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前兩天看到一句很有趣的話,方知這世上還有一種友誼叫「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這是怎樣一種矛盾的心態?它讓我想到了「嫉妒」這個詞。

其實,「嫉」和「妒」是不一樣的。

「嫉」由一個「女」一個「疾」組成,造字的本義是:人的心病,怨恨他人的成功。漢字的奇妙之處在於它是表意文字,比如「嫉」字,它就告訴了我們,嫉是人的一種心病,尤其是女人。

而「妒」由一個「女」一個「戶」組成,造字本義是:婦女對同一家室里吸引丈夫的其他妻妾產生嫉恨,同時對自己的處境擔憂焦慮。

可見,「嫉」是可以廣泛存在的,而「妒」則是在爭同一個男人的女人之間才會有的。

心理學上關於「嫉妒」的解釋也很有趣:嫉妒源於兒童的性嫉妒。

性嫉妒是對現實或想像的優於自己的性愛競爭者所持怨恨的情感。當同性別的人出現,而自己的性愛對象有被佔有或被奪取的可能時,就產生各種複雜的自保、排他的情感體驗和行為。

性嫉妒始於嬰幼兒時期。嬰兒為爭奪母愛,可表現出抓扯與母親親近的別家孩子。按照弗洛伊德的學說,嫉妒起源於兒童情感發展早期的「戀母情結」。在完全不懂事的嬰孩的意識里,沒有母親的概念,但對母體有佔有的強烈本能。任何其他的侵入者,都是「情敵」。女嬰與母體有一段朦朧的同性戀過程,因而其性心理更趨複雜、微妙。當女嬰逐步被喚醒其性意識,漸漸認識到母親是同一性取向,則在可擺布她的母親前自卑,當發展到戀父情結後,更加對母親嫉妒。這種早期的性嫉妒深入到了潛意識,對以後有重大的指向作用。

關於「妒女」的形象有很多,無論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陳阿嬌、賈南風、呂雉等;還是文學作品當中存在的,比如說用一隻貓嚇病進而害死了李瓶兒兒子的潘金蓮;讓尤二姐失掉兒子後自殺的王熙鳳;《甄嬛傳》里不能容許其他妃嬪懷孕的皇后娘娘……雖然孕育出她們的封建社會已經土崩瓦解,但是她們的故事至今仍廣泛流傳。這種因男人而產生的「妒」,其殺傷力似乎遠超過因攀比而產生的「嫉」。

但不得不承認,女性朋友之間,尤其是泛泛之交的女性朋友之間,總是存在著各種微妙的心理活動。似乎要讓兩個女人發自內心的相互欣賞其難度之大,遠不如讓兩個仇人握手言和來得更容易些。尤其是當你拿來比較的對象是你本以為與自己屬於同等水平的人時,對方的成功會讓你的嫉妒感變得更加強烈。試想,一個普通的女人沒理由去嫉妒那些光彩奪目的女明星吧?因為完全沒有可比性的東西是不會讓人產生嫉妒心理的。只有當兩個人曾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今其中一個被另一個超越了,因為有了比較才會有失落,進而產生出嫉妒心。而像「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這種還沒有上升到「嫉」的怨恨標準,我們姑且把它定義為一種無法正面看待別人成功的負面情緒

既然是負面情緒就要學會管理和控制,我試著想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閉目塞聽。把讓你產生不悅情緒的人屏蔽在你的朋友圈之外。這是最簡單粗暴又自欺欺人的方式。

第二種方法,修心養性。早日達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境界。然而淡漠與寧靜恰恰是這個時代的稀缺物品。

而且,「淡泊」、「寧靜」並不是指以求清凈,就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

所以第三種方法就是,發憤圖強。正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若不能比她好,至少也要跟她一樣好。

其實,在中國的古代哲學當中,道家有一種較為抽象的情緒管理方法,叫作「以理化情」。其出處是莊子鼓盆而歌的典故:話說莊子妻子死了,莊子失去了相依為命的伴侶,親人亦余悲戚,生者惟長歌當哭,安慰兒女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氣形變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莊子認為人的生命是由於氣之聚;人的死亡是由於氣之散,他這番道理,姑且不論其真實程度。就以他對生死的態度來說,便遠在常人之上。他擺脫了鬼神對於人類生死命運的擺布,只把生死視為一種自然的現象;認為生死的過程不過是像四時的運行一樣。

為《莊子》作注的兩晉大思想家郭象就這個故事評論說:莊子在懵懂無知時,他是悲痛的,等到醒悟後,他就不再悲痛。這正是道家所追求的——無知之知。道家認為,聖人洞察事物本性,因此不會由於世上的各種變化而心中波濤洶湧,他的生命獨立於外界事物,這並不是說聖人便沒有對事物的感覺。毋寧說,他不為感情所擾,以至失去「心靈的寧靜」

馮友蘭在《哲學簡史》裡面引用了斯賓諾莎的話:「人越多了解事情的因果由來,他就能越多地掌握事件的後果,並減少由此帶來的苦楚」。這跟道家的「以理化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提倡通過對事物理性的認知與理解來化解情感上的問題。雖然這很難做到,但知其難為而勉力為之,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