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采一朵紫雲英,揮手說一聲「再見,再見!」

采一朵紫雲英,揮手說一聲「再見,再見!」

今天,是清明節

一個春雨綿綿的日子

也許,我們會牽著孩子的手

孩子會牽著大人的手

撐著傘兒

走在泥濘的田間小路

伴著潮濕的泥土味兒

聊及趕至此地的目的

講一講我們最親近之人過去的故事

懷念與告別,理解與釋然

如此,我們彷彿和孩子一起

又開心地踏上前面的 路

停下來的時候

沾上泥土的鞋子也將告訴你

春天的芬芳與溫度

今天,我們在路上,在陪伴之時和孩子聊一聊清明,聊一聊死亡這本身「有故事」的話題。

向上滑動,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踏 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介之推的傳說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在危難之時的捨身取義——割肉奉公,晉文公深覺愧疚與懊悔,之前的嫌隙無法再除去,但其真為大義之人,晉文公便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南園春半踏青時,

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長蝴蝶飛

面對死亡,沒有人會說我已經從中輕盈地跳脫出來。因為它從來都是猝不及防地出現,然後裹挾著我們最愛之人的笑臉離開,留下我們的淚與痛。有時甚至來不及說一聲「再見」。

連大人都無法淡然處之的難題,孩子們該如何應對呢?他們該有怎樣合適的方式來化解內心的憂傷?這一直是我們非常關心的話題。

不過,真的會再見也說不定呢!

有時,孩子們的天真恰恰提醒我們,跨越生與死的畏懼有時很簡單!

也許,我們謂之「生命教育」的真正意涵,不是我們告訴孩子生命和死亡究竟是什麼,而是我們和他們一起經歷什麼,又是如何經歷的?他們的脆弱和害怕是否在我們的陪伴中轉換成了生活下去的生命之力?又或者,他們才是我們更加認識生命本質的「光」。

在與孩子們一起探索的過程中,讓我們一同明白和領悟。

圖畫書系列

2000年的《想念》於2018年重新改版,打破原有結構,擴大故事意涵,利用電影運鏡手法大幅調整,一步步推進與母親的回憶和切切的思念,一幕幕讀來引人落淚。

七年前的《想念》出版時即獲得2000年信誼幼兒文學獎,並於頒獎時同時出版,在當年,這是一本製作觀念前衛的無字書,就像默片;而新版的《想念》,陳致元在一開始就加入許多現代場景,鏡頭由遠拉近,並且加入了文字。一樣是個在城市工作的女孩,因為想念母親,於是請假回家看望母親。接下來這一段交通繁忙的場面,筆下透露了創作者的細微觀察與試圖貼近讀者的生活現況;帶著讀者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南台灣的稻田與竹林,以動畫翻頁的方式呈現夢境里兒時的回憶、與母親的相聚。畫面也變大變寬,視覺效果有如進入大銀幕的電影院,安靜地坐下來回想這人生的過往。創作者成為憶往的領位員,帶著我們坐下來,品讀這段故事。

無論世間科技、人情如何轉換,本質上依舊是,想──念──。

(左圖)城市繁忙的樣貌透露了創作者的細微觀察

(右圖)與媽媽相遇的畫面,用粉色系營造出輕盈夢幻感

創作者陳致元細膩的描摹在最後的畫面里呈現得獨到、入骨——「我」手中的花獻在媽媽墳上的那一刻,極富流動感的畫面——就像「我」撲進媽媽的懷裡,令人動容,此時,我們無法不和心上最愛的媽媽說「我想念您」,「讓我再愛您一次」!

擁抱在這裡成為連接現實與幻想的最好慰藉,「我」做不到的,我們可以做到啊!

圖畫書

共讀推薦

《想念》

《小魯的池塘》

《記憶的項鏈》

《爺爺的牆》

《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爺爺變成了幽靈》

《爺爺的天使》

《當奶奶不在了》

《獾的禮物》

《爸爸的圍巾》

《麥先生的旅行》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長大做個好爺爺》

《當鴨子遇見死神》

《我等待》

《麥先生的旅行》

麥先生的兒子去世了,他決定帶著兒子生前最愛的玩具泰迪熊去遠方流浪……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孤獨的流浪兒,於是,他們一起開始了新的旅程……兩條同是找尋生命缺失部分的線相遇、相交直至相融,故事的展開彌補著成人與孩子心靈上的空缺,是愛與理解召喚著彼此的心更近。自然而不失厚度的描述將人最真實的情感流瀉得淋漓盡致。

《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兒童視角是《爺爺有沒有穿西裝》這本書成功的關鍵。這不僅指生理意義上的視角——矮小的布魯諾站在地上只能看見露出高高棺木的黑皮鞋,更指心理意義上的「視角」——年幼的布魯諾只能憑藉自己僅有的一點經驗對「死亡」提出各種聽上去天真可笑卻又不無道理的疑問與假設,而他跟大人的一次次對話,也正是他對「死亡」乃至「生命」的一步步探究。在他那些聽上去幼稚的話語里,其實蘊含著最樸素的生活哲理,比如「靈魂就是爺爺身上那些令我喜歡的東西嗎」「如果爺爺現在生活得很幸福,那麼我是不是也要變得開心一點」。或許兒童的心本來就與生命的本真最為接近?

《我等待······》

長長的、信封式的獨特裝幀,一根紅線的絕佳創意,浪漫與思辨的唯美風格,紅黑白經典配色,手繪與手工完美結合,《我等待······》以最深切的情感和最簡潔的符號,為我們詮釋了「愛與生命」這一永恆主題!當我們理不清生活中大小之事的紛繁時,當我們陷入苦悶的糾結時,當我們看不清生命的方向時,何妨再拿起這本《我等待······》,從紅線的源頭開始,一幀幀的畫面,一點點的轉折、延伸,小冊子里簡單而真實的故事蘊含著一生時閱時新的真諦——把握現在即是生命最好的擁有者。

電影系列

最後一次死亡,是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遺忘,這才是徹底的死亡和消失。

——美國《尋夢環遊記》

成長是建立在見證了死亡之後

——美國《生命之書》

冒險是我們一生的態度,它叫我們一直向上飛翔,因為生命里有我們的夢想,即使是你比我多留一天,你也會這樣,對嗎?

——美國《飛屋環遊記》

我相信真實純正的愛情能產生一個紓解死亡的階段。所有的懦弱都源於沒有愛或者愛得不徹底,這兩者一樣。勇敢而真誠的人能夠直面死神。

——瑞典《羽國之旅》

動畫電影有給孩子們講述「死亡」故事深刻又可感知的優勢。看其中的每一場電影就像經歷了一次出生入死,又出死入生的體驗。

這裡的每一個故事離不開冒險的主題。因為冒險的魅力在於死亡無法拘禁勇敢、善良、積極、無畏的心。生活無疑比電影所呈現的藝術複雜得多了,我們卻似乎可以從中汲取一些可貴的能量,無妨鼓勵孩子們:勇敢的孩子,你準備好和我們一起接受挑戰了嗎?

小說系列

《克拉拉的箱子》

《天藍色的彼岸》

《馬提與祖父》

《奧莉芙的海洋》

《光草》

簡單而迷人的故事裡,呈現了孩子們與老師克拉拉特殊的「告別」方式——大家一起實現了愛的夢想——以五彩斑斕、滿滿都是愛的箱子作為臨別禮物。

孩子們對死亡的詮釋、理解和包容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設。我們該試著和他們好好交流~聽一聽他們的見解與體悟。

圖畫書、動畫電影、經典小說等系列在這裡的呈現作為引導孩子有正確生命觀,正確看待死亡的方式,而這樣看似簡單的憑藉手段背後,實是需要成人合適的顧惜、理解、包容與陪伴,每一顆心的美好與脆弱都該被尊重。

開著紫雲英的田地

星星點點地

開著紫雲英的

田地里,

開始耕地了。

目光和善的黑牛

套上了犁,

耕起了地,

花兒和葉子都

一個接一個地,

埋進了黑沉沉的

泥土裡。

天空中

雲雀在歌唱,

開著紫雲英的田地里

開始耕地了。

——[日]金子美鈴著,魏雯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吃書的狐狸閱讀坊 的精彩文章:

TAG:愛吃書的狐狸閱讀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