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幻中的腦機介面

科幻中的腦機介面

編者按:本文轉載於豆瓣,文中通過介紹科幻中人與機器的物理介面作為切點闡述了作者對於人和機器今後發展的看法。作者@su27pro蘇老師,活躍於北京,今後我們會發表蘇老師更多的文章,各位好好享受吧。

首先我介紹一下自己,我叫 su27,是一個軟體工程師,或者叫程序員,也就是你們知道的將會被 AI 替代而失去工作的那群人之一。當然實際上我並不是很擔心這件事情,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 AI 不會很快變得如此聰明,以至於真的可以做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可能離它們越近,對它們的能力邊界也就更了解一些。另外一方面,我們接下來可能會面臨更大更本質的變化,以至於是不是會丟掉工作,誰會丟掉工作之類的問題顯得渺小而無關緊要。

照片上的我拿著手機,正在玩一個叫做 ingress 的遊戲,這是個 AR 遊戲,這意味著在我眼裡,這個世界不是它看上去的那個樣子,通過手機作為一扇窗口,我知道背後的這座朝陽南塔是一座不斷噴涌著人眼不可見的神秘能量的門泉,而我和我同學正在為它部署一些你們看不到的裝置,從這座塔射出數根長達幾百公里的鏈接,跟秦皇島和遼寧的另外幾個門泉一起構成一個巨大的控制場,改變其覆蓋之下的千百萬人類大腦意識。當然,從你們眼裡看到的,也就是我們倆在玩手機而已。

我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離不開網路,有沒有那麼一秒鐘,你也會深刻地緬懷過去,懷念曾經那些緩慢的、不會被時刻打斷的生活,我們不需要每分鐘都回複數十條信息,以免老闆或者女朋友生氣;不需要每分鐘就刷一次所有的時間軸,以避免錯過什麼重要的東西,分分鐘沒上網,就不知道這個亂七八糟不斷反轉的世界又發生了什麼大新聞,不知道這些天天都在變化的語言中湧現出的流行梗是什麼意思,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過去我們不需要做這些,好像也活得好好的。也許有一秒鐘,你會懷念過去。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可能過不了多久,比如說十年以內,我們就會懷念今天的生活,覺得今天的我們幾乎生活在原始田園般的寧靜中,覺得今天的我們還有那麼一丟丟的獨處的機會和自由。我現在在這裡玩耍,完全可以把電話關掉,你們如果收到女朋友發來的消息,也可以暫時假裝沒看到。這沒什麼問題。但是也許很快,我們就不再有這樣的選擇,因為網路無處不在,人類永不下線。人類與網路已經合為一體。到那個時候,我們會懷念今天的原始生活嗎?我們會懷念現在粗糙可笑的技術、脆弱短命的身體嗎?不論如何,跨出那一步之後,我們再也回不來了。就像我們現在也沒法回到以前一樣。

很多人都指出人類作為一種智慧物種,接下來的一個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與機器融合。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未來到底會不會發生呢?會不會其實可以大致分為兩個子問題,一個是能不能,究竟有沒有辦法實現這樣的技術?人的生物大腦結構以及自我意識能否接受與機械結合所帶來的變化?另一個問題是想不想,人類願不願意擁有這樣的未來,會不會每個人都因為害怕而放棄這樣的可能性?

我們有了問題,但是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答案。不過,我覺得科幻作品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察角度。一方面,人機介面相關科幻中提出的技術實現方式,有一些是頗有道理,可能成真的;另一方面,我們從科幻中看到這些未來的可能性,我們在它到來之前就去體驗這樣的未來,熟悉未來的生活,甚至感受未來的情感,我們從自己對科幻作品中的未來的感受,就能看出我們的態度,當它真的來臨的那一天,我們會擁抱還是拒絕,或者是其他的態度。

今天我這個主題既然是人與機器間的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方面的作品。可以說是相當多了,首先我覺得一個比較重要的是 EVA。EVA 所設計的人機介面,駕駛員和 EVA 的連接是通過一種黃色或者橙紅色的血腥味液體 LCL。把駕駛員浸泡在 LCL 中,並給它接入電力時,其分子組成會改變,可以進行 EVA 與駕駛員間的神經連結,並且直接供給氧氣。從現在的科技發展趨勢來看,能夠實現這種方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當然 EVA 裡面有這種設定,也是因為人類補全計劃本來就是想要把全人類的靈魂都注入到 LCL 之海中,形成意識不分彼此的終極狀態。

這裡有件事情是很有趣的,首先,EVA 是一部頗具宗教氛圍的作品,它認為人是有靈魂的,或者類似於靈魂的一種東西,總之意識與身體的關係是一種二元論式的設定;其次,駕駛員與 EVA 的腦機介面,成為了靈魂脫離身體的一種方式和介面。這種設定使它不同於一般的機器人大戰的作品。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關於人類意識通過某種介面變成化身進入計算機的故事,我們覺得好像是比較自然的,但這件事本身在我看來是不自然的,因為地球上沒有一個人進過電腦,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進入電腦是怎樣一種體驗這個問題。那為什麼大家都覺得稀鬆平常呢?我猜正是因為靈魂出竅這個情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甚至在夢裡都體驗過的,因此一讀到小說裡面,主人公把自己往某種 USB 上一插,身體一軟,魂就飄進去了,看起來好像還挺平凡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跟吃飯睡覺差不多。

如果未來真的意識能夠進入機器了,不論是進入互聯網搞賽博朋克也好,還是進入高達 EVA 搞機器人大戰也好,有一點也許我們可以預見,就是人們對這種靈魂出竅的方式應該是能夠很容易地認同、想像和適應的。

但 EVA 的設定絕非簡單的靈魂出竅,令人驚訝的是,LCL 的終極作用是可以消解人類的絕對領域,讓人類從肉體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進入融合與永生,這不就是人機介面的終極目標嗎?這不就是真正的人類補完計劃嗎?

至於這種方式究竟能不能實現,因為它本身的宗教色彩比較濃厚,打破人類的心之壁,讓人類拋棄原有的形態而融合在一起這樣的設定,本身也並不是一個講道理的設計,我們完全不用去追究到底能不能實現,科技樹會不會往這個方向走。比較起來,相對有道理的設計,其實還是所謂的插管。

最著名的插管設計當然是攻殼機動隊。在攻殼機動隊裡面,電子腦會有一個插口在脖子後面,這種設計後來也被黑客帝國所借鑒,當然美式的插座就要粗獷得多。是一個大管子。為什麼說這種方式相對有道理一些呢,因為實際的科研中用到的腦機介面大致分為兩種,侵入式的和非侵入式的,其中侵入式的介面,也是把一些線接到腦子裡,把電極插入到神經元的空隙里接收電信號,是比較類似的。

攻殼裡面的介面和黑客帝國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攻殼裡面的義體人使用了義體化的電子腦,也就是說生物體的腦已經完全替換成了電子設備腦,然後通過一個像高級 USB 的插口來進行連接。而黑客帝國裡面雖然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推測,人類的大腦還是生物體的那一團濕濕的東西,只是通過某種方式做了一個插孔,可以通過這個插孔往腦子裡輸入東西,就好像 Neo 也可以通過手上的插孔往血管里打吊針一樣。

當然,插管也不是特別講道理。一方面,為什麼不能做無線呢?攻殼裡面的腦內通信就是無線的,插管本身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有點過時的賽博朋克美學元素。另一方面,我們到底能不能做一個插口,往大腦裡面塞東西呢。這種方式到底行不行?

可以看一下現在的腦機介面是怎麼做的。2008年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就是猴子遠程控制機械手。做這個實驗的人叫做米格爾·尼科萊利斯,他寫了一本科普書叫做《腦機穿越》,像我這樣的業外人士讀一讀,也能大致了解是怎麼一回事。他的方式是這樣,把大約100個電極插入猴子的大腦動作皮層,獲取100個對應的神經元活動的信息。他先讓猴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隨便做各種動作,記錄下這些神經元對應的興奮模式和時間序列,然後通過線性回歸的方式反過來去預測,當這些神經元發出怎樣的指令時,對應的命令是想要如何移動它的手臂。當數據越來越多,預測就變得越來越準確,於是通過採集數據就能在猴子的手臂真正移動之前,就知道它到底想怎樣行動。然後他們讓猴子去玩一個遊戲,操縱機械控制桿去捕捉屏幕上的一個目標,只要捉到了,它會得到一點橙汁作為獎勵。它一直都玩得很開心,直到突然他們把控制桿拿走,猴子發現碰不到了,只好想像自己能控制一個虛擬的手臂,繼續操作這個控制桿。猴子發現,自己只需要想像怎麼去移動手臂,屏幕上的虛擬手臂就會這樣移動,於是可以繼續玩這個遊戲,得到橙汁的獎勵。

個實驗證實的一個很關鍵的結論是,猴子的腦子裡並不是每一個小單位控制一個小動作,各司其職,而是任何動作都需要整個運動皮層的協同工作,一個神經元對於某些任務一定會響應,但對於其他任務也有可能響應,正是因為這樣,才可能通過對幾千萬運動神經元的一個很小的採樣,來識別出某種模式對應到什麼運動指令。一切都是基於統計預測的。因此採樣的神經元越多,預測就會越準確。如果你想知道大腦輸出的所有命令,也許就需要採集特別多神經元甚至所有神經元的數據,而人類大腦有50-100億個神經元。這樣的科技如果能實現,想必是難以想像的,神一樣的技術。像黑客帝國的設計,也許露出的插孔只是冰山一角,裡面就是密密麻麻的電線了。也許,與其實現這樣的科技,還不如全腦電子化,像攻殼機動隊那樣。不過那樣的技術同樣很難想像。我們可以看到在今年的真人版攻殼裡面的設定中,大腦仍然是一個濕乎乎的生物大腦。

腦機介面除了輸出的部分,還有輸入的部分,這點比輸出更難。對於輸出來說,由於現在可以採取上面說的統計回歸的方式,用現在的話來說叫機器學習的方式,通過大量數據來識別模式預測命令,而不需要真正理解其原理,這樣繞過身體直接獲得大腦發出的指令,似乎還不那麼困難。或者說不需要真正明白大腦的工作機理,深入到人類最終極的秘密之中,就能識別預測大腦的指令,但要繞過身體直接輸入信息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在輸入方面,現在應用最廣泛,最成功的神經義體是人工耳蝸,它確實可以通過植入體向大腦發送電刺激的方式,使人獲得聽覺。另外還有一些人工視覺方面的試驗,但還很不成熟。

不過,也許考慮到大腦可塑性,輸入就會變得不那麼困難。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尼科萊利斯的團隊為開球的巴西男孩做的非植入性的假肢,反饋觸覺的方式是通過觸感背心實現的,雖然這種觸感跟腳底接觸地面非常不一樣,但人類大腦的可塑性非常強,能夠通過新的體驗去調整這些外在刺激表徵世界的方式,會很快適應使用新的工具去理解世界。

在很多研究中都證明大腦皮層神經元所創造的有關世界的表徵並非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中,在我們的一生中,經驗的變化、自我的發展、接受新的刺激、同化新的工具,都會讓這種世界表徵不斷進行自我調整。

幻肢的癥狀、橡膠手實驗與靈魂出竅實驗,可以證實,大腦是通過適應多種模式的輸入信號創造了擁有身體的錯覺。通過視覺反饋、觸覺反饋、身體位置感覺反饋,我們可以在幾秒鐘的時間裡就被誘導接受另一個新的身體,以為那是我們意識存在的容器。

另外,人類會把工具認為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多實驗也驗證了這一點。對人類來說,身體的邊界從來就不是清晰的。我們甚至會把邊界延伸到別的人類身上,我們對於自己所愛的人的控制欲,一定程度上也是這種邊界的擴展的反映,當我們跟深愛的人分離的時候,這種痛苦跟失去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相似的。甚至我們跟手機分離的時候,感覺也是一樣。一種真實的痛苦。

所以說從我們目前所了解到的人與機器的關係來看,人類對於適應新的身體和新的感覺,也許沒有那麼困難。有時候看到電影裡面有的壞人把自己改造成四隻手八隻腳,除了覺得真的很難看之外,我也不免會替他擔心,哺乳動物都適應了兩隻前肢兩隻後肢的身體控制模式,你怎麼去控制那些多餘的肢體呢?用什麼樣的意念發出什麼樣的命令呢,回傳給你的反饋又是怎樣的?很為他操心。不過在之前提到的猴子試驗中,猴子不但能夠通過控制手臂的思維指令去控制那隻模擬的手臂,也能同時用自己的兩隻原生手臂做別的事,也許這是一個重要的啟示。

當然在科幻作品中,介面方面都不是問題。對於看科幻看得很多的我們而言,似乎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設定。可以看到,人機融合主題的科幻里探討得最多的是,如果介面可以實現,人類會呈現一種什麼樣的生存形態,會發生什麼問題,有什麼辦法解決。

人們對於意識的電子化,嚮往和擔憂幾乎同等強烈。如果一切都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也就意味著可以很容易被篡改,被刪除。記憶是最容易跟電腦數據聯繫在一起的一種意象,我們現在能怎樣操作電腦數據,未來也許就能夠怎樣操作記憶,這想想也挺嚇人的。

在我的印象中,全面回憶是我第一次看到關於記憶植入的故事。反抗軍被植入了虛假的記憶,特工的身份發生了完全的改變。在攻殼機動隊95劇場版中,開垃圾車的小夥子也被植入了虛假記憶,讓他以為自己有妻子女兒,但其實這些都是為了讓他幫助犯罪而精心設計的。實際上他是獨身一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有這樣的美好的記憶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就好像做了一個美夢一樣。西部世界裡面的機器人被植入了作為人格基石的背景記憶,如果沒有這些謊言,它們什麼也不是。

但人類總是把記憶認同為完全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對回憶十分堅信,因為這是保持自我認知一致性的重要方面,所以當你知道你所清楚記得的事情其實根本沒有發生過,大概是要瘋。當你和你女朋友對某一件事情的記憶不一樣,而且兩人都認為是事實的時候,大概也是會瘋。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像黑鏡一樣可以用回放錄像的方式確認過去到底是怎麼回事,可能也好不了哪去。所以虛假捏造的記憶不是記憶,那麼存儲在外部設備上的記憶,還是記憶嗎?

在《黑衣人》中,只需要對你閃一下,你就忘掉了關於外星人的一切,這樣的設定也太敷衍了。但記憶數據也許可以進行精細地修改,攻殼中有一個情節是這樣,在第一部 TV 版中,笑臉人修改了所有看見他的人的記憶,讓他們記憶中他的臉上浮現出一個笑臉標誌。如果我們的記憶可以進行這種程度的修改,那還有什麼事情我們能相信是真實的呢,還有什麼信念我們能相信是自己的呢。而「相信」本身還有什麼意義呢。

針對大腦的電子犯罪形式多種多樣,除了修改記憶,還有病毒和入侵。我很喜歡楊平老師的《千年蟲》,裡面說院子里的大媽在聊,最近電腦病毒特別厲害,要多喝熱水什麼的。我們之所以覺得荒誕不經,是因為我們知道電腦病毒跟人體完全是兩個世界的東西。但未來也許不再是這樣了。如果人隨時會受到電子入侵的威脅,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現在電腦可能會中毒,但我們還是願意把它連在網上,我們出門可能會感冒,但是我們仍然會出門。但如果我們的腦子可能會被劫持,我們還願意把大腦接在網上嗎?這個風險跟前面就是完全不能相比的了。在《千年蟲》裡面,後來一個黑客的大腦被名為千年蟲的人工智慧入侵,大腦就被佔領了,為了避免千年蟲禍害更多的人類,主角揮起斧子毀掉了他的肉體。電腦病毒還真把人感染了,而且喝再多熱水也沒用。

這種入侵帶來的是死亡,然而比死更可怕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副本》這個小說就描寫了這種極端恐怖的狀態,一個硬漢被抓住了,壞人對他進行虛擬拷問,在虛擬世界裡面,他被裝進一個小女孩的身體,從身體上感受自己的弱小,在審訊過程中體驗無法抵抗的痛苦,死去之後再重頭來過,一遍遍沒有止境。我當時讀到這一段,那是嚇得不行。

既然風險這麼大,電影里的我們居然還執著於要做這種事情,而觀眾竟然也不覺得奇怪,這本身就說明,人機連接帶來的收益跟風險,可以說是對等的,雖然風險巨大,但人類的體驗和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這是無法抵擋的誘惑,以至於我們能夠忍受如此巨大的風險。

在一些賽博朋克作品裡面,人進入虛擬世界跟進入夢境或者愛麗絲的兔子洞差不多,雖然環境變得非常不一樣,人還是以人類的方式在思考。比如在刀劍神域這樣的故事中,玩家進入的是一個跟現實相似但更加神奇的世界,玩家獲得了很多類似於武俠世界和奇幻世界中才能被賦予的能力,但思考方式仍然是人類的大腦所獨有的。因為在類似這樣的設定中,腦機介面只是簡單地扮演了介面的角色,輸入和輸出直接跟大腦相連而繞過身體,僅此而已。人類得到的是新世界中的新體驗,跟舊世界極其相似,但是更加好玩。其實也就是現在我們玩的冒險遊戲的高級 VR 版。

另外一些科幻作品,則在探索人與電腦的結合會帶來什麼更加本質性的變化。黑客帝國中,Neo 覺醒之後,看到的世界變成了流動的字元,在電影語言中,我們只能意識到,人變成了字元,牆變成了字元,有種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意思,也有點炫酷。但我覺得這裡面可以挖掘的含義遠非如此。當人和電腦連接在一起之後,人是否可以藉助電腦的強大計算力和海量存儲來提升意識的速度和能力呢?如果人只是用大腦思考,每個神經元產生衝動的速度最多每秒百這個量級,神經的傳導速度也是每秒最快數百米,但 CPU 的時鐘頻率要快得多得多。電子電路的帶寬和傳輸速度也是神經所不能比的,存儲器的容量就更是接近無限。如果能把這些能力為大腦所用,人的意識幾乎必然會進入前所有為的境界。當 Neo 以 CPU 的速度思考和觀察的時候,他看到的 Smith 就再也不是那個穿著西裝帶著墨鏡的 Smith,而是程序運行時中快如閃電的數據變幻。接下來要單手打架什麼的簡直是小菜一碟,更厲害的是除了可以觀察電子數據世界,他還獲得了一些改寫系統的許可權,於是真正把自我變成了運行的程序,可以說是變成了跨越濕件和硬體之間的高級生命體了,那麼他也確實再也不用躲子彈了。

在這些電腦和網路資源對人類能力的增強,電子超人化的故事中,我個人非常喜歡弗諾文奇的《真名實姓》。在真名實姓中,人們不但可以控制計算資源進行意識強化,還可以藉助成千上萬的電子感官,把自我的感知邊界極度擴展,形成我們現在無法想像的超人意識。黑客們互相攻擊和搶奪資源,大半個世界都落到他們手上,從地面打到天上,只要數據可以流動的地方就是戰場,可以說是非常精彩了。

人腦能調用電腦資源的時候,到底會發生哪些顛覆性的改變,這個問題可以繼續問下去,雖然沒有人真正知道,但相信答案會越來越奇妙,這方面的腦洞相當令人心馳神往。我自己也寫過一篇小說,想像在遵循密碼學規範的虛擬世界中,人類的意識怎麼去參與竊聽與反竊聽的戰鬥,怎樣把人與電腦的長處結合起來,對加密通信協議進行攻擊。是不是很有趣?沒有很有趣?

人可以調用電腦資源運行意識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涉及到一個本質性的問題。因為如果人可以把意識部分地運行在電腦晶元上,為什麼不能把整個意識都放在電腦上跑呢?這樣豈不是就實現了意識上傳?

如果可以把人上傳,首先,我們就解決了永生的問題,不用再研究怎麼替換人的身體部件了,直接裝進優盤裡上傳到網路就好。這是跟在現實世界中實現永生截然不同的一條路,但是效果可以說是不分伯仲。其次,也許就不用再去搞什麼 AI 了,你們不是要運行在電腦里的智能意識嗎?何必去造輪子呢?只要能上傳,在座的各位不就已經是完美的智能程序了嗎?

人的意識具體是怎麼運作的,還沒有理論能解釋清楚,但從物理本質的角度來說,比較流行的看法是,意識蘊含在信息處理過程中,是從大規模神經網路活動中湧現出的現象,是神經元集群這座藏在黑暗中的巨大冰山露出的唯一可見的一角。一言以蔽之,主流的看法是非二元論的,否認神秘主義的靈魂或是精神。當然這種理解不一定是對的,如果它是對的,那麼意識歸根結底是某種模式,某種可以被模擬的海量的互動的數據網路,如果我們能把神經元網路的信息拷貝出來,那就可以把意識從大腦里拷貝出來。

人們早在1985年就已經完成對一種線蟲,秀麗影桿線蟲的神經迴路的測繪,並且現在已經可以模擬它的完整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甚至是跟環境的交互,當然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對它如何產生複雜的行為缺乏了解。果蠅的神經系統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測繪和模擬。2007年,內華達大學的科學家在 IBM 的「藍色基因」超級計算機上運行了一組「可以與半個老鼠大腦的複雜度相媲美」的人工神經網路,一秒的時間需要計算機用十秒的計算時間來模擬。

雖然在計算力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這些研究清楚地顯示,模擬人類的大腦只是時間問題,畢竟我們可能還可以繼續寄希望於摩爾定律。但無論如何我覺得計算能力的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傳的模擬大腦是否還是原來的那個人?或者上傳的只是原來那個人的複製品,在別人看來他好像活著,但其實他自己已經死了?或者上傳得到的根本不是一個真正的人類意識,而是一個只有智能而沒有自我、沒有情緒的、比較高級的程序而已?

由上傳帶來的哲學思考還有很多,比如智能和意識的區別是什麼,我們能不能因為它表現出的智能認為它有意識?能不能因為它聲稱它有意識,就承認它有意識?這些問題我們現在難以回答。

攻殼機動隊作為一部從各個角度不斷探索和拷問人與機器邊界的作品,表現出很多這方面的反思,尤其是對於所謂的 GHOST 的探討。在95劇場版中,人工智慧與素子融合併進入網路,素子變了嗎?好像也沒有,但她也不再是從前的她了。一個被裝載在非人類的義體中的人類靈魂,與一個在網路中的被認同為素子的數據集合,誰更像一個人類?這其中的區別是無關緊要還是至關重要的?攻殼沒有給出答案,也許很快我們自己就會得到這個答案。

除了哲學問題還有政治和經濟問題。擁有更多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的電子意識,是否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拷貝,每份拷貝都可以投票嗎?是否可以執行得更快,從而獲得比別人多得多的主觀時間,形成完全不同層次的智慧?現實世界不論什麼階層出身,窮困還是富有,有一點是平等的,那就是大家都擁有人類的心靈,以同樣的方式思考,有同樣的潛力去追求任何成就。即使處於底層,那些灰姑娘的故事、屌絲逆襲鹹魚翻身的故事,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但一個政治上無助、經濟上窮困的電子意識,想必就沒有任何生存空間了。

說了這麼多,也許對於最開始提出的能不能和想不想的問題,還是無法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是好在未來可能不會太遠,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從尼科萊利斯的觀點來看,對於人機結合,他是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的,身體只是人的工具,人可以像使用雙手一樣使用工具,那麼我猜人也可以像使用工具一樣使用四隻手和八隻腳,輕車熟路沒有任何問題。當然其他也有持悲觀態度和喜憂參半的。

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我們可以非常確定,那就是人機融合的過程早就已經開始了。我們在地鐵上看到每個人拿著手機,你以為他們在拿著手機嗎?不,那是他們自我的一部分,他們通過視覺神經、眼球和顯示屏跟網路聯在一起了,只不過輸入輸出效率比較低而已。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連接並且還在不斷追求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連接方式,比如 VR。輸入輸出有沒有徹底繞開身體直插大腦,真的很重要嗎?我們的大腦可塑性是如此之高,電腦鍵盤,手機屏幕,遊戲機手柄,這些早就被大腦認知成了身體的一部分。我手持遊戲機手柄在虛擬世界裡探索的時候,手柄上的搖桿就是我的手腳的延伸,我想往哪裡走,手指會做出相應的動作,根本無需思考。它就是我。

我們把自己接入到新的世界中,獲得新的感受,形成新的價值觀,我們的大腦接受這些東西、調整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簡直輕而易舉。回到我的第一張照片里,當我開著 Ingress 走到門泉旁邊,吸入門泉產生的能量時,就好像渴了好久喝到水一樣舒服,當我走過各種門泉的時候,它們真的會讓我心跳加速,而再也不僅僅是真實世界的平凡景象。這是真實的感受,而不僅是純目的性的邏輯結論。天啊,我的大腦被修改了,我的獎懲反射被改變了。在 Ingress 的官方劇情中,這種只有用手機才能看到的能量會改變人類的意識,但有時候我幾乎會懷疑,這種能量是不是真的存在,這是不是真的是一個遊戲。有趣的是,在官方劇情中,玩家正是被欺騙以為這是個遊戲,實際上卻在幫助他們改變人類。

這只是一個小例子,實際你會發現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接受改變,我們在科幻作品中預演了這樣的改變,萬事俱備只缺插管。當然,現在 iPhone 連耳機插孔都沒有了,到時候我們真的會在這裡安裝一個插座嗎?不管怎麼樣,到了那一天,你會發現,這一切早已開始了,就始於今天。

蘋果用戶專用打賞介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灰覡腦機介面 的精彩文章:

TAG:灰覡腦機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