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

王戰軍太極

一、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是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世傳的太極拳架。目前社會撒花姑娘練得陳式太極拳,是陳長興(1771-1853)和同時代的陳有本,從陳王廷(1600-1680)時期流傳下來的七個套路,經過整理簡化所創編的,共有一路、二路兩個套路(二路也稱為炮捶)。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

陳溝人稱陳長興所創編的拳架為「大架」;稱陳有本所創編的拳架為「小架」,亦稱「新架」。兩套拳在套路結構、架式風格上基本相同,只是在拳式招法上有所區別。陳氏拳是目前社會上流傳的各式太極拳中最古老的拳架。可以說,陳式太極拳是其他太極拳的源頭和母式。其他太極拳式,基本是在陳氏一路的兩種拳架基礎上,逐漸演化創新而形成的。

陳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拳架較低,動作舒展,螺旋纏繞,剛柔相濟,快慢相兼,跳躍發力,動作的攻防技擊功用較強。由於師承的不同和流傳年代的久遠,目前各地傳練的陳式太極拳拳架也不盡相同。但其基本特點還是比較相近的。

二、趙堡太極拳

趙堡太極拳由河南溫縣趙堡鎮陳青萍(1795一1868)所創。陳青萍原是陳家溝陳氏後人,曾師從世叔陳有本學練「新架」拳,後因入贅趙堡鎮故在趙堡鎮定居。陳青萍根據自身練拳的體悟,並吸取了其他拳師的練法,創造出不同於原學拳架的架式,當時稱之為「趙堡架」,後人亦稱為趙堡太極拳。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

趙堡太極拳的特點是:架勢緊湊,圓轉自然,整正合順,柔和飽滿。此拳架流傳不夠廣泛,解放後隨著太極拳活動的發展,趙堡太極拳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並得到較快的傳播。

三、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由河北永年楊露禪(1799一1872)所創。楊露禪師從河南溫縣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長興,學有成就後,到北京傳授太極拳。並根據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對原學拳架進行了簡化和創新,去掉了原拳架中竄蹦跳躍、震腳發力等技擊性較強的動作。經其子楊班侯、楊健候,直至其孫楊澄甫(1883-1936)而定型。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

楊式拳的特點是:舒展大方,中正圓滿,緩慢柔和,勁力內涵,動作連綿不斷。因易教易學,成為流傳最廣的太極拳式。楊式太極拳的創立和推廣,標誌著太極拳由攻防技擊性為主向體育健身性為主的轉變。

目前,社會上流傳的楊式太極拳主要有兩種練法:一種練法是,在轉勢換步時,先把承重腿轉化成虛步,再根據拳式需要內扣或外擺腳掌或腳跟;重心再轉換到承重腿,虛腿方可提腳換步,故稱為虛腿轉換。另一種練法是,承重腿不轉換成虛步,就直接內扣或外擺腳掌和腳跟,虛腿即可提腳換步,故稱為實腿轉換。兩種練法各具優點,因師承與自身體悟的不同,兩種練法都有眾多的練習者。

四、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由河北永年武禹襄(1812一1880)所創。武禹襄初從楊露禪學拳,後又去趙堡鎮師從陳清萍學習。返回故鄉後,經多年精心研求,新創了有別於其他拳架的太極拳式。又經其傳人李亦畲(1832一1892)、郝為真(1849一1920)不斷修訂完善,逐漸形成了自成一家的武式太極拳。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

武式太極拳的特點是:拳式緊湊,動作舒緩,節序清晰,每勢以啟、承、轉、合貫穿,步伐虛實清晰,出手不過腳尖。武式太極拳在解放前傳授範圍較小,解放後才得以推廣傳播。

五、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由河北大興滿族人全佑及其子吳鑒泉(1870一1942)所創。全佑先師從楊露禪,後又師從楊露禪次子楊班侯(1834一1892)學拳。楊斑侯所傳是其師從武禹襄學得的較為緊湊的拳架。全佑以善於柔化著稱,後傳其子鑒泉。因鑒泉從漢姓吳,故改稱為吳鑒泉。後經吳鑒泉改進整理,在其晚年定型而形成吳式太極拳。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

吳式太極拳的特點是:拳架緊湊,細膩和順,輕鬆自然,長於柔化,流傳也較為廣泛。目前,流傳於世的吳式太極拳,南方與北方所練拳架略有不同。南方拳架較為舒展,北方拳架較為細膩,各有所長。

六、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由河北完縣孫祿堂(1860-1933)所創。孫祿堂自幼酷愛武術,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功夫深厚,為一代武術名家,後又師從郝為真學習太極拳。他集形意、八卦、太極三種拳法為一體,創造出獨具特點的孫式太極拳。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

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拳式小巧緊湊,架高步活,輕靈敏捷,開合自然;步法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轉身換勢以開合相接,故又稱為「開合」太極拳。因孫式太極拳架稍高,動作柔緩,比較適合中老年太極拳愛好者練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