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學者發現感染豬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源自蝙蝠

中國學者發現感染豬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源自蝙蝠

編者按

2002年到2003年,我國部分地區暴發了SARS,不久之後廣東省疾病防控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果子狸為SARS冠狀病毒的主要載體。此後,果子狸、獾、貉等野生動物近萬隻被撲殺。不久後,來自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菊頭蝠中檢測到了SARS病毒,然而直到2013年該團隊通過遺傳信息分析和對病毒進行功能測試,才進一步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1】。2017年12月份,該團隊進一步揭示了SARS冠狀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至此,有關SARS如何在蝙蝠中進化產生、從哪裡的蝙蝠種群中出現等遺留之謎基本上全部解開【2】。

去年,全中國有24000多頭生豬死於同一種病毒感染的疾病,病豬腹瀉、嘔吐甚至死亡,然而相關病毒的來源問題很長時間內困擾著科學家團隊。幸運的是,在石正麗、童貽剛、馬靜雲、王林發等中外科學家團隊的協作下,謎底終於揭開,相關工作於4月5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值得一提的是,同期Nature還配發了Scripps研究所Mark Zeller和Kristian G. Andersen撰寫的題為Backbone of RNA viruses uncovered的評述文章,高度評價了該工作,評論認為The current study greatly expands our knowledge of vertebrate virus evolution.」,「Studies that give us a mor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RNA-virus evolution and diversity, as Shi and colleagues work does, will be crucial to inform future surveillance efforts in humans.,同時該評論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一些局限性,非常值得學習思考。

撰文狄德羅

責編 迦 漵

來源 BioArt

跨物種的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去年,全中國有24000多頭生豬死於同一種疾病——感染病毒的小豬會出現仔豬急性腹瀉症SADS,swine acute diarrhoea syndrome):腹瀉、嘔吐甚至死亡。近期,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致死病毒來源於蝙蝠,確認本次病豬感染的是一種名為「SADS-CoV」的新型冠狀病毒。該結果於4月5日在線發表於Nature雜誌,文章題為Fatal swine acute diarrhoea syndrome caused by an HKU2-relatedcoronavirus of bat origin。

Nature配發的評論文章

2017年,華南農大動科院的馬靜雲團隊監測到廣東省有四個養豬場都出現了急性腹瀉的仔豬,檢測發現病豬的臨床常見病源均為陰性,便送至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童貽剛實驗室進行RNA測序,又經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比對病毒庫樣本,確認本次病豬感染的是一種名為「SADS-CoV」的新型冠狀病毒。該病毒與2016年一次豬疫情爆發後在菊頭蝠中分離出的冠狀病毒最為相近,兩次病毒的基因組相似度高達98.4%。

蝙蝠是新興病毒的重要儲主。研究人員確認,此前廣東省爆發SADS的豬場均建在城外,監控發現有蝙蝠出入。SADS-CoV病毒經糞便傳播,感染豬的上皮細胞,在腸道增殖。事發後,馬靜雲團隊對曾與病豬親密接觸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血清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說明SADS-CoV病毒目前尚不會直接感染人類

不過,研究人員稱,兩種不同的冠狀病毒感染同一宿主,就存在重組為新病毒的可能性。菊頭蝠是多種冠狀病毒的儲主,包括SARS冠狀病毒。最近的豬疫情爆發地點離首例SARS出現的地點較近,這表明了中國南方作為新興疾病出現的熱點地區的特殊性。文章通訊作者之一、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王林發稱,蝙蝠所攜帶的病毒是歷史上早已存在的,而新發傳染病這些年常在中國南方出現,這可能與華南地區近年來生活方式產生巨大變化有關。研究人員認為,隨著疾病不斷爆發,理解蝙蝠和其他野生動植物攜帶的病毒多樣性相當重要,而積極監控蝙蝠及其他野生動物中的病毒性感染,對獸醫衛生、公共衛生和全球經濟具有巨大的價值。

近年來,新發傳染病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自2002年SARS疫情之後,中國應對新發傳染病的戰線前移,對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進行長期跟蹤監測,並建立模型,評估其傳入人類的可能性,監控體系日臻完善。王林發介紹說,此項研究之所以能被Nature接收,正是因為它是一項大範圍的合作研究,體現出強烈的備戰意識,以及成功的技術和人才培養。

據悉,本文的通訊作者分別為:石正麗(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童貽剛(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馬靜雲(華南農業大學)、王林發(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

參考文獻

1、Ge, X. Y., Li, J. L., Yang, X. L., Chmura, A. A., Zhu, G., Epstein, J. H., ... & Shi, Z. L. (2013).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at SARS-like coronavirus that uses the ACE2 receptor.Nature, 503(7477), 535.

2、Hu, B., Zeng, L. P., Yang, X. L., Ge, X. Y., Zhang, W., Li, B., ... &Shi, Z. L.. (2017). Discovery of a rich gene pool of bat SARS-related coronaviruse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SARS coronavirus.PLoS pathogens,13(11), e10066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它撐起了市值千億的互聯網帝國,也可能摧毀你的正常生活
將CO2轉化成塑料?或許行得通!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