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節,本來沒有掃墓的事,也跟孝順沒有關係

清明節,本來沒有掃墓的事,也跟孝順沒有關係

1

清明節,本來沒有掃墓的事

我們今天所說的清明節,其實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清明」,本來說的是四季輪迴,春滿大地,氣清景明的自然規律,沒有祭掃祖先這樣的世俗活動。

清明節掃墓,是清朝才有的事兒。

清朝之前,唐代宋代,清明節,是用來踏青,用來happy,用來玩的,滿臉悲傷地祭祀祖先,是「寒食節」特有的內容。

這兩個節日,本來是連著的,相隔一兩天,因為隔得近,慢慢地,合二為一,弄得清明節笑臉變哭臉。

可是,追根溯源,這寒食節,原本也不是用來祭奠祖先的,起碼,祭祀的不是自己的祖先。

寒食節,最早是春秋時代的事,是一個小地方的事,春秋時代有所謂的五霸,晉文公就是其中一霸,這節,就是這位霸主折騰出來的。

晉文公小的時候,不叫晉文公,叫「重耳」,是晉國的公子,是晉國國君的接班人。

[「公子」,跟「太子」差不多。你是不是想問,為什麼不叫「太子」?「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春秋時代,名義上的皇帝是周王,什麼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是小國的國君,實際上自己的地盤自己說了算,可是,表面上必須承認周王是老大,他們自己不能稱王,只能稱呼「xx公」,他們的接班人,就叫「公子」,公之子。]

公子重耳,命運坎坷,年輕的時候被迫流亡晉國之外,長達十九年。回國之後,做了晉國的老大,吃香的喝辣的,當初跟著他流亡的人,一個個榮華富貴。

但是,有個叫介之推的人,不願意高官厚祿跟著混,選擇功成身退隱居山林,還帶著親娘一起進了山。

這個介子推,跟隨公子重耳流亡,不離不棄,忠心耿耿。有一回,重耳餓了沒東西吃,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讓主人吃了。成語「割股啖肉」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你說,像介子推這樣的部下,要不要重用?

晉文公叫人去勸介之推,出來跟著我做官。可是,介之推很固執,不管你怎麼勸,就是不出山。

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逼他回到朝廷做官。介子推這個人的原則性太強了,認準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愣是被火活活燒死了。同時被燒死的,還有他娘。

晉文公悲痛不已,就把介之推母子被火燒死的那一天,作為寒食節,禁止晉國老百姓生火。不能生火,就只能吃寒冷的食物,所以這一天就叫做寒食節。

所以說,寒食節當初設立的宗旨,是紀念介之推,不是自己的祖先。沒想到,斗轉星移,寒食節和清明節慢慢合二為一,祭祀介之推,變成了祭祀老祖宗。

2

清明節放假,唐朝的假期比現在還要長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日本和尚,到中國來學習遊歷。回國之後呢,他就告訴日本的老百姓,說,唐朝在寒食節前後三天是放假的。這三天裡面,家家戶戶都要拜掃自己家的墳墓。

唐朝,三百年的時光,不可能數百年如一日,假期都是一樣的長,一成不變。

我們今天的歷史文獻,記載的唐朝寒食節祭掃祖先放假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大曆年間,皇帝就下了一個命令,說,因為「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因為寒食節和清明節連在一起的,就放五天的假日,讓大家祭祀祖先。

那個時代,除了當官的,沒什麼人需要什麼假期,想歇就歇著唄。

所謂放假,指的是,給做臣子的幹部放假。

給幹部放假,讓他們祭祀祖先,也不是皇帝的心血來潮。唐朝的皇帝發現,讓臣子們出城祭祖,他就不能像平時一樣正點上班,處理國家大事。

唐朝倡導以孝治天下。掃墓既然是一件關係到孝不孝順的大事,幹部自然要帶頭,所以,就給他們放假。家遠,法定假日不夠,還可以請事假。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有一個叫柳宗元的人,一連四年沒有回故鄉掃墓,非常痛苦,就對著家鄉磕頭,痛哭流涕。

你看,以前,寒食節是用來紀念介之推的,鼓勵人們做忠臣。唐朝之後呢,就變成鼓勵人們做孝子。這個變化到底是怎麼一步步形成的,我也沒有辦法還原。但我們可以推測背後的邏輯,大概是忠臣出自孝子之門。沒有孝子就不會有忠臣。

明白這一點,皇帝當然要鼓勵天下的臣民做孝子,給他們放假,讓他們在清明節的時候祭祀祖先。

今天,沒有了皇帝的鼓勵,心存孝意的兒女也會秉承古代的哀慕之義,祭祀親人。這就是習俗的力量。那些千里迢迢下江南的人,哪怕沒有可以憑弔的墳墓,也要沏杯清明前的龍井茶,默默吟誦「今生一面三叩首,來世見面五杯酒」這些你摸不著頭腦的話,祝在天之靈安息。

3

清明節掃墓怎麼就是孝了?

「孝」這個字,它的原意呢,就是尊祖敬先。

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什麼一個人沒有後代,對自己的祖先是最大不孝的呢?

這是因為,你沒有後代,就不能給祖先一代接一代地去掃墓,去祭祀。沒人祭掃的墳墓,經過一個冬天的折磨,有的地方開裂了,有的地方被老鼠打洞了,有的地方荒草叢生了,遠遠看去,就是一座荒墳。

勃勃的春天中有一座荒墳,這種景象,一定讓人覺得非常凄涼。

這個躺在荒墳裡面的人,就是俗話所說的孤魂野鬼。人世間還有比這更凄涼的事?

大家還記得中學語文課本上,有個叫「柳永」的宋代著名詞人大v?這人呢,一生風流,沒有後代,當然也就沒有人給他安葬,更不會有人給他掃墓。

這樣的人,死過之後,就是孤魂野鬼。

作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v詞人,他的粉絲們不忍心他落得如此下場,從宋朝開始,到清朝,一代代的粉絲們,寫了一堆小說,編造了京城妓女全城出動為他送葬為他掃墓的故事。

這些小說,大同小異,都說柳永這個人,穿花街,過柳巷,天天跟妓女混一起,跟他們睡覺,給他們填詞,最後死在妓院里,他死的時候,整個京城的妓女啊,披麻戴孝,都跑出來給他送葬,場面非常的盛大。

他死過之後呢,每到清明節,京城的妓女,也會成群結隊的過來給他掃墓。

這個美妙的小說故事反過來說明,一個人死了之後,沒有人安葬,沒有人掃墓,將是一件多麼悲慘的事。

如果你像柳永一樣,斷了後,斷了祖先的香火,讓老祖宗變成了孤魂野鬼,當然是大大的不孝。

你看,中國古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最高文件《禮記》,就對孝子設定了三條評價標準:

第一條,父母在世的時候,你要撫養他;

第二條,父母死亡的時候,你要安葬他;

第三條,父母安葬之後,你要祭祀他,給他掃墓。

做到這三條,才算是一個孝子,缺一不可。

我曾經想過,為什麼掃墓的子孫多,贍養父母的子孫少?我想,可能是因為掃墓這一條容易做到,換掉新土,燒點紙錢,一年一次,不難辦。

更重要的,可能是祭祖的人,內心深處,有祈望老祖宗在天之靈,保佑自己,升官發財,兒孫滿堂,妻妾成群,遠離災難,享盡榮華富美。

so, 清明掃墓這件事,子孫們一個個樂此不疲,不但能對祖宗盡孝,請祖宗保佑,還能踏青,看油菜花,吃野菜,多美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孝之彬彬 的精彩文章:

TAG:孝之彬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