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掌握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掌握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美好的人際關係世界,都希望能 擁有多一些朋友,並與他們保持真摯的友誼。儘管每個人可能 都有不同的交往動機,對朋友的要求與期望也不盡相同,但 是,心理學家仍然從研究中得出了幫助別人們贏得朋友、保持 友誼、避免人際關係破裂的一般原則。
下面將人際關係的原則 歸結為以下五點,這些原則都是維持人際關係穩定的最基本要 求,檢討一下自己,你做到了嗎?
1.真誠 真誠是人際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際交往的手 段、技巧都應該是建立在真誠交往的基礎之上的。爾虞我詐的 欺騙和虛偽的敷衍都是對人際關係的褻瀆。真誠不是寫在臉上 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偽裝出來的真誠比真正的欺騙更令人討 厭
2.人際相互作用 我們都希望別人能夠承認自己的價值,希望別人能夠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出於這個目的,我們在社會交往中往往更注 意自己的自我表現,注意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處處期待別人首 先接納自己。這種從自我單方面出發考慮問題本無可厚非,可 是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交往。 社會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 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 納我們、喜歡我們。別人喜歡我們往往是建立在我們喜歡他 們、承認他們的價值的前提下的。人際交往中的喜歡與厭惡 接近與疏遠都是相互的。喜歡和我們接近的人,我們才喜歡與 他們接近;疏遠我們的人,我們也會疏遠他們。只有那種真心 接納、喜歡我們的人,我們才會接納喜歡他們,願意同他們建 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互動的原則。 人際互動的產生有兩個原因。
(1)任何人都有著保持自己心理平衡的穩定傾向。為了對 自己的行為以及別人的關係作出合理的解釋,我們傾向於同他 人保持適當而且合理的關係。也因此,當別人對我們作出一個 友好的動作,對我們表示接納或喜歡時,我們會覺得「應該」 給別人以相應的友好回報。這種「應該」的意識對於我們來說 是一種心理壓力,它驅使我們作出相應的接納行動。否則,我 們的心理壓力就會使心理上的平衡受到破壞。
(2)我們會把自己的心理投射到與我們發生聯繫的人身 上。當我們對別人作出一個友好的行動,對別人表示接納以 後,我們也會產生一種希望別人作出相應回答的期望。如果別 人的回答不符合我們的期望,我們往往會認為別人不通情理 認為對方不值得我們報以友好,從而對對方產生一種不愉快的 情感體驗,產生排斥對方的情緒。一位著名的人際關係心理學 家在作報告時舉了一個常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一次,他 到某辦公樓去,當他推開辦公樓的大門就要走進去時,發現身後有一個人也想進門,於是就撐住玻璃門,讓那個人先進去, 以免有彈簧的門反彈回來傷人。結果,後面的那位仁兄昂首挺 胸,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連瞟都沒瞟一眼為他撐門的人,更 不用說感謝了。這位心理學家形容他自己當時的心情:「恨不 得將門狠狠地砸到對方背上。」所有聽報告的人都為他喝彩。 可見,人人都有相似的心情。 由此可見,我們在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護中,必須首先注 意人際互動的原則,首先去接納別人、喜歡別人。記住一句 話:「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3.讓別人覺得與你交往值得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 個社會交換的過程。長期以來,人們最忌諱將人際交往和交換 聯繫起來,認為一談交換,就很庸俗,或者褻瀆了人與人之間 真摯的感情。這種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實,我們在交往中總是 在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
人們都希望交換對於自己來說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換過程中得 大於失或至少等於失。對自己不值得的,或者失大於得的人際 關係,人們就傾向於逃避、疏遠或終止這種關係 正是交往的這種社會交換本質,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必 須注意,讓別人覺得與我們的交往值得。無論怎樣親密的關 系,都應該注意從物質、感情等各方面「投資」,否則,原來 親密的關係也會轉化為疏遠的關係,使我們面臨人際交往困 難 在我們積極「投資」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急於獲得回 報。現實生活中,只問付出,不問回報的人只佔少數,大多數 人在付出而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回報時,就會產生吃虧的感覺。 心理學家提醒我們,不要害怕吃虧。鄭板橋的「吃虧是 福」的拓片為很多人所珍愛,然而真正領悟其中真意的。恐怕為數不多。
實際上,許多人在交往中都是惟恐自己吃虧,甚至 總期待佔到一點便宜。然而「吃虧是福」確實有它的心理學依 據。「吃虧」是一種明智的、積極的交往方式,在這種交往方 式中,由「吃虧」所帶來的「福」,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所吃的 虧。這有兩個原因 方面,人際交往中的吃虧會使自己覺得自己很大度、豪 爽、有自我犧牲的精神、重感情、樂於助人等等,從而提高了 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時,這種強化也有利於增加自信和自我接 受。這些心理上的收穫,不付出是得不到的。 另一方面,天下沒有白吃的虧。與我們交往的無非都是普 通人,在人際交往中都遵循著相類似的原則。我們所給予對方 的,會形成一種社會存儲,而不會消失,一切終將以某種我們 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報我們。而且,這種吃虧還會贏得別人 的尊重,反過來將增加我們的自尊與自信。顯然,吃虧將帶給 我們的是一個美好的人際交往世界。而那些喜歡佔便宜的人 每佔了別人一份便宜,就喪失了一份人格的尊嚴,就少了一份 自信,長此以往,必將在人際交往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不怕吃虧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不要過多地付出。過多 地付出,對於對方來說是一筆無法償還的債,會給對方帶來巨 大的心理壓力,使人覺得很累,導致心理天平的失衡。這同樣 會損害已經形成的人際關係。這種例子屢見不鮮,我們常常會 聽人抱怨:「我對他那麼好,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他反倒開 始不喜歡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才損害了兩 個人的關係。
4.維護別人的自尊心 人有臉,樹有皮。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別人的言 行不傷及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是以自我價值感來衡量 的。自我價值感強烈,則自尊心水平較高;自我價值感不強,則自尊心較低。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人在人際交往過 程中都有明顯地對自我價值感維護的傾向。例如,當我們取得 了成績時,我們會解釋為這是自己的能力優於別人的緣故;當 別人取得了成績而我們沒有取得成績時,我們就會解釋為別人 僅僅是機遇好而已。這樣的解釋就不致於降低自我的價值感和 傷及自尊心。
人的自我價值感主要來自於人際交往過程中,來自於他人 對自己的反饋。因此,他人在人們的自我價值感確立方面具有 特殊的意義。別人的肯定會增加人們的自我價值感,而別人的 否定會直接威脅到人們的自我價值感。因此,人們對來自人際 關係世界的否定性的信息特別敏感,而別人的否定會直接威脅 到人們的自我價值感。因此,人們對來自人際關係世界的否定 性的信息特別敏感,別人的否定會激起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的 傾向,表現為逃避別人或者否定自己的人,以維護自己的自尊 心 根據上述原理,心理學家強調,我們在同別人交往時,必 須對他人的自我價值感起積極的支持作用,維護別人的自尊 心。如果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威脅了別人的自我價值感,那麼會 激起對方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動機,引起人們對我們的強烈拒 絕和排斥情緒。
此時,我們是無法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的。已經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也可能遭到破壞。 需要指出的是,強調維護別人的自尊心,並不意味著在人 際交往中要處處逢迎別人。在不危及他人自尊心的情況下,陳 述與對方不同的意見,或者委婉地指出對方的不足是不會影響 人際交往的。至於如何批評別人,這在後面還會有論述。
5.讓別人覺得能夠控制情境 人對一個新的情境,總是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適應 過程的本身,就是一個逐漸地對情境實現自我控制的過程。情境不明確,或不能達到對情境的把握,會引起機體的強烈的焦 慮,並處於高度緊張的自我防衛狀態,使人們傾向於逃避這樣 的情境。
比如,我們新入學或新分配到某一工作單位時,由於 對周圍的人和周圍的環境都缺乏了解,因而肌體會在相當長的 段時間內都處於高度緊張的自我防衛狀態。直到我們熟悉了 周圍的環境,了解了經常發生聯繫的同學、同事,我們才真正 比較放鬆、比較適應。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如果要使別人從內心深處接納我 們,就必須保證別人在與我們相處時能夠實現對情境的自我控 制。也就是說,要讓別人在一個平等、自由的氣氛中與我們進 行交往。如果交往的雙方對情境的控制是不均衡的,一方必須 受到另一方的限制,那麼這種關係就註定不能深入,必定缺乏 深刻的情感聯繫。
TAG:小昭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