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BC又出高分紀錄片,超過五百種藝術品讓你怎麼都看不夠!

BBC又出高分紀錄片,超過五百種藝術品讓你怎麼都看不夠!

假如你每次去博物館都會有一副茫然無措的神情,假如你想一睹世界藝術史的清晰脈絡然後提升旅遊地逼格,或者你就是想徹底放鬆感受下美好的事物和瞬間,那麼這部BBC今年新上的高分紀錄片——《文明》,一定很適合你。涵蓋六個大陸,三十一個國家,超過五百件藝術品,一次性拋給你,眼福簡直不要太好。

豆瓣上評分已經高達9.4

片中的主講人均為學者:有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教授西蒙·沙瑪Simon Schama,勛爵,除學者身份之外,還兼BBC紀錄片解說,紐約客文藝評論員。之前高分紀錄片《藝術的力量》也出自他手。

還有來自劍橋大學的古典學教授瑪麗·比爾德和英國歷史學家大衛·奧路索加

《文明》的開篇從創世紀的第二瞬間入手。

等等,第二瞬間指的是什麼?

片中給出的答案是人類創造力的黎明

首先追根溯源,最早人類的誕生之處——非洲,二十萬年前,那裡首先進化出了智人。

在南非的南海岸角,考古學家找到了大約十萬年前人類居住的痕迹

下圖這塊紅赭石,有著七萬多年的歷史,上面蝕刻的菱形圖案也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裝飾性圖案。

此外,在阿爾塔米拉石洞內發現了史前最為著名的洞穴壁畫:成群的野牛身姿百態、超凡絕倫。大家不禁好奇,到底是什麼顏料能保持這麼久遠。

1939年在德國石洞發現了一個用猛獁象牙雕刻而成的獅人碎片,考古學家整整花了30年才發現它們拼在一起是一個人物形象。

考古學家親自動手做實驗,想了解製作一個獅子需要多少精力。

他利用自然脫落的象牙,整整三個半月,400個工時才勉強打造完成。

那麼在食物匱乏、饑寒交迫的遠古時代,這個獅人到底代表著怎樣的重大象徵意義,讓一個勞動力花費如此長的時間去製作,而不是去打獵和勞作。

還有下圖這些小雕像為何能如此鮮明地展現原始生活的生產和孕育生命的行為?

畢加索曾說沒有哪個現代雕刻家能超越舊石器時代的雕刻藝術家們。

他花重金購買了下圖這尊來自非洲的《萊斯皮蓋的維納斯》的複製品,終身保存在工作室里。

如果這都不能表達對遠古時代藝術家的愛的話

那麼他一邊又一遍的描摹遠古洞穴里的野牛

並衍生出不同風格流派

從形神兼備、充滿力量的自然主義

到畢加索經典的立體主義

再到看似寥寥塗鴉兩筆,只保留了公牛的最關鍵部位的極簡主義(眼尖的你發現是什麼部位了嗎)

這些還不足以表達他對洞穴畫卷神來之筆的崇敬嗎?

那麼如何將這些小雕塑定義為藝術品呢?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在聖日耳曼昂萊的國家考古博物館有這樣一幅嬌小的精美雕刻之作——《布拉桑普伊女士》。

這個雕像於1892年在法國西南部的洞穴發現,是最早被發現的人類面孔創作品,距今它有著兩萬兩千到兩萬五千年的歷史。

就這樣一個嬌小精巧的雕刻作品,能被手握於掌心,它不僅有向下的切痕,也有橫向的切痕。刻、鑿、磨、刮下展現出作者的精美複雜工藝。

如果你仔細觀察,她額頭地下有一個凹陷。這其實是她的眼睛,並且只有當凹陷處於陰影之中時,她的眼睛才會凸顯。當你與她四目相對,有種古今對話的穿越之感。

講到此處,教授已經開始熱淚盈眶,當《布拉桑普伊女士》誕生之際,我們可以說就是美這一概念的誕生前夕。

也許你也會反駁,這時候中國呢,中國古代文明的淵源豈不是更為流傳嗎?

不急,教授在介紹完歐洲的米洛斯文明後,就踏上了中國中西部的征程——尋找三星堆文化遺址。

1986年三星堆遺址被考古學家發現後,除了大量的象牙和祭祀動物的殘骸,還有數量驚人的——面具。

有體型巨大的面具,被放在神殿里。

也有體型嬌小適合人使用,可以佩戴在身上。

它們擁有巨大的菱形眼睛,碩大的耳朵

這些面具與同樣是中國古代的青銅器相比,人物和相貌均為迥異

三星堆文明在地球上的繁盛到最終消失一直是個未解之謎。是什麼人創造了這些面具,這些面具又有何有?儘管史學家們有眾多猜測,最終還是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團。

文明的發展總是此消彼長。誕生和消亡有其內外因下的多重因素。佩特拉曾經是埃及人、敘利亞人、猶太人、希臘人、羅馬人的「天堂人間」,這座城市多達三萬人口聚集,從事著規模龐大的熏香貿易。

因為有著完善的蓄水系統,這裡曾經帶有噴泉和泳池的花園城市

最後城市的由盛轉衰,並不是因為戰亂,而是新貿易路線的出現,人們相繼離開。

而水利不再,沙漠再次吞噬這座城市。

所有的文明都企圖征服時間,但最後,能流傳下來的還是文字和藝術品。

也許正如教授所言:但我們用花費時間去討論什麼是文明,什麼不是,但當文明的對立面暴露出它所有一切暴虐、殘忍和狹隘時,我們就能更明白什麼才是文明。

第一集闡發完文明的誕生起源和深思,第二集的視角就轉換到了我們如何看待我們自身。

第二集片頭,由這座巨大的雕塑,存在了三千多年的歷史,來自奧爾梅克文明,代表著中美洲最早的文明。它大到什麼程度呢,眼睛直徑30厘米,重達20噸。雙唇之間甚至能看到他的牙齒。

自它從1939年出土以來,它的存在就是一個謎團。

它雕刻的誰?

為什麼雕刻他?

為什麼只有一隻頭?

奧爾梅克沒有給出答案,但留下了一個提示:無論在世界上的哪個國家,當文明第一次出現藝術創作時,都是關於人類自身。

而本集圍繞上述問題,將變換視角,不再從藝術家藝術創作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古人的眼光去看待這些藝術作品。

從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

到被歐洲譽為最偉大的雕像《觀景殿的阿波羅》

最後放眼到世界上最大最宏偉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馬俑

尋找答案。

觀看第三集:畫卷天堂,有一種美術鑒賞課的感覺。

從中國宋代的山水畫延展開到中東的伊斯蘭地毯,再到歐洲的風景畫。

教授拿中國古代文化繁盛的頂端宋朝舉例,一名叫李成的畫師的山水之作,在教授的解讀之下,讓你走進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文人心理。

看似閑雲野鶴的淡然,實則懷揣憂國憂民之寄託(熟知歷史的都知道,北宋與南宋分別面臨著金國和蒙古的連番夾擊):

教授這般解讀:畫卷中的主體是山,象徵著宋王朝。

最高大雄偉的山峰代表著擁有無上權力的皇帝。其他較小的山峰代表文武百官。

作者想要表現的是一座護國柱石,能夠庇護著中國再造太平。

除了宏偉秀麗的山峰奇景

作者描繪的人物浮世繪也將畫卷下半幅渲染得熱鬧非凡

人物細節的處理可謂是大家風範:每一個人物都有著獨到的細節化處理,對應著身份和狀態,勾勒出一幅極具煙火氣息的鄉間百態。

宋代的文人善用托物言志,用畫筆抒發內心對太平盛世的嚮往。

在三百年後的歐洲,畫家彼得·勃魯蓋爾在創作《雪中獵人》(1565)這幅作品時,時逢西班牙內戰,筆下的風景畫作是對這場充滿創傷和痛苦文明的一個安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暴跌後如何看待比特幣與區塊鏈
古代到現代婚車大變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