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記》百趣之八:好良言難改苦命運

《史記》百趣之八:好良言難改苦命運

楚漢戰爭中,韓信滅了項羽的手下大將龍且,這使項羽極為震恐。他自知打不過韓信,便派了一個叫武涉的說客來勸韓信投降。要勸韓信背叛劉邦,就得拿劉邦說事。武涉列舉了劉邦的三大罪狀:其一,劉邦貪心不足,搶佔項王地盤。其二,劉邦反覆無常人品不可靠,其三,劉邦只是在利用韓信,而不是真對韓信好。最後,武涉勸韓信反漢投楚,三分天下。韓信以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從」為由回絕了武涉。

武涉剛走,又來一位重量級說客——蒯(kuǎi)通。蒯通以會相面為切入點來策反韓信。首先他講了相面的秘訣:人貴與賤看骨骼,憂與喜看氣色,成與敗看決斷力。相完韓信後說,看你的面相,官不過封侯,而且危機四伏;但看你的,貴不可言。這話隱含著只有背叛才能大富大貴的意思。接著,蒯通為韓信分析天下大勢。他說天下英雄在推翻暴秦時能齊心協力,而現在楚漢相爭,漢王雖佔據地利優勢,但一敗再敗,陷入困境;項王雖然兵鋒強勁,然而困在崇山峻岭之間,進退不得,苦不堪言。楚漢相爭陷入兩難境地。現在劉、項二人的命運就掌握在你手上,你助漢則漢勝,幫楚則楚贏。最後,蒯通指出,這是你和劉、項二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最佳時機。憑藉你的軍事謀略和實力,只要你佔據齊、燕等戰略要地,再聯合燕、趙等國,控制楚、漢的後方,迫使他們罷兵,誰敢不聽。如果你能再用恩德安撫諸侯,禮賢下士,那麼天下都將尊你為主。這個天賜良機不可錯過。

韓信覺得劉邦對他不薄,不肯背恩忘德。對此,蒯通舉了兩個案例來駁韓信。第一,張耳、陳餘是生死之交,但因瑣事反目成仇,自相殘殺。第二,文種、范蠡對勾踐忠心耿跟,但勾踐在功成名就後殺死了文種,范蠡隱退江湖才保全了性命。蒯通用這兩個案例說明一個道理:人心難測。蒯通接著深入分析:勇略震主者自身危,功蓋天下者無法賞賜。他曆數韓信俘虜魏王、活捉夏說等顯赫功績來佐證他的觀點。蒯通最後總結說,你現在功高震主,降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你連個可去的地方都沒有。位居人臣,威信和名氣卻超過主上,這是特別危險的情況。韓信聽到這裡,趕緊打斷了蒯通的話,先生你別說了,我會考慮的。

過了幾天,蒯通又來做韓信的思想工作。他說,能否聽進良言是成功的徵兆,能否周密謀劃是勝敗的關鍵。蒯通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反覆闡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道理。韓信也是猶豫再三,覺得他勞苦功高,劉邦不至於不信任他,最終婉言拒絕蒯通三分天下的建議。

在讀劉邦和韓信故事的時候,總覺得他倆關係很微妙。一方面劉邦對韓信是重用加重防。何以見得?首先,劉邦起初根本沒看上韓信,韓信拜將封侯是蕭何強烈建議的結果。其次,當韓信提出自立為「假齊王」時,劉邦是非常生氣的。張良和陳平在桌子底下猛踩劉邦的腳,劉邦才改口說封要立就立個「真齊王」。再次,韓信一立大功,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兵權人馬。還有,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信以為真,於是精心策划了「偽游雲夢」的騙局,活捉了韓信,將韓信從「王」降為「淮陰侯」。最後,劉邦聽說呂后已經斬殺了韓信,第一反應是「且喜且憐之」,更加說明劉邦對韓信早有戒備心理。另一方面,韓信有背叛劉邦的可能性。為什麼呢?第一,韓信曾三易其主。他先屬項梁,後歸項羽,再投劉邦。投劉邦後又想棄劉邦逃走,結果被蕭何追了回來。第二,韓信自恃才高,覺得劉邦不如他。韓信說劉邦只能帶10萬兵,而自己則多多益善。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就是這麼來的。第三,劉邦被項羽圍困,韓信不來救駕,劉邦許願封官加爵後才帶兵來救劉邦。第四,韓信曾和陳豨密謀反叛。陳豨起兵後,韓信組織人馬準備襲擊呂后。第五,韓信被呂后生擒處死時,後悔自己沒有聽蒯通的勸告,如果韓信沒有反意,他應該是傷心難過,而不是後悔,後悔說明他早有反意。

不可否認,武涉和蒯通是兩個出色的辯士。他們講話高屋建瓴,縱觀全局,立意深遠;他們話語閃爍著哲理的光芒,極富煽動性;他們的邏輯密不透風,無懈可擊;他們的說服力強大無比,讓人難以抗拒。然而,聰明絕頂的韓信偏偏聽不進去,最終落得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結局。

或許,一個人的命運真是上天註定的,再動聽的語言都難以改變。人,在世間,難逃避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飢餓的愚人 的精彩文章:

《史記》百趣之七:不可小覷的嘴皮子功夫

TAG:飢餓的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