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長三角已邁出新步伐!

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長三角已邁出新步伐!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作為中國區域經濟最具活力、對外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群之一,在全國兩會期間成為熱議的焦點。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滬蘇浙皖兩會代表團關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方面的建議達8件,而且在各地代表團全團會議和小組討論中,「長三角」主題更被頻繁提及。日前,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掛牌成立,更是推動一體化的實質化操作,意味著長三角區域發展已站在新時代、確立新方位、邁出新步伐。

原文:《長三角一體化:繪就區域發展「同心圓」》

本報記者 田林

從全球來看,城市群已成為國家參與世界競爭與國際分工的全新地域單元,決定著21世紀政治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是世界經濟重心轉移的重要承載體,更是國與國之間競爭的主陣地。長三角城市群作為規模上已躋身國際公認的六大世界級城市群,在引領中國經濟發展中任重道遠。

長三角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升格

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由來已久,從1992年建立長三角15個城市經濟協作辦主任聯席會議制度算起,已走過26年。1997年,聯席會議升格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2001年,滬蘇浙三省市發起成立由常務副省(市)長參加的「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制度;2004年,滬蘇浙三省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制度啟動,長三角區域合作納入最高決策層的視野;2006年,科技部正式啟動了《長三角「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加快形成長三角區域內的創新整合優勢,許多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了一系列跨區域合作;2008年,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市聯合發布了《長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動計劃(2008-2010)》,同年9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標誌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09年,兩省一市吸納安徽作為正式成員出席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合肥都市圈納入2016年6月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後,在國家戰略層面,安徽正式進入長三角範圍。2018年2月,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成立,以解決長三角一體化的瓶頸問題。

通過梳理長三角合作與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出,目前,長三角合作層次已逐步深化到了體制機制的創新。比如,以浙江網上技術市場等為依託的「長三角技術轉移系統」於2011年開始試運行,如今,長三角技術交易網路體系已然成型。據統計,2009年至2017年,上海向浙江、江蘇、安徽累計輸出技術總計23773項,累計成交金額達311.94億元。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表示,通過市場和行政力量的合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僅取得了明顯進展,而且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但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仍然還有一些難點需要攻克,如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中的「斷頭路」問題,環境保護一體化中的深化聯防聯治問題,市場一體化構建中的共同市場問題,產業發展和布局中的錯位問題等,都存在著不斷深化合作的空間。因此,長三角城市群在一體化的助推下,有著巨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近幾年,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城市群建設規劃的協同落實,為長三角帶來了強大驅動力。2017年前三季度,長三角三省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10萬億元,佔全國的23.7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9萬億元,佔全國的15.57%;外貿進出口總額7.46萬億元,佔全國的36.76%。雖然長三角城市群已初現與紐約城市群類似的金字塔層級結構,但經濟發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需要有效的競爭規則

重複建設、產能過剩、過度競爭造成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制約了產品、資源的合理流動,與一體化的發展初衷相背離。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直言不諱:「真正可能影響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和發展水平的因素,只有政府的行政壁壘。」因此,他認為,「更深層次的內部改革首先必須調整產業政策的行使方式,逐步確立以競爭政策為主導的政策態勢。競爭政策是保持市場統一的基本方法,目的是為了能讓企業沿著競爭的路線去經營,消減各種形式的壟斷和壟斷利潤,以保證經濟運行的良好環境和激勵企業在公平競爭基礎上的創新。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難以建立一體化協調發展格局的最根本原因,是因為在目前的地方政府主導發展的格局中,缺乏一個統一協調的有效的競爭規則。」江蘇省區域發展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教授張顥瀚持相似的觀點,他認為,城市群經濟以市場為導向,按供需關係運行,以生產要素和產品的自由流動為前提,公平競爭,其運作空間是一體的、開放的,但不同行政主體的不同利益訴求往往使行政邊界成為要素流動的門檻,會導致交通不通、市場不暢。

正如亨德森(Henderson)所言,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由農業經濟向工業和服務業經濟的轉變過程中,產業和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聚可以提高工業和服務業企業之間知識外溢的效率,並形成更為高效的勞動力市場,有利於降低企業之間貨物交換和產品銷售的運輸成本,進而提高整個地區的經濟運行效率。這是城市群發展的市場邏輯,資本和企業是當然的主角,政府則主要充當協調的角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東京城市群作為世界級城市群之一,日本政府通過制定區域規劃確保城市群內戰略性協作。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其具體措施包括交通、環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產業一體化與行政體制的改革等,同時區域規劃強調,這些區域政策的實施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且不劃分具體的城市等級,而是適用於整個城市群內的所有成員城市,從而有效打破了行政疆界。

劉志彪強調,長三角地區也必須通過某些具體的項目行動來進行實實在在的聯合,可以是某些具體的基礎設施,如航空和港口的聯合,也可以是某個重大的科技合作研究項目,如新能源汽車使用和充電設施的一體化等等,避免在範圍廣泛的領域中進行抽象議論和長時間討論。而且,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在制定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計劃時,都要擺正自身與市場、與企業的關係,讓企業作為利益主體就合作過程進行討價還價,讓企業成為一體化發展的主角,自己則盡量作為合作的搭台人,否則很難起到實質性的一體化效果並可能變成新的「折騰」。

進一步發揮人才的集聚效應

十九大報告中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均與人才相關。與之相應,一段時間來,國內各大城市紛紛出台政策瞄準人才引進,對「第一資源」的爭奪硝煙瀰漫。長三角合力打造人才高地已成為多方的共識。蘇、浙、皖、滬三省一市正在推進長三角地區人才一體化發展。3月25日,蘇、浙、皖、滬人社廳(局)共同簽署了《三省一市人才服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市所屬區人才服務中心與蘇、浙、皖三省部分地級市人才服務中心簽訂了《人才服務項目合作協議》。

針對當下的人才爭奪,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陸銘認為,對於發揮人才集聚的效應,中國的一線城市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目前對人才的使用存在誤區。人才作為一種稀缺資源,是動態性的、流動的,他不同於礦產等資源,不會枯竭,而是越使用越創造價值。現在各大城市爭相爭奪人才,但人才頻繁跳槽的現象則從側面說明我們當下對人才並沒有做到合理的使用。」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院院長曾剛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現在不再是「以鄰為壑」的時代,而是「以鄰為伴」,但各地的「千人計劃」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爭名,不奪利,這不是一種合理的使用人才的現象。其實人才不怕用,不怕共享,不要像藏寶一樣壓箱底。信任關係加上能力,對人才的發展和成長很重要。相互之間挖牆腳,拿人才作為爭奪資源的憑藉,人才不斷地跳槽實際上破壞了市場競爭規則,不利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長三角地區擁有良好的文化、社會經濟環境,對人才還是具備很大的吸引力。

長三角一體化中上海應具更高的視野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20多年中,各地的經濟實力也呈現了動態變化。浙江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卓勇良做的一組數據分析顯示,長三角的發展水平正在趨同,萬紫千紅取代了一花獨放。比如,上海GDP占長三角四省市的比重,1978年為35.9%,2016年降至15.8%。從人均GDP來看,1978年如以上海為1,江蘇為0.173,浙江為0.133,安徽為0.198。按算術平均,上海人均GDP是蘇浙皖的7倍多。2016年,如繼續以上海為1,則江蘇為0.839,浙江為0.735,安徽為0.344,按算術平均,上海僅是蘇浙皖的1.6倍。這種發展水平的變化,也體現在具體產業上。比如,杭州已經形成了巨大的信息經濟產業鏈。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杭州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2276億元,增長22.3%,佔地區生產總值25.2%。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秘書長郁鴻勝表示,「長三角的發展形態在變化,原來是一個特大型城市帶動其他城市,現在則是其他城市與特大型城市共同發展。」「需要樹立的一個理念是,包括杭州、合肥、南京等多個都市圈的迅速成長,對於長三角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是有利的。」江蘇沿海開發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認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中,要把協調與均衡放在重要位置,區域內提升3個省會城市副中心的國際化水平和城市首位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協調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上海對此已有共識,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提出,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推動上海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上海要擔當『一帶一路』倡議的橋頭堡,意味著更需要依託長三角的腹地聯動發展。江浙滬皖政府應該儘快研究如何在利用這些戰略所提供的機遇上儘快形成聯動、共享和合作機制,來加快推動長三角的一體化進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指出,上海自由貿易港區的建設必然帶動和擴大離岸貿易與轉口貿易的發展,上海與長三角港口的聯動合作和利益分享機制是什麼?再比如,如何在上海和長三角地區推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戰略行業的產業鏈?上海應該有更高的視野和格局來考慮與長三角腹地的輻射和融合關係。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02期第1版,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今日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不是段子,商場廣播突然換歌,原來是各種神秘「暗號」!
詩人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