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帝國末期的蓋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張議潮(5)

大唐帝國末期的蓋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張議潮(5)

原標題:大唐帝國末期的蓋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張議潮(5)


作者: 武智平


附上期:


大唐帝國末期的蓋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張議潮(4)


沙州義軍初戰告捷,一舉收復了瓜、沙二州,民心士氣大振,對河西淪陷區的人民是一個巨大的振奮和鼓舞,參加義軍的人民接踵而至、絡繹不絕。沙州軍立即開始著手恢復生產、興修水利,一時間河西局勢為之一變。

張議潮審時度勢,認為向母國大唐派出使者,朝覲長安舉州歸唐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立即下令選派使者出使長安。


由於音訊隔絕,母國大唐現在是什麼情況,沙州軍民是一無所知的。況且出使長安的大路目前還是吐蕃控制,雙方處於敵對狀態,吐蕃是絕對不可能放任沙州節帥的使者通過的。


那麼如果還是要繼續出使長安的話,只剩下一個辦法可以選擇,那就是繞開大路,穿越雪山、沙漠、沼澤等等人類罕跡的危險之地。



從現代地圖上來看,西安到敦煌最近的高速公路是1700公里多一點,大家不要小看這1700公里,北京到南京的距離也就1000公里多一點,西安到敦煌的距離要遠遠大於北京到南京的距離。而且唐代的交通絕對沒有現代的交通發達,沒有現代的涵洞和橋樑,現有現代化建設公路的手段,那麼可以得出結論就是說當時敦煌到長安的實際距離要遠大於1700公里這個現代基數。


1700公里僅僅是敦煌到西安經過河西走廊的距離,這條大道被吐蕃控制,沙洲使者必須要繞開這條近路,繞道高山沙漠才可以,這樣的話到達長安的距離也就更遠。


沙州南邊是終年山頂積雪覆蓋的祁連山,北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這片大沙漠自古以來就是十分偏僻、人跡罕至、面積巨大的蠻荒死亡禁地,正因為如此,所以今天我國在這片沙漠腹地建設了一座現代化的衛星發射基地。並以「酒泉」這個西漢名將霍去病大宴漢軍之地的偉大名字來命名


在當時的生產生活條件下,想要穿越這些自然條件惡劣的蠻荒禁地只能憑藉人力和畜力。


張節帥的使者們即將用雙腳和駱駝、馬匹征服穿越這樣的蠻荒死亡禁地。


人類在面對大自然時是渺小的,但同時又是偉大的。

偉大之處便是人類的決心和精神,一種面對死亡之地也要跨越的決心,和對大唐無雙忠義的精神!


這種視死如歸一往無前的精神也正是我們這個民族能夠長盛不衰的重要文明基因。


張議潮通過推薦、自薦和選拔等方式,選派出10支出使大唐的使者隊伍。這些隊伍將將拿著一模一樣加蓋了張節帥印鑒的10份報捷文書奔赴長安報捷歸唐。


出使長安,向母國朝廷報捷並歸唐,這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


這10支隊伍的勇士們將義無反顧的奔赴大唐出使報信,向大唐報告沙州的巨變、報告已經淪陷近百年的唐人後裔已經憑著自己的浴血奮戰光復了唐土。這10支隊伍的勇士們即使明知此去九死一生,但也抱定了必死的決心,跨雪山、越大漠,從容別鄉,誓死還唐。


這10支隊伍出發了,帶著家鄉父老的期盼,帶著對長安的無限憧憬,出沙州、繞道南北兩路,翻越高高的祁連山、進入茫茫的大沙漠,向著長安出發!


路上發生了什麼?遇見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因為過程沒有人知道,只知道這10支隊伍裡面僅僅成功了一支,其餘9支隊伍均消失在了這個世間,可能是葬身大漠、可能是葬身雪山、可能是葬身獸吻魚腹、也可能是掩護那唯一成功的一組人馬而死於蕃軍的追殺.......


這些逝去的勇士們雖然是無聲的,但卻是壯烈的,正是他們用這樣一種悲壯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忠義」的精神。


雖然時光流逝千年,但我們會永遠記住這些偉大的先人,對他們最好的紀念,就是把這種「忠義」精神傳承下去,直到永遠。


.......

唯一成功的那隻隊伍的領袖叫做悟真,俗姓唐,又被稱作唐悟真,是一位佛門僧人。


他的老師是敦煌佛門僧團領袖-洪辯大師。



洪辯大師俗姓吳,敦煌僧人。俗稱吳洪辯。父親吳緒芝,母親出自張議潮的張氏家族。明顯可以看出,洪辯大師是張節帥的親戚。


吳洪辯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吳緒芝長期擔任任唐帝國將領,戍守邊疆,戰功顯赫。曾親率部下殊死抵抗蕃兵。吐蕃佔領敦煌後,吳緒芝仍然一心向唐,退隱敦煌鄉間。


洪辯自幼出家,辯才無雙,深諳蕃語,潛心苦修,終成一代名僧。深受僧俗愛戴。公元832年,吐蕃贊普下令提升他為釋門都教授。從此,洪辯擔任敦煌僧團領袖長達30多年。洪辯雖然一心向佛,但對故國大唐一絲不能忘卻,「遠懷故國、願被皇風」堅定支持張議潮歸唐的偉大事業。


吳洪辯以其僧團最高領袖的威望呼籲僧兵配合張議潮討伐蕃軍。為張議潮的崛起立下了大功!


洪辯大師又派出最器重的弟子唐悟真最早追隨張節帥帳下,為其出謀劃策,可以說洪辯大師對張節帥的影響舉足輕重,


這一次,唐悟真又被洪辯大師推薦出使長安,


唐悟真這一次九死一生的出使活動,一走就是兩年…….

唐悟真穿越茫茫沙漠,踏平風暴流沙,一路東北繞道而行,經歷了想像不到的困難,歷經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公元850年,走到了唐帝國的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


他在這裡,遇到了故國大唐的一條忠厚漢子-唐天德軍防禦使李丕。


李丕仔細打量著這個站在身前的、從大漠瀚海里走出來的唐悟真:


瘦的已是皮包骨頭不成人形,滿頭滿臉都是半尺長的鬚髮,嘴唇乾裂、嘴角有乾枯的血跡,渾身上下半片僧衣、已是衣不遮體,皮膚上滿是被太陽暴晒之後留下的皴裂傷口,一副半人半鬼的樣子…….


只有腰桿,仍然是挺的筆直!


李丕不由得眼含熱淚,顫聲問道:「你真是自稱從河西沙州繞道大沙漠過來報捷的嗎」?


唐悟真用手成刀,指住自己胸口:「唯有歸唐的一顆真心,天地可鑒」!


親愛的讀者:


近日來陸續收到讀者的打賞,你們的打賞是對武智平這個新人最大的褒獎!感謝讀者厚愛與支持!感謝刀口老師!感謝小編!武智平將盡最大的努力把好故事帶給大家!

再次鞠躬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口談兵 的精彩文章:

不要F-16也不要鷹獅 — 印度計劃用「神機」對抗中巴
武漢航母樓已更新 — 003電彈航母的艦島布局呼之欲出

TAG:刀口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