣城北龍湖湖畔。

我們從鹿邑方向過來,老遠就看到一大片鬱鬱蔥蔥的建築群。那裡就是「三皇五帝」三皇之首太昊伏羲的陵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親撰一篇祭文:

朕生後世,為民於草野之間,當前元失馭,天下紛紜,乃乘群雄大亂之秋,集眾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亂,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三年矣。君生上古,繼天立極,作蠶民主,神功聖德,垂裕至今。朕典百神之祀,考君陵墓在此,然相去年歲極遠。朕觀經典所載,雖切慕於衷,奈秉性之愚,時有古今,民俗亦異,仰惟神君,萬世所法,特遣官奠祀於陵。聖靈不昧,尚其納焉! 尚饗!

這篇祭文所祭就是這裡的伏羲。第二年,他又撰祭文祭祀了黃帝。

按《歷代帝王年表》:「太昊伏羲氏,生於成紀,以木德正,風姓,都陳。教民佃(獵)漁養犧牲。始畫八卦。造書契。制嫁娶。以龍紀官。造琴瑟。在位百十五年崩,葬於陳。或曰傳十五世。」

這裡所說的「陳」,便是今天的河南淮陽,很多人熟悉的故事包拯陳州放糧之「陳州」指的也是這個地方。

沿龍湖之濱,我們走進太昊陵。

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分為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沿中軸線,依次有渡善橋、午朝門、玉帶橋、道儀門、先天門、太極門、統天殿、顯仁殿、寢殿、太始門等建築。

太昊伏羲的陵墓,就位於這一系列建築群的最後面,是一座巨大的封土陵墓,陵墓前有石碑一通,上刻:「太昊伏羲氏之陵」。

陵墓的後面,是一片蓍草園,蓍草占卦,唯此地出產的為正宗。概因《易緯?乾鑿度》引古《經》說:「蓍生地,於殷凋殞一千歲。一百歲方生四十九莖,足承天地數,五百歲形漸干實,七百歲無枝葉也,九百歲色紫如鐵色,一千歲上有紫氣,下有靈龍神龜伏於下。」

在不少人的意識里,三皇五帝屬於「傳說」中的人物,很多相關的遺迹,也是後世出於各種目的建造。

至少眼前的這座太昊陵卻不是。它目前在文字里的記載,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按《家語》,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孔子自魏適陳,陳侯起陵陽之台迎孔子。」《禮記?月令》亦有每年仲春二月祭祀太昊的記載,聲勢隆重。

公認的歷史是:太昊陵在漢代以前便已經建祠奉祀,到了唐代則明令對陵區進行保護,宋朝趙匡胤則兩次明確頒詔修陵奉祀。之後的金、元、明,也都以此為太昊伏羲專祀之地。清朝則襲明制,以太昊伏羲氏居「三皇」之首祭祀。

曾有人統計,太昊陵始建於春秋,增制於盛唐,完善於明清,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歷代帝王52次御祭。

對於「三皇五帝」,現代人總是喜歡在前面冠以「傳說」,來標榜不同的心態。其實,古人也不是傻子。

對於伏羲的歷史真實性,以及被尊稱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有歷史根據的,絕非憑空臆斷。

因為繼承歷代王朝檔案的周室典籍神秘失蹤,導致中國上古歷史出現巨大斷層,即使近些年依據新的考古發現、天文等手段追溯,弄出一個中國斷代史工程,至今猶有不逮。

即使如此,《史記》開篇為「五帝本紀」,但並不是對之前的三皇予以漠視。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明言:「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自黃帝始」。

伏羲的女兒宓妃,更是在屈原的《遠遊》、東方朔的《七諫》、馬相如的《上林賦》等作品中頻繁出現,稱她是神女般美麗的美人,她的美達到了讓人心情愉悅至失魂落魄的程度。當然,她還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洛神」。

記述上古歷史的《尚書》記載:「古者伏犧氏之天下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左傳》曰:郯子曰:「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杜預注曰:太皞伏犧氏,風始祖也。有龍瑞,故以龍令官。)《莊子》、《屍子》、《五帝紀》、《竹書紀年》、《史記?補三皇本紀》、《漢書》、《帝王世紀》等歷史文獻,對太昊伏羲都有明確的記載,只不過在記述的過程中,伏羲的名號,還被稱為伏犧、包羲、庖羲、庖犧、伏戲、宓戲、炮犧、太昊、太嗥、春皇、木皇等。若不熟悉文史,必然對面相見不相識。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伏羲與苗族有著密切的關聯。有學者綜合古籍資料、考古新發現以及苗族古歌,推定出伏羲作為人類第一位帝王立國的大事年表,稱:「公元前7744年伏羲氏與女媧完婚於今陝西鳳州,公元前7724年伏羲於甘肅榆中代燧人氏,繼天道木德為王,為百王之先,正式立國稱帝,國號羲,是為羅奉元年。伏羲人治天下,史稱人皇。」「伏羲死,女媧時年52歲,代伏羲攝政天下,伏羲二世三世皆聽命於女媧,稱女皇,死葬風陵渡,壽90歲。自第一代伏羲至少昊為伏羲氏執政時代,凡124年。第七至第十代帝為女媧氏時代。女媧氏沒,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遷巢湖),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凡十五代皆襲庖犧氏(即伏羲氏)之號,1260年。」

這個年表當然還需要更為嚴謹的證據鏈。但是,能不能推定到公元前七千多年?

曾看到一篇轉錄的中國科學院《科學通報》報告: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邵店村的大地灣文化,從6萬年前開始到5千年前,共有6個文化期連續存在。從已發掘的1萬多件文物分析,早在8000年前,這個地方已經出現了比較發達的農業。這裡的確是伏羲早期活動的主要地域。

此外,我國還有八千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古文化遺址,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六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遠古歷史遺存。在河南濮陽還曾發現過6500年前的皇陵,有三人陪葬,兩旁有玉石鋪就的一虎,一龍。黃河,長江中下游發現大量的5000年以前的城市遺址,廣泛分布於山東、河南、浙江、湖南、山西、四川等省……諸如此類,無不在佐證中國傳說故事的真實性。剝開神話,一個個歷史人物,正在與現代考古科學的結論一一對應。

對於有人指伏羲是「憑空捏造」的一個祖先,我是一直覺得這種提法有點不可思議。難道「聰明人」只有你一個嗎?

簡單地說,眾所周知的《周易》以及興盛至今的八卦,皆雲出自伏羲。古代可沒有知識產權,大德者不敢專美,是自己發明的還謙虛,不是自己發明的更不敢篡為自己名下。甭說什麼「集體智慧的結晶」,再「集體智慧」也得有個代表人物不是?更何況,良渚遺址出土的玉器,也在趨於八卦符號的某種關聯。包括「中華民族」之「華」,我也隱約覺得似乎與伏羲之母親所在的「華胥國」,有著關聯。還有《戰國策》提到:「伏羲神農教而不誅。」「伏羲立九部,而民易理。」「文武之道」。「百官立,王道乃生」。是不是說伏羲與之後的九黎有關呢?黃帝以云為官,伏羲以龍為官,所謂「龍的傳人」,豈不就是緣起?

刨除籍以紀念的衣冠冢、為了經濟等某種目的附會的新建老建築,實際上三皇五帝都有明確歸宿:燧皇陵位於商丘、炎帝陵位於寶雞、黃帝陵位於黃陵縣、顓頊陵位於內黃縣、帝嚳陵位於商丘、堯帝陵位於臨汾、舜帝陵位於寧遠縣九嶷山。八人傳承有序,互不干擾。探究歷史,知識和眼界限制那沒辦法,倘若選擇性失明,那就不好了。

甭管怎麼說,伏羲陵宮殿內所展示的他的主要成就,至今還沒有人去爭奪知識產權,這些成就包括:創立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教民作網用於漁獵,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始造文字,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形式。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鑒。

這些成就絕不是憑空而有,它屬於一個時代,當然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叫伏羲王朝的時代!若按中國姓氏所隱含的遠古密碼,學術文化界一般認為中華民族有伏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少昊、堯、舜、禹九大始祖,皆以伏羲為首、為根。

至於伏羲與黃帝的關係,都是人文始祖,這些,就如同你有爺爺,你爺爺當然也有爺爺一樣好理解。

一路看著陵寢建築群懸掛的匾額,那也是一種別緻的景觀。

現在伏羲陵除了這些真實的不是新造的建築群可看,有陵墓可祭祀,還有廟會可以參與。

淮陽稱太昊伏羲為人祖、人祖爺,每年農曆二月二至三月三,是一年一度的太昊陵廟會,又叫「二月會」、「朝祖會」,其歷史之悠久,盛況之空前,堪稱天下第一廟會。廟會上,一些怪誕離奇造型、極其誇張想像的泥泥狗,猶如《山海經》怪獸再現,古樸悠遠氣息濃郁,當地百姓說:自有太昊陵,就有泥泥狗……

☆ 作者簡介:易書生,聞道閣主,著有《大道真人》。

本平台公眾號:JSWDG8

GIF

站得高看得才足夠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都聞道閣 的精彩文章:

震撼解密∣不要身在寶山不識寶,霍金也以中國文化為他日常的靈感泉源
遠離讓你直覺感到不舒服的人

TAG:京都聞道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