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兩棲坦克簡史 | 造型獵奇,腦洞奇大,論速度中國已佔第一
原標題:水陸兩棲坦克簡史 | 造型獵奇,腦洞奇大,論速度中國已佔第一
繼上一次我們講過「實為坦克偏叫船」的特二內火艇。本期我們將目光繼續聚焦於「兩棲坦克」,來說說「旱鴨子」下水的故事。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憑藉著一雙鐵腳板,擁有著強大的越野能力,能夠輕鬆克服各種各樣的複雜地形。可一旦遇到河流水網、湖泊大海時,陸戰之王就犯了難,此時水成為了阻擋他們推進的最大障礙。這一點德軍算是比較有發言權的,畢竟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英國早就被踏平了。
望水而嘆
兩棲坦克問世
其實早在20世紀20年代,歐洲國家就已開始嘗試研製水陸兩用的兩棲坦克。其中英國的「卡登·洛伊德」M1931型兩棲坦克,稱得上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兩棲坦克。這種坦克採取浮渡方式渡河,車體重量僅2噸,後方安裝有一台小型螺旋槳用於水面航行。
卡登·洛伊德M1931型兩棲坦克
雖然「卡登·洛伊德」坦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坦克渡河的問題,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火力和防護性能太差。該坦克僅裝備有一挺7.7毫米機槍,車體裝甲只有11毫米。用途上只能作為偵察車輛使用。
正在進行浮渡試驗的卡登·洛伊德兩棲坦克
雖然性能差強人意,但「卡登·洛伊德」兩棲坦克,卻在30年代被出售到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國民政府曾在1934年購入16輛,將其編入交通兵第二團戰車營(由原戰車隊擴編而來),部署在稻田水網密布的南方地區。
中國軍隊在抗戰前裝備的卡登·洛伊德兩棲坦克
至於蘇聯,在購入「卡登·洛伊德」坦克不久,就在其基礎上仿製出T-33。但由於性能上存在諸多缺陷,又進行了大規模改良,研製出T-37兩棲輕型坦克,並成為了蘇聯兩棲坦克的技術先驅。
蘇聯的T-37兩棲坦克
帶圍帳的坦克
除專門設計的水陸坦克外,為了讓常規的坦克也能夠浮渡作戰,各國的工程師也是絞盡了腦汁,而英國工程師則再度腦洞大開,提出了為坦克安裝浮渡圍帳的想法。1943年,美國人在謝爾曼坦克的基礎上,為坦克安裝浮渡圍帳和螺旋槳,變成了著名的謝爾曼DD兩棲坦克。
謝爾曼DD兩棲坦克
在1944年6月的諾曼底登陸中,美軍在奧馬哈灘頭的登陸戰中就使用了謝爾曼DD坦克,成為盟軍邁向勝利的先鋒。但在實戰中,謝爾曼DD坦克也表現出目標過大、浮渡圍帳容易漏水導致坦克沉沒等缺陷。
謝爾曼DD 看著確實很拉風
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給LVT兩棲登陸車安裝了37毫米炮塔,改裝成LVT(A)-1兩棲坦克。雖然較半路出家的謝爾曼DD而言,LVT(A)-1兩棲坦克的水上航行性能要好得多,但在防護性能上卻不可與謝爾曼同日而語,這一問題在隨後陸戰中表現的十分突出。
LVT(A)-1兩棲坦克
另闢蹊徑去潛水
除了研製可以浮渡的坦克以外,各國還曾嘗試過讓坦克實現潛水。在蘇聯衛國戰爭初期,德軍就嘗試為坦克安裝潛渡裝置,並成功讓第18裝甲師的坦克渡過布格河。在準備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中,德軍也試驗過專門的坦克潛渡裝置,但由於「海獅計劃」被希特勒取消,改裝計劃不了了之。
想像圖:安裝潛渡裝置的III號坦克從海底過英吉利海峽
戰後,隨著技術進步,坦克潛渡裝置有了很大發展。且由於三防裝置的添加,車體密封性上取得很大進步,間接幫助了坦克潛渡技術的發展。美蘇德等國都研製了專用的坦克潛渡裝置,當中最顯眼的部件便是豎立在坦克車體上的、用於給發動機「透氣」的巨大通氣筒。
正在進行坦克潛渡試驗的蘇軍T-64B1主戰坦克
冷戰期間坦克潛渡裝置的發展,使主戰坦克自身擁有了渡過4-5米深的河流的能力。但潛渡方式也存在著大量的缺點:
? 首先,準備工作十分複雜耗時,坦克車組要為坦克上上下下的所有開口都套上特製的防水套,準備時間太長,容易使部隊暴露,進而暴露進攻意圖和方向;
? 其次,通氣筒本身過於巨大,戰時攜帶容易受損,必須要後勤車輛進行運輸;
? 此外,坦克潛渡對渡河地點的地形要求也比較嚴格,有凹坑、大型鵝卵石或是土質過於鬆軟的河床都無法通過……
想過河脖子先得伸長
因此,雖然目前像德國的豹2主戰坦克依然保留了潛渡功能,但各國陸軍的坦克部隊在面對大型河流時,還是會讓自身的工兵舟橋部隊和架橋坦克上場,為坦克部隊快速鋪設橋樑渡河。
毛熊的經典之作
冷戰期間,各國在武器發展上開始花費更多心思,新一代專用兩棲坦克的研製工作很快被提上日程。而各國之中,對水陸兩棲坦克發展最為熱衷的便是蘇聯。其產品便是50年代出現的,兩棲坦克的一代經典之作:PT-76型水陸兩棲坦克。
PT-76兩棲坦克
PT-76戰鬥全重為14噸,為了增加坦克的浮力,特意將坦克的車體設計得偏長,連坦克的負重輪都是中空的。乘員僅有3人(車長兼炮長、駕駛員、裝填手),主武器為一門76.2毫米坦克炮,炮彈能穿透200-280毫米的裝甲。蘇聯工程師為PT-76設計了2個在側面的液壓噴射口,以實現水中推進航行。
正通過尾部液壓噴射口噴水推進的PT-76兩棲坦克
在越南戰爭中,蘇聯將一部分PT-76提供給了北越軍隊,以對抗美軍的進攻。PT-76在水網密布的越南表現出了優異的行駛性能,無需架橋就能跨越河流快速向前推進。但由於車體裝甲僅25毫米,北越軍隊將PT-76投入對美軍的正面進攻時損失不小。
越南裝備的PT-76
中國兩棲裝甲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考慮到多稻田河流的南方地區的作戰和防禦需求,我國坦克研製單位研製了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水陸兩棲坦克。其中63系列是在PT-76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雖然繼承了PT-76防禦薄弱的缺陷,但其改進型63A裝備有一門105毫米線膛坦克炮,在對抗敵方坦克裝甲車輛時絲毫不落下風。
中國63式兩棲坦克
63式兩棲坦克廉價而且技術成熟,並且保證了一定的火力優勢,成為一款有時代特色的過渡性武器。如今,隨著我軍兩棲突擊力量的發展,63式系列兩棲坦克正在被更加先進的05式兩棲突擊車所替代。而後者水上行駛速度高達40km/h,是當今世界上水上速度最快,也是最先進的中型兩棲突擊車之一。
05式兩棲突擊車,戰鬥全重29噸,裝備一門105毫米炮
近百年的發展,出現了性能不一、形態各異的兩棲裝備。對於中國來說,則是後發先至。在2015年的「裏海賽馬」軍事競賽中,05系列兩棲戰車耀眼的表現,蓋過了同場競技的俄羅斯BTR-80兩棲戰車,以至於俄方不得不臨時修改比賽內容來遏制05式。這一切正說明了,中國兩棲裝甲技術已經超過了昔年的前輩。而在將來,中國的表現也必將更加耀眼。
※電影《紅海行動》科普大合集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前蘇聯這個裝甲車換過輪胎可以直接上鐵路
TAG:軍事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