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起隱秘而偉大,我選擇膚淺又幸福

比起隱秘而偉大,我選擇膚淺又幸福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標籤,似乎每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怪罪於生活的時代,每個人出現的問題也都可以歸因於時代。70後傳統一些,喜歡三五好友聚會喝酒,喝醉了尬聊倒苦水,他們覺得很正常。80後註定拼搏,金錢至上,看透了人情冷暖和社會變遷的陣痛,所以出軌離婚也不會覺得不妥。90後生來叛逆,反抗權威特立獨行會被認為很酷。95後迷茫和焦慮,整夜失眠但又不想有所行動。

你是不是在成長中都有這樣的階段,上學的時候用著家裡的錢,父母會覺得你只要努力學習就行了,畢業之後似乎自然就會有好的工作和合適的伴侶。在哥哥姐姐眼裡,你的情緒和困惑就是他們之前的一個中二的人生階段而已,過去了也就沒什麼了,和他們聊起你的心事他們反而會覺得你是自尋煩惱。還有更明顯的,在掙錢途中的人會認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在想掙錢的人眼裡,掙到錢就是全部的問題,在掙不到錢的人眼裡,人生除了錢都是問題,在掙夠了錢的人眼裡,所有問題都是問題除了錢。

關於文藝

在我這個圈子裡,文藝似乎是能迅速提升人逼格的事情,讀過幾本叔本華,能侃弗洛伊德,戴著圓框眼鏡,喜歡在咖啡店裡消磨時光,拿著MAC敲字發朋友圈,這些人你身邊也一定有。殊不知,現在的文藝青年好像已經是個貶義詞,大多數人這麼稱呼你都是帶著嘲諷和鄙夷的態度,實則是在說你裝逼到不可理喻。現在這社會吧,偽知識分子正在把知識分子逼得背負罵名。腹中空空卻高高在上,好像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原來一直以為文藝氣節和世俗是兩回事,逐漸我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那就是,我可以為五斗米折腰,但是四斗我就不折。朋友和我說佛系青年不也是這麼來的,很多想開想不開的都丟到宗教里,是件很解脫的事情。可是我真的很世俗呀,我就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啊,就連我買車都是挑外觀好看的。

最近在看騰訊的《十三邀》,我居然沒有佩服知識分子淵博通透,相反我覺得他們很可憐。李誕說人間不值得,馬東說人生的底色是悲涼。披著所謂的代號,想著人生的真理,其實什麼用都沒有。

知識,學術,只能解釋世界。可是能做的事情,也只有解釋而已。

關於愛情

看看知乎看看公眾號再看看朋友圈,那些「本應該這樣做」的男生被樹立成了模範。渣男遍地都是。因為沒談過戀愛所以想找個人試試,因為解決無處安放的性需求找個女朋友;因為有面子,沒談幾天的戀愛就出去同居,沒有任何能力就開始胡編亂造的許諾未來。

女生也很慘,被公眾號洗腦的完全又堅定,儀式感被物化,感情被標尺精確的測量,沒房子減一公分沒車子減一公分沒180減一公分,但最後看了看手裡留著的都是負數,感嘆真愛何在?

我見過家纏萬貫但忠心耿耿的男孩,也見過一貧如洗但四處留情的男孩。

我見過和男人睡一覺就能拿三四千塊的女孩,也見過精心打扮小心翼翼去約會的女孩。

原來會憤憤不平,覺得騙人不對,那樣掙錢也不對。現在想想只是一種選擇,傷害和被傷害都是一種選擇。

有很多人喜歡沒完沒了的傾訴,所謂傾聽只是基於心疼你的立場,至於你的經歷值不值得心疼,另當別論。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不被理解才是多數。所以失戀的人不應該長久的找人傾訴,成了一個安身立命的道理。不被選擇這件事情不難理解。不被喜歡這件事情也很好理解。人和人之間總是不斷走開不斷走來的。

薄情但有道理的事情一直被推崇著。

雖然我們知道,人和人到了要講道理的地步,才是最糟糕的地步。

關於焦慮

焦慮是常態,也很難說清楚。只是覺得這樣生活讓我感覺安全,隱晦,讓我不會過分暴露自我。

我以為只是我一個人的問題,沒想到這可能是我這個年齡所有人的問題。絕不展現最真誠的內心,絕不在某一件事情上變得被動。為了尋求安全放棄自己身上獨特的優點。

如果現在讓我回答,我會說因為焦慮和不安。

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狀態,所以彼此很難相互信任。難以信任,所以低落的時候焦慮,幸福的時候不安。想要改變卻無能為力,就只能和大家變得一樣了。

不管一樣的對不對,一樣的是安全的,這就夠了。

結語

年輕的好處就是,喪的時候是真喪,高興的時候也是真高興。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聊聊天,是朋友間的常態。能不能相互拯救先不說,起碼能相互慰藉。

把糟心的事情講出來周圍的人聽了哈哈大笑的時候,也挺好。

安安穩穩的聽話被別人安排的人生,也挺好。

不拆穿兩個人互相假意的欺騙以取得幸福的結局,也挺好。

把暗流涌動輾轉反側的深夜埋葬,也挺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月生笙 的精彩文章:

TAG:九月生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