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附近的太平洋垃圾帶,已有三個法國那麼大
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 《科學報告》近日發表研究說,已有近8萬噸塑料垃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水域堆積,形成「大太平洋垃圾帶」。
觸目驚心
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基金會」支持的研究團隊對這一垃圾帶進行實地取樣考察,發現三個特點觸目驚心:
面積大。覆蓋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法國本土面積之和;
堆積快。比此前科學家估計速度高出了近16倍;
顆粒小。塑料微粒雖然只佔總質量的8%,卻占預計漂浮在此區域塑料總數的94%。
垃圾帶中有大量尺寸大於5厘米的塑料廢棄物,包括硬塑料、塑料片材和薄膜,包括合成纖維製成的漁網。
這些漁網大多韌性極強,非常耐用,所以也極難降解,往往會纏住和殺死海洋生物。
數以萬億計的塑料微粒很容易被浮游生物攝入。通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食物鏈傳導,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包括你我,最終會把這些塑料微粒吃進自己身體里。
為何形成
塑料為何會積聚成大垃圾帶?
大太平洋垃圾帶的形成與副熱帶環流脫不了干係。經由洋流系統,大量的塑料及太平洋漁業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在這裡聚集。
目前無法就塑料垃圾最終的影響範圍得出確切結論。換言之,大量塑料垃圾可能廣泛分布於非垃圾帶的海域。
「大太平洋垃圾帶」顏色越鮮艷,垃圾集中度越高
對比歷史數據,科研團隊認為,垃圾帶規模自上世紀70年代有記錄以來出現顯著增長。人類活動持續不斷產生塑料垃圾,是垃圾帶形成並擴大的主要原因。
截止2017年7月,全球累計生產塑料超過91億噸,其中大約一半產生於過去13年間。其中只有9%得到回收利用,另外12%被焚燒,而餘下大約55億噸則被填埋或者隨意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料被遺棄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
還有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結合的影響。這次打撈起來的塑料樣本,根據仍可辨認的字跡,約34%產自日本。
研究人員認為,2011年日本海嘯後,450萬噸廢墟被直接捲入海中,其中140萬噸有可能隨海流遠距離漂流,給「大太平洋垃圾帶」帶來新的塑料垃圾。
尚難治理
塑料來自於石油,形式多變而耐用,19世紀50年代大規模生產至今,在製藥、運輸和建築行業目前都處於難以替代的地位。
如何治理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存量,一直是個難題。2010年,荷蘭鹿特丹WHIM公司建築專家計劃,利用大太平洋垃圾帶中漂浮的4.4萬噸垃圾,建造一個面積約為1萬平方公里的漂浮島。8年過去,尚未見到實質性進展。
「利用塑料的方式必須有所轉變,特別是一次性塑料製品。」研究報告撰寫者洛朗·勒布雷頓說。
儘可能提高塑料的回收率仍是控制增量的主要思路。目前仍在使用的塑料佔總量不到三分之一。專家表示,提高塑料製品的回收設計、加強分類都是辦法。
聯合國環境署於2017年2月發起了全球運動,呼籲政府、行業和消費者減少塑料的生產和過度使用。該運動計劃在2022年前消除海洋垃圾的主要來源:化妝品中的塑料微珠成分以及一次性塑料製品的過量使用。
聯合國表示,如果放任海洋塑料污染的問題持續下去,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總和,全球99%的海鳥都會誤食塑料製品,「最終損害的是人類和海洋」。
(記者:陳杉、孫碩、張大成,編輯:魯豫,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劉詩詩舊照曝光 竟與《紅海行動》中的觀察員是同學
※《跑男》路透照曝黃金嘉賓陣容 網驚:太強了吧!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