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胡亂華與衣冠南渡——中國千年的噩夢與救贖!

五胡亂華與衣冠南渡——中國千年的噩夢與救贖!

東方文化歷史(lishi6677):國學·文化·歷史

五胡亂華,功在千秋,罪在當代。

衣冠南渡,避亂中原,落地生根。

熟悉歷史的人,大多數都會以為,我國的屈辱史是從兩宋開始的。

華夏民族的「血性」問題,也出在中世紀那個時候。其實不然,早在四世紀,華夏民族就出現了嚴重的「血變」——「靡血」問題。

只是那個時候帶來的是局部災難,不是滅頂之災,但後果也是十分嚴重,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

提及大晉「時代精神」,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描繪:窮奢極欲。這個朝代留給歷史的,是各種突破想像極限的暴殄天物的故事。

一、五胡亂華大晉的窮奢極欲因果相連。

為了方便享樂,晉朝的士族囤積驅使了大量家奴,這些家奴很多是「外來移民」,他們大都是從漠北地區,遷入中原地區的游牧民族部落,原系生活於奴隸社會的奴隸。

司馬炎死後,司馬家族內訌,發生「八王之亂」,大晉朝民不聊生、國力大衰。於是,那些達官顯貴的後院「移民家奴」,就像兇猛野獸嗅到了腥味,他們引領本族部落軍隊,入侵中原,開始趁火打劫。

乳糜血的西晉,終被胡人之首的匈奴人滅亡。滅晉的匈奴首領是劉淵及子劉聰,他們系漢化匈奴貴族,匈奴左賢王之後。

西晉中期,劉淵與晉廷交往甚密,數次被晉帝加官進爵,後自號「大單于」。到了西晉晚期,他趁司馬氏靡亂衰敗,自稱漢王,進軍中原,建立中國北方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史稱漢趙、前趙。

劉淵死後,其子劉聰即位,攻佔長安,俘獲西晉最後一個皇帝——司馬炎的孫子晉愍帝司馬鄴,西晉亡。

劉聰俘獲亡國之君司馬鄴後,令其為匈奴皇室端菜倒酒,洗槽喂馬,曾經享盡榮華富貴,窮奢極欲的司馬當家人,最後就落到這步「被奴役」的天地。

後劉聰又嫌「雜役」司馬鄴服務不到位,將其殺害。劉淵父子之前趙,並沒有統一中國,甚至連北方也未統一,但它卻掀開了潘多拉盒子,從此中國中原大地胡暴乍起,漢民族不得安生。

西晉滅亡後,司馬氏及漢族王公大臣逃過長江,遠遁南方,建立偏安東晉。漢民族不再是北方的主人,中原先是成為匈奴人的天下,而後又被四個胡人部落陸續接管,這就是著名的「五胡亂華」事件。

二、第一個浩劫時代「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漢民族的第一個浩劫時代。

進佔中原的五個游牧民族:匈奴、鮮卑、羯、羌、氐,幾乎都沒有自己的文字,甚至有些民族還保留著食人的獸性,所以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野蠻降臨。

針對漢民族的大規模的吃人事件也在這個時候發生。這主要是羯族部落軍乾的。嚴格地說,羯族不是真正一個民族,而是一個部落。

它是五胡中開化程度最低的,有語言沒有文字,即便在進入中原之後,因為他們大多從事下等家奴工作,所以也大都還是不識漢字的奴隸。

但是,中原內亂,卻成就了他們的崛起。奴隸出身、大字不識一個的羯人石勒也趁亂做了一把中國皇帝。

公元319年,羯人石勒在中原亂戰中脫穎而出,他先受前趙主子賞識受命大將軍,而後又與主人決裂,自立為帝,滅前趙,建立後趙。而他的帝業,是用中原漢民族屍骨堆出來的。

史書《晉陽秋》記載,石勒率領羯族部落軍在進犯中原的過程中,從長安殺到洛陽再殺到鄴城,沿途樹上掛滿屍體,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

他們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烹食。在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羯軍曾展開一場大規模屠殺,一次就殺掉和吃掉已經放棄抵抗的漢族軍民百姓,達二十萬人之多:「於是數十萬眾,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王彌弟璋焚其餘眾,並食之。」

石勒建立的後趙,採取野蠻的奴隸制,只有羯人才可稱為「國民」,他們擁有「治外法權」,可以像殺豬宰羊一般任意屠宰漢人、烹食他們。

由此,他們也被一些歷史書籍稱為 「東亞歷史上最殘暴的民族」。正是因為它殘暴,所以後來此族命運未得善終。

遭到被壓迫民族的反抗報復,終被滅族。羯族之後的羌、氐兩族,其殘暴程度與羯五十步笑百步。總之,這個期間野蠻殘暴降臨中國,中原大地進入了第一個「黑暗長夜」。

三、第一個「黑暗長夜」

史書《晉書》記載,當時中國「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遭到滅絕性屠殺的漢民族,出現了第一次亡種危機。

史學家稱這一浩劫為「中原陸沉」,《中國人口史》記載,五胡亂華前,中國北方漢民族人口有2400萬。

而五胡亂華後,據史書《鳴沙石室佚書》記錄:「中夏殘荒」,漢人或南逃或被屠殺,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只剩400萬。

北方漢民族人口數量不僅急劇減少,而且民族精神也一落千丈。華夏的精神血脈——漢魂也史無前例地在北方出現斷層。

好在在此期間,還有一位叫冉閔的漢民族英雄出現,率領北方殘存漢民族,在五胡中殺出一條血路,在十六國中建立唯一的漢族政權冉魏,漢民族才倖免絕跡中原。

從「三國歸晉」的公元280年,再到南北朝被大隋接管的公元589年,中國歷史這300年間,漢民族的精神狀態整體是走下坡路的。用史學家陳寅恪的話來講,此時「中原文化」已陷「頹廢之軀」,墮為「久遠而陳腐之文化」。

四、五胡亂華是哪五個?

他們的結局如何?匈奴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可能遷往了歐洲,建立了匈奴汗國,從而導致了日耳曼民族的大遷移,間接的滅亡了西羅馬帝國。隋唐以後,不再有記載。

後趙被冉魏滅亡後,羯族作為俘虜幾乎屠殺殆盡,僅剩下一萬餘人投降了東晉。

鮮卑

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

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

但是鮮卑消失的主因是人口枯竭,當年鮮卑族的漢化政策總體而言並不是特別成功,一些鮮卑族先是漢化後來又胡化。

經歷後來的歷史進程,到隋朝時期,鮮卑族作為一個民族最終消失。

吉林大學古DNA實驗室的研究,證實現代錫伯族很可能是拓跋鮮卑後裔。

羌、氐

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年間被松贊干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國,消失在歷史中;另外南遷的一部分在雲貴高原形成六詔,最終統一為南詔。

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其餘的繼續南遷,與緬甸當時的各族共同書寫了緬甸歷史。

五、漢風拾遺:

衣冠南渡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語出唐史學家劉知幾《史通》「邑里」篇。

該文原僅指西晉末天下亂,中原士族相隨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權南遷。後衣冠南渡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並落地生根的事件。

中國歷史上有3次因動亂而發生的大規模人口南遷現象,史學界一般僅僅特指中原政權南移的永嘉南渡、建炎南渡為特指的「衣冠南渡」,文學界一般把這三次事件皆描述為「衣冠南渡」。

在提及三次「衣冠南渡」時,通常在該詞之前加前綴限定,如「永嘉衣冠南渡」、「建炎衣冠南渡」。

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政權和文明的首次南遷,由西晉京師洛陽南渡至建康(今南京)。

西晉晉懷帝、晉愍帝時期中原地區大規模戰爭不斷,內徙的周邊部族相繼建立君主制政權,強大起來威脅到西晉政權,並最終釀成永嘉之禍。

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從京師洛陽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

後西晉渡江後,在建康定都,史稱東晉。中原漢族士族等臣民相隨南逃,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王導依賴南渡的北方士族,團結江東豪強,協助司馬睿建立了東晉政權。

晉統治者衣冠南渡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這是第一次比較重大的南移事件。

安史之亂,衣冠南渡

安史之亂自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起,至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結束,前後七年之久。

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從安史之亂的「明皇幸蜀」到黃巢起義時的「僖宗幸蜀」,四川成為了唐王朝最後的迴旋之所,也成為了人口遷移的另一個主要方向,之後朱溫篡奪大唐正朔,另一隻旁系的李氏子孫佔據南方小部,大量中原人口向南方遷移,南方地區與北方中原的差距開始縮小。

有學者甚至認為,南北人口甚至已接近均衡。中晚唐至五代十國的這次衣冠南渡,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經濟和人文基礎。

靖康之亂,衣冠南渡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1127年三月,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楚帝,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

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靖康之恥」。統治者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漢族大量向南方遷移。之後蒙元又佔領中原,中原地區破壞很嚴重。

南方的江南地區作為南宋的統治中心區域取代中原成為了新的經濟中心。此次南渡,發生在1127年,故也稱建炎南渡。「衣冠南渡」是全民式的南遷,是人們避亂南方並落地生根,並將由漢族承載的中原文明傳播至南方的現象。

正是「衣冠南渡」這一現象,才使得以漢族衣冠為象徵的中華文明重心在游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得以較全面的保存。這段歷史,非大師難以悟透詮釋。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嗨強哥 的精彩文章:

人吶,遠離那些聰明卻不厚道的人
三國最可悲的名將,本可成為不敗戰神,最後卻淪為歷史最大笑柄!

TAG:嗨強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