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華麗「篆」身——篆刻傳承班正式開班啦!
從「識篆」到「寫篆」
——「袁道厚藝術館」篆刻傳承班第一期正式開班授課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由圖書館、青桐印社主辦,浙江傳媒學院袁道厚藝術館承辦的「袁道厚藝術館」篆刻傳承班(以下簡稱傳承班)於3月20日下午一點半在桐鄉校區圖書館袁道厚藝術館正式開班授課,首批16名學員由上學期期末桐鄉校區圖書館組織的現場專項考核選拔得出。首期傳承班將從本次課程開始,按每周一次的頻率連續授課十周。傳承班以提高學員的篆刻藝術鑒賞水平為主要目標,著力於培養新時代篆刻藝術人才。本次課程的主題為「篆書」,青桐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明老師作為主講人,幫助在場的篆刻愛好者全方位「識篆」,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啟蒙課。
篆書
篆書是中國古文字階段最早發展並具備獨立意義的字體,其筆法比其他書體相對簡單。篆書是整個書法大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界一直流傳著「學書先學篆」的說法,正因篆書體劃嚴肅,布白嚴謹,學習篆書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將篆書作為首課的主講內容,有助於學員們循序漸進,為日後在「寫篆」階段融會貫通、提高綜合修養打好基礎。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教學
張明老師從篆書風格開始,分別敘說了大篆、小篆的發展歷程、種類及代表作品(如《會稽刻石》)。書法藝術研究界將篆書分成大篆和小篆兩大類,其中先秦時期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國文字等所有文字形態在內的古漢字稱為大篆,而小篆特指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實現文字統一的通行篆書文字。識篆可從小篆開始,正因小篆的偏旁部首與我們現在通用文字的繁體偏旁部首是一致的。對於篆書的審美,張明老師認為,篆書是一種完整的藝術形式,因而既具有與其他書體相同的美學特徵,如筆畫的形質美、筆調的韻律美、結字的形式美、章法布局的整體氣勢美等,也必然具有不同於其他書體的獨特美學特徵。
談及篆書的寫法技巧,張明老師通過逐一介紹歷代篆書名家名帖的筆法和字法特點,讓學員們更為直觀地將大師的筆觸映入腦海,以便將古今各類筆法、字法融於自我審美追求之中。篆書在筆法上以中鋒用筆為主,輔以提按與捻管。清代鄧石如開創以隸書筆法入篆書,篆書的起、收筆與行筆、轉筆都引入了提按的筆法,增強了篆書筆法的書寫性,隨後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篆書名家輩出。吳讓之篆書師法鄧石如而自出新意,揮毫落紙,舒捲自如,有飄逸多姿之態;趙之謙以萬毫齊力之法,篆、隸、楷、行一以貫之,筆法奇倔雄強,別出時俗,姿態百出;吳昌碩於五十歲前臨摹書寫,形神兼備,極似原拓精神,後竭力收集宋、元、明各代的精拓本,朝夕觀摹,深入體會,再旁讀秦權、漢瓦,漸出新意,其用筆圓熟精悍,氣勢宏偉。
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是,篆刻傳承班的授課把教學重心放在對學員的創作指導與強化訓練上。「寫篆」的第一步,便是學習歷代篆書名家名帖的筆法和字法特點,具體的方法是通過臨摹來進行比較研究。選擇一本合適的篆書字帖來臨摹練習篆書的筆法與字法,成為初學者正式邁入篆刻領域的正確方式。
GIF
經過前期挑選,王福庵的《說文部目》從諸多名家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學員們首次臨摹的對象。《說文部目》採用標準的小篆字體,繼承了李斯秦篆的玉箸風格,又受到清代中期鄧石如、吳讓之的影響,對用筆有所發展,在玉箸線條勻圓光潔的基礎上,略加提按頓挫,因而更富於筆意,筆畫於圓暢中含跌宕之趣,於勻整中寓變化之美。其結體端莊工整,較秦刻石如泰山、嶧山等略舒下腳,更顯得疏密相生,俊逸生動。從識篆和學習篆刻的角度說,臨習《說文部目》可增強識篆能力。因為我國漢字大都由各種偏旁部首組成,掌握了部首,即可按部首的編排組合了解字形結構,許多漢字亦均可據此認識,並旁通其『八書』規律。王福庵是近代篆書大家,他的篆字幾乎可以直接入印,故對初學篆刻的人而言,是最好的入門範本。
《說文部目》
小班化教學的一大優勢,在於每一位學員都能獲得一對一的針對性指導。進入學員臨摹階段,張明老師耐心、細緻地對學員們逐一指導,教導學生如何正確用筆,如何通過臨摹掌握名家作品筆法、字法的規律。
張明老師正在悉心指導
篆書之美
篆書在書法創作中的意義在於傳達一種原始而神秘的美。在創作中,筆墨的律動、激情的宣洩,無不展現了篆書獨特的審美和魅力。篆刻傳承班秉持弘揚、傳統藝術、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感,在未來將以更多元的內容形式、更具應用性的授課方式,逐步激發學員們的熱情,增強學員們的自信,深刻體味和準確把握篆刻藝術的感染力和藝術內涵。
輸入文字
書影
只想給你
更多感動
微信號:sysyk7714
TAG:書影肆月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