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匈百年戰爭——真實的飛將軍李廣

漢匈百年戰爭——真實的飛將軍李廣

第一節講到的「李陵事件」,也就是太史公受到牽連的那樁公案中,就整個事件來講,我們實際上是大為困惑的。因此,我們有必要順藤摸瓜地了解整個事件的前世今生。而李陵這個人,固然不算中國歷史上特別威名赫赫的人物,然而以「李陵事件」為中心,以李陵以及李陵的家族為主線,則牽扯出了整個漢武帝一朝乃至於漢武帝身後的若干歷史人物。

我們從李陵的家族開始說起,先談李陵的祖父李廣。

關於李廣的傳說很多,而且觀點也不盡相同。

有吹捧的,比如匈奴尊稱李廣為「飛將軍」,聽其名而聞風喪膽;

有惋惜的,比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有神化的,比如詩人盧綸的「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從以上評價中,我們可以依次得到如下信息,

①李廣是名將;

②李廣是受到委屈的名將;

③李廣是身懷絕技受到委屈的名將。

事實如何呢?

早在前朝,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公元前154年)期間,李廣就曾經追隨西漢名將周亞夫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李廣在軍事上屬於大器早成的類型。然而不幸的是,李廣在情商上則屬於大器晚成的。

平定七國之亂之後,意得志滿的李廣,私下接受了梁王劉武的封賞。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首先梁王劉武是漢景帝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此外劉武也在平定七國之亂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過這只是表象,事實上,皇帝的家事,李廣並沒有看清楚。梁王劉武不僅是漢景帝唯一的親弟弟,而且是從小被母親竇太后溺愛的親弟弟。在漢景帝和梁王劉武之間,一直有一個「兄終弟及」的笑談,這個笑談最開始只是被當做兄弟之間的玩笑來隨口說說。然而這個玩笑卻被母親竇太后記在心上,甚至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溺愛幼子的竇太后,一直在明裡暗裡極力促成這件事情。「兄終弟及」如果從玩笑變成現實,在外人看來是佳話,但在皇家,如果不通過流血和政變而達到的改變遊戲規則,那只是一種傳說。皇室和其他家庭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是一個典型的政治家庭,而且是擁有全天下最至高無上權力的第一政治家庭。如果把普世價值的親情愛情套用在皇家身上,那只是世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正因為這種不可言說的心結,漢景帝與梁王劉武之間,始終都有一種芥蒂存在。所以,李廣私下接受了梁王劉武的封賞,這件事情很快被朝廷定義為僭越。平定七國之亂這樣天大的事情,到最後李廣勞而無功,沒有得到任何嘉獎。

嘉獎雖然沒有拿到,但李廣一戰成名,成為當時景帝一朝炙手可熱的名將。其後,李廣受朝廷委任,長期在抗擊匈奴的一線擔任幾個邊境城市的太守(市長)一職。邊疆太守這種職位雖然談不上多高,但在一線卻實權在握,同匈奴鬥智斗勇,同士兵同生共死,好不快意恩仇。我們相信,這段時間是李廣從軍打仗生涯裡面,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如果歷史能夠駐留在此刻,那麼我們今天知道的李廣,將是一個純粹的飛將軍,而沒有後來那一波又一波的委屈和憂鬱。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駕崩,漢武帝即位。

李廣在邊疆抗擊匈奴的名氣日盛,又因名氣而調任未央衛尉(相當於中央警衛團副團長)。從此,李廣正式成為漢朝中央軍委軍事序列中的一員,開始了自己「覓封侯」的漫漫長路。作為職業軍人,李廣很快就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漢匈戰爭中去。漢匈戰爭實際上歷時非常長,從公元前202年開始,前前後後,斷斷續續,雙方漢匈雙方一共打了130多年,堪稱中國版本的「百年戰爭」。

在長達14年的時間內,李廣先後參與了五次漢匈戰爭——

①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

漢武帝籌劃組織馬邑之戰。馬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朔州,在今天的雁門關以外。當時的作戰部署是,漢武帝用計策,以馬邑這座城市為誘餌,誘使匈奴首領軍臣單于大軍南下。而漢軍方面護軍將軍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率主力部隊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句注山(雁門山)。而將屯將軍王恢與材官將軍李息則負責阻擊側翼之敵,屯兵於代郡(河北蔚縣)。

這一次的行動最終功虧一簣,李廣他們連匈奴人的影子也沒有看到,計劃就已經結束了。這一次,李廣沒有實際到一線作戰,沒有戰功。

②公元前129年——龍城之戰

匈奴進入上谷郡進行掠奪,派車騎將軍衛青出兵上谷郡,公孫敖出兵代郡,公孫賀出兵雲中郡,李廣出兵雁門郡,兵分四路與匈奴會戰。。公孫賀一無所得,而李廣、公孫敖兩路軍隊都被匈奴擊敗。甚至李廣還被匈奴俘虜,後成功逃脫。因全軍覆沒,而被削職為民。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出征的衛青,衛青不僅直搗龍城(匈奴祭天地祖先的地方),還斬首700人。

這一次,李廣被一擼到底,沒有戰功。

③公元前123年——定襄北之戰

衛青率中將軍公孫敖、左將軍公孫賀、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後將軍李廣、強弩將軍李沮等共10萬人出定襄北,出擊匈奴。同年四月,衛青率六將軍共10萬人再次出定襄,進擊單于軍主力,殲滅匈奴萬餘人。

這次的戰役兩極分化,年僅十八歲的小將霍去病初出茅廬,率精騎800,追擊匈奴軍數百里,斬獲2000。而老將趙信則傷亡殆盡,叛變投敵。

這一次伐匈奴,李廣雖有戰功,但卻恰好達不到封侯的標準;

④公元前120年——右北平之戰

李廣以郎中令的級別(官階,掌管宮殿警衛),同博望侯張騫一起,再次討伐匈奴。張騫為主將,而李廣率四千騎兵策應。兵進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漢兵死傷過半。李廣令士兵們引弓不發,他自己連續射殺多人,匈奴兵將不敢妄動。後來漢軍主力趕到,李廣軍得以解出重圍。

結局很慘淡,張騫延誤戰機,被降為平民。

李廣幾乎全軍覆沒,戰後不賞不罰;

⑤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

漠北之戰,發生於漢武帝元狩四年,是漢軍策劃的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也最艱巨的戰役,戰略目的是一舉摧毀匈奴王庭。

這一次,李廣知道機會難得。因此他請求跟隨衛青,霍去病一道,參加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各帶一五萬起兵,其中衛青率前將軍李廣、中將軍公孫敖、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霍去病率校尉李敢(李廣之子)出塞。

這次戰役組織的十分成功,漢軍損失一萬,殲滅匈奴九萬人。尤其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登臨翰海(貝加爾湖),從此匈奴在漠南再無王庭。

然而,這一次李廣、趙食其的部隊迷路,貽誤軍機,無功而返。

已經六十多歲的李廣,戎馬生涯,南征北戰。自從太守的崗位調任中央軍委以來,勝少而負多。封侯,那只是個傳說,然而數次的勞而無功卻是實實在在的。尤其這一次,居然犯了如此低級的錯誤。此時此刻,作為花甲之年老人的李廣,一定是帶著無限惆悵的。

依漢律,迷失方向錯失戰機,也是死罪。

結局很凄涼。走投無路的李廣,長嘆一聲,拔刀自刎。

李廣的一生,是聲明顯赫的一生,也是名不副實的一生;是轟轟烈烈的一生,也是憋憋屈屈的一生。

封侯為什麼這麼難?答案只有一個,性格決定命運。

太守李廣,以我為主,在同匈奴的作戰中,充分發揮了自己靈活機動的作戰經驗,讓匈奴無計可施;

將軍李廣,特立獨行,延續自己在一線的作戰習慣,無法融入整個團隊的集團作戰,次次無功而返。

後世對李廣的的正式定位是在唐代。公元782年,唐德宗李適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李廣赫然在列;其後的宋代,李廣依然位列七十二名將之中,宋徽宗趙佶追尊其為「懷柔伯」。悲催的是,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級順序,懷柔伯也依然不是列侯,宋徽宗與其說是追尊,不如說是揶揄和吃豆腐。

李廣同志的悲劇人生給我們的啟示,除了性格決定命運之外。也可以從管理學角度來解釋,管理就是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上,在合適位置上的人坐合適的事情。無法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管理,要麼是浪費,要麼是胡鬧。

李廣的悲劇,是性格使然。

然而,更加悲劇的悲劇,是悲劇的性格可以遺傳。

比如李廣的兒子李敢。

李敢劇照

史載,李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早亡,李當戶也就是李陵的生身父親;次子李椒,早亡;幼子李敢,曾經隨同父親一起,參與了公元前120年的伐匈奴之戰,並且表現勇敢果斷。

李敢,長期以來在同為少年英雄的霍去病賬下效力。公元前119年,討伐匈奴的霍去病部隊戰功卓著,而李敢也少年有為,在父親沒有被封侯的情況下,李敢被破格封為「關內侯」。這種提拔,無疑是家族的榮耀

與此同時,李廣自殺的消息傳來。

年輕的李敢便把罪責推到了衛青身上,認為是衛青逼死了自己的父親。

年輕氣盛的李敢,找機會毆打了衛青。

要知道,衛青是當時的三軍統帥,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更加致命的,衛青不僅僅是三軍統帥,他還是皇帝的大舅哥,也是霍去病的舅舅。

同樣年輕氣盛的霍去病,找機會射殺了李敢。

一位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就此隕落。

然而,李廣家族的叵運,還遠遠沒有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夫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八百年悲情家族——謎一樣的李陵

TAG:漁夫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