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吹牛不如吹玻璃,火海里的頭號玩家

吹牛不如吹玻璃,火海里的頭號玩家

電影《六人晚餐》中,竇驍飾演的青年丁成功,狂熱的愛著一門手藝——「吹玻璃」,並靠著這門手藝最終贏得了女主的芳心。

「吹玻璃」是一項古老而成本昂貴的玻璃成型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敘利亞的工匠發明了玻璃吹制術,後來傳到古埃及,匠人們開始能吹制出多種形狀的玻璃產品。

口吹玻璃工藝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了玻璃的光澤度和美感。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蜻蜓眼琉璃珠也是由此工藝燒制而成的。

熱浪下流動的色彩

製作玻璃的材料是流動的,手藝人用氣造型,形態稍縱即逝,如果力度的把控不穩,甚至吹氣方向有細微的偏差,都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作品。你若仔細端詳會發現,每一件玻璃製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厲害的手藝人也無法做出兩件一模一樣的作品。

手藝人的製作工具都是專門定製的。

挑料,用吹管(pipe)從1150攝氏度的熔爐(furnace)里將熔成「糖漿」狀的玻璃料取出。

吹泡,將挑出的料,在滾料板或滾料碗中滾壓成玻璃料團,在特殊製作台上從吹桿的一端吹氣於軟化狀態的玻璃內,使它成為中空的厚壁小泡。

塑型:在不停的轉動和吹氣下,使料泡不斷脹大,操作時僅使用鉗子、剪子、鑷子、夾板和樣板等特製的手工工具塑造。

完成塑形後,割開空心鐵管和成品的銜接部分,最後從吹管上敲落,使其冷卻成型。

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玻璃會很快變「涼」,因此手藝人要不停的回到會熱爐裡面加熱。而為了不讓熔得早已軟化的前端掉落,手藝人必須一面吹,一面不停的轉動手中的玻璃棒。

每一隻手工吹制玻璃製品都蘊含了匠人獨一無二的技藝和精雕細琢之功。

「吹糖人」vs「吹玻璃」

民間傳統工藝「吹糖人」與「吹玻璃」工藝有異曲同工之妙。手藝人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拉出細絲猛然扯斷,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看似一樣的手藝,學問大有不同。

吹玻璃過程中,玻璃溫度極高,手藝人需有一根長長的金屬管,管子是空心的,可以吹氣,讓玻璃變大。而糖拉絲成細管,本身就是工具。並且玻璃的密度比糖大得多,由於重力,吹制過程中會下垂,所以在吹的同時還要不停地旋轉管子。

因玻璃冷卻速度快,還需反覆加熱。而吹糖人一體成型,動作要快速利落,無法重複加熱重做。

小時候媽媽不給買吹糖人吃便會說,「這個糖人里有手藝人的口水,不衛生」,於是很多人對於吹制的玻璃是否也有口水也充滿了好奇。事實上,吹制玻璃的杆子頂端接觸玻璃的位置溫度達到兩三百度,因此口水到達玻璃前早就被蒸發乾凈了。

工藝之心純粹得如同手中玻璃

純粹乾淨,是玻璃給予大部分人的印象。它在最熾熱的時刻融化,滾燙的玻璃從空氣中溜達出來,拉伸、凝固、定格,以此獲得自身與眾不同的生命紋理。

它似水,難以琢磨控制,空氣便是你的意志與它鬥爭的武器。於它而言,歷經刀山火海也不過一次重生。正是因為它本身的神秘感和藝術性,它獲得很多藝術家的青睞,「吹玻璃」這門手藝,也一直沒有沒落。

人工吹制的玻璃無論在什麼時期都被人們歸類為奢侈品。

成為一名技術嫻熟的吹玻璃師,要忍受無數酷熱難耐的歲月,要接受數不清的吹制失敗的挫折,但也正因為如此,吹玻璃製品才顯得更加的珍貴。

一直以來,變遷的是時間,不變的事藝術家和匠人們對技藝的執著和堅持。四千年前的手藝在這些人手中,還會再走更多個四千年,因為他們對待藝術和工藝的心,就像手裡的玻璃一般純粹。

圖片:源於網路

編輯:cape

我們在尋找手藝人

推廣/市集/快閃街區/手藝集合店

甄選提升生活質感的手作良品美物

打造以精緻手作為核心的全渠道平台

wechat: hellowanfeny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分一生活美學 的精彩文章:

TAG:萬分一生活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