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終結一戰的上帝之手——西班牙大流感

終結一戰的上帝之手——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的世界,歐洲大地硝煙瀰漫,血肉橫飛。第一次世界大戰足足打了四年之久,到這時,雙方筋疲力盡,但仍在苦苦支撐。美國的加入,使得這場戰爭終於有了勝利的希望。但整個歐洲並不知道,美國人帶來的不僅僅是希望,還有災難。

1918年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森軍營,當時準備運往歐洲參加一戰的新兵午餐之前,軍營一位士兵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痛,就去部隊的醫院看病,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這個軍營里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癥狀。幾天之內,這個軍營里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士兵「感冒」。而三周之內,有1100名士兵因「感冒」病重需住院治療,最終38人死亡。但當時政府光考慮打仗的事就忙的焦頭爛額,軍隊嘛,就是要上戰場打仗的,那麼嬌氣怎麼行?於是士兵按照原計劃被送往法國,參加歐洲的戰場。一到歐洲,這種流感就開始瘋狂地往各個方向擴散,法國馬上就中招了,然後英國、德國、西班牙....擴散的地方和軍隊所到之處一致。在5月,英國大艦隊的軍醫報告,說有10313名海兵感染流感。

在6月下旬,流感病毒已經傳遍歐洲,傳到北非,然後從阿爾及利亞傳到紐西蘭....之後是澳大利亞....

雖然情況嚴重,但為了穩定軍心,各國對這起流感都盡量往輕了報道,甚至索性不報道。

當時只有中立國西班牙對這個流感大書特書,除了沒有軍事禁忌外,更重要的是,這流感甚至讓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染上,身體極其虛弱。當時西班牙的媒體比較自由,反覆報道,因為當時西班牙有800萬人感染了流感,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由於當時醫療手段落後,人們對這一流感的危險性認識不足。隨著戰事的發展,部隊的大規模調動更為流感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直到流感傳播到了西班牙,並引起大量人員死亡之後,才最終引起人們的重視。

大流感使得世界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降低

流行全程三波段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

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

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

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

大部分流行病的易感人群都是兒童、老年人和體弱的人,

但西班牙流感對健康有活力的年輕人更容易染上,

1918年抗擊"西班牙流感"一線的美國護士

對於死亡人數尚無定論,科學家估計,大約有2千萬到4千萬人在流感災難中喪生,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總人數還多。也有媒體估計死亡人數至少5千萬至1億,而當時世界人口才18億。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感染率也達到了5%。這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洲 死亡人數

北美洲 107.6萬

南美洲 32.7萬

歐洲 216.3萬

亞洲 1575.7萬

大洋洲 96.5萬

非洲 135.3萬

全世界 2164.2萬

1918年4月,大流感登陸中國廣州。之後,如一位在上海的觀察員所描述的那樣一」它如海嘯一般席捲全中國「。在這次大流感中,中國到底死了多少人並沒有詳細的統計數據,有一種說法為至少300萬,雖然與印度1200萬的死亡人數不能相提並論,但中國所遭受的破壞並不算小。那時,上海兩次受襲,而傳聞中的重慶有一半人口倒了下去。

1918年大流感期間將廠房改成病房的壯觀場面

因為流感傳染的速度非常快,當時人們無法確定其究竟發源地於何處,許多國家因此受到指責。在西歐,人們主要把西班牙人當成替罪羊;俄國人則把責任歸咎到中亞細亞土耳其的游牧民族身上;一個美國軍官又斷定是德國的潛艇把流感作為秘密武器帶到了北美大陸。流感讓一戰中正在打仗的交戰雙方沒辦法繼續打下去。士兵的槍已經成了拐杖,開小差的士兵源源不斷。

英國海軍在1918年5月間的大半時間裡沒法打仗,連英王喬治五世也躺下了。美軍傳奇將軍麥克阿瑟(時任美軍第84旅准將旅長),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只好讓4名傳令兵用擔架抬著他指揮戰鬥。

德國因流感死亡人數是22.5萬人。為了在美軍大部隊到達前結束戰爭,德軍3月起發動了一系列進攻。勇敢的德軍士兵衝進對方的戰壕,也接收了對方留下的流感病毒。

4月下旬,正策劃發起新一輪進攻的德國統帥魯登道夫得到消息:德軍隊伍爆發流感。3月到8月,流感加上戰爭傷亡,德軍減員80萬人,整個德軍部隊三成士兵因流感減員。德軍士氣低落,逃兵四起。

流感死亡率最高的是年輕人,而這些人正是支撐戰爭的主力。各國政府都急於擺脫戰爭,集中全國力量用於對抗這個更恐怖的敵人。

1918年11月,德國基爾港水兵起義,此後起義遍及全國,德國的戰爭機器首先熄火了。德皇威廉外逃,德國政府向協約國求和,而協約國也已經沒有力氣再打下去了。

當時人們以為是德國使用了生化武器。但德軍也飽受流感打擊,而且它的盟國紛紛散夥,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帝國都退出了戰爭。德國在協約國和流感的夾擊下,只好投降。因此有人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流感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GIF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席捲全球

流行的範圍和影響

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台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阿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

1918-1919年大流感,無論其迅速傳播的原因,還是其產生的影響,都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著密切關係。正是戰爭環境促使流感在全世界大規模爆發,而流感反過來又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流感與戰爭的這種互動關係,對於廣大民眾來說則是雙重的劫難。持續數年的戰爭已經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流感的大爆發更是雪上加霜,造成了更多人口的死亡。至今人們還沒有找到西班牙流感的病因及屬性。

西班牙流感病毒的透射電子顯微照片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在當時醫學界還沒有發現病毒,當時的醫學界以為這是一種細菌造成的傳染病,因此並不了解為什麼這流感會這麼致命。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Smith Andenwes才第一次從人身上分離出病毒,並命名為H1N1。後來有許多科學家想知道為什麼此病毒會如此致命,但都不成功;一是因為其危險性,二是因為當時的所有遺體都已用火處理掉。

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陶貝格爾(J. Taubenberger)在《科學》周刊上發表了他與同事利用遺傳學技術得出的研究成果,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關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國家的豬體內發現這種病毒。

美國《時代周刊》曾有過一個悲觀的預言:在交通高度發達的今天,此類病毒4天就可以蔓延到全世界,因此造成的死亡的人數將是1918年~1919年大疫的3倍以上。但大多數學者的預測要平和得多。他們相信,抗病毒藥物能有效克制流感,抗生素也能制伏細菌感染。而且長遠地看,隨著科學水平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研製出一種可以對付所有毒株的萬能疫苗是有可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叫我負天下人 的精彩文章:

隋朝版權力的遊戲之楊諒的反叛之路
他比肩曾國藩、李鴻章,是大清國的拯救者

TAG:寧叫我負天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