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娛你|三國故事花樣表達,非主流「小鮮肉」變身主角
影視圈能放過三國題材嗎?不能。近日熱播的以歷史為名義的古裝偶像劇《三國機密》,腦洞大開,流行文化元素密集,觀眾對有關三國故事的爭論再次熱起來。其實,從《軍師聯盟》到《三國機密》,三國題材劇的發掘越來越逐新求異,喜歡花樣表達,重戲劇衝突而薄歷史,似乎這樣的三國歷史傳奇才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口味。
各種人物輪流坐莊,「三國」故事成富礦
「流水的團隊,鐵打的『三國』」。之前的三國題材多以劉備集團、曹操為視角,或呈現全景式「三足鼎立」的故事構架,但這兩年的三國故事在人物塑造、故事脈絡上呈現出了別樣解讀。
在核心人物設定上,以前的影視作品多以劉關張、諸葛亮、曹操作為敘事主線來講述三國故事。如電影《赤壁》突出諸葛亮,《關雲長》突出關羽。而最近的電視劇《軍師聯盟》《虎嘯龍吟》則以司馬懿為主角,呈現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個性。正在播出的《三國機密》則以漢獻帝為視角,講述了他周旋於各派與曹魏之間復興漢室的故事。
除了已有的影視作品,籌備中的三國題材也不少。王凱主演的《真·三國無雙》改編自遊戲,從番位來看,突出了關羽、呂布,且選擇了三英戰呂布等早期三國故事,更加青春、熱血,是遊戲化的「三國」。張藝謀導演的新片《影》,原創故事來自《三國·荊州》,周瑜與小喬擔當主角。姜文將要主演的新劇《曹操》會以歷史正劇面貌示人,雖然劇本尚在構建中,但該劇的歷史顧問是易中天,估計可能會突出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形象。
藝術性再造歷史人物,追求鮮活和戲劇性
這兩年的新編三國主題作品,對「三國爭霸」的解讀轉移了視角,故事、台詞、表演等方面也更加符合當下主流的商業劇操作方式。尤其是在人物塑造上更追求藝術新鮮感,摒棄了陳舊的刻板印象。《三國演義》《新三國》等劇,都遵循名著《三國演義》改編,尊劉貶曹,保持了曹操的奸雄形象,以及諸葛亮料事如神的智謀形象。而當下的新編演義作品則花樣百出,在人物塑造上更加靈活、多元,追求戲劇性。
古裝偶像劇《三國機密》選擇了被歷史車輪拋棄、存在感較弱的傀儡漢獻帝作為主角,這本身就讓人感到新奇。漢獻帝給人的印象是任人擺布,但他能夠在三國亂世中得以善終,說明他不是糊塗人,給人留下了新編與想像的空間。
但這部劇的腦洞實在太大,開篇漢獻帝劉協就死去,由另一個雙生皇子劉平李代桃僵,有著很大的杜撰比例。劇中融合了詭計、陰謀、諜報、武打等元素,虛構人物與歷史人物悉數登場,波雲詭譎。該劇想要突顯漢獻帝的家國情懷、仁愛善良一面,但無奈演員演得不到位。
再比如,《軍師聯盟》摒棄了《三國演義》對諸葛亮技壓群雄式的拔高,讓三國人物悉數以鮮明個性出場,展現其勢均力敵的一面。劇中的司馬懿智慧博學,父慈子孝,與曹氏父子比起來,堪稱完美化身;面對家中一文一武兩大美女,他選擇對原配忠貞不渝到白頭;直到人生晚年發起高平陵之變,沉底「黑化」,權欲野心才得以昭然。司馬懿從年少時清風朗月般的白面書生,轉變成果決狠毒、荼毒生靈的權臣,人物性格層層遞進,塑造得比較豐滿,也能自圓其說。
但對於歷史迷來說,身上有「三馬同槽」、「篡國者」、「權臣」等標籤的司馬懿,被《軍師聯盟》塑造成「暖男」、「白蓮花」、「偉光正」的形象,是歪曲歷史。這部劇為了自圓其說地刻畫一個豐滿的司馬懿,將歷史事實張冠李戴到他頭上,給其各種加戲,在突出司馬懿的同時也矮化了荀彧,甚至過度腦殘化曹氏家族成員,是其最大不足。
賣萌、賣腐、宮斗權謀,本質是古裝爆米花劇
新編三國題材劇的趨勢是重新鮮感而薄歷史觀,有點兒「網路爽文」的架勢。《軍師聯盟》和《虎嘯龍吟》在故事情節設計上非常注重矛盾衝突,權謀與爭鬥變得更加緊張、刺激,更符合流行元素。且劇中配以輕鬆的音樂,還有有趣的情節,更有俊美的妝容和逗捧哏式的俏皮對白,賣腐、賣萌、宮斗、權謀一鍋燉,更像是打著「三國」旗號的古裝爆米花劇。
對任何歷史的解讀,都是在當代環境下的解讀,《三國機密》《軍師聯盟》等的主創團隊都在用當下電視劇流行的思維方式、敘事方式、表演方式來講三國故事。《軍師聯盟》里,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愛情戲就有點兒「萌」,文科男與「武功女」的設定,讓兩人的互動有了現代家庭戲的味道,讓歷史上兩個心狠手辣、老謀深算的人物有了令人嚮往的愛情。
《軍師聯盟》還將配角甚至主角的性格卡通化、簡單化,曹操張嘴就是「我要殺你喲」。為了迎合觀眾,劇中還有大量喜劇元素,汲布給司馬懿「戴綠帽子」、大跳「五禽戲」、花式吵架等都十分戲精上身。只不過,《軍師聯盟》和《虎嘯龍吟》的服道化精良、敘事節奏把握合理、演員表演過硬,讓其看起來更厚重、凝練、有質感。
作為古裝偶像劇的《三國機密》就玩了更多商業元素,「賣腐」是其一大特色。比如,司馬懿識破屍體不是劉平,編劇非得讓其說出「他的身子我又不是沒看過」這樣的「腐化」台詞。司馬懿還對劉平各種摸臉、表白,這不就是網文風格的邪魅狷狂霸道總裁嘛。在歷史正劇中觀眾會看到君臣之情,而在這些劇中觀眾則看出了「基友情」。
新編三國劇的一個亮點是矛盾衝突集中化,《三國機密》開篇就是替身登場,《軍師聯盟》開篇則是陰謀重重的衣帶詔事件,劇情更像是「三國版《紙牌屋》」。專註於表現各種勢力的爭鬥,將矛盾和好戲前置,以便吸引觀眾,這也是當下大劇慣用的技巧。
新編故事演義歷史,要有破有立
對於新編三國劇,有人揪著「掛曆史劇的羊頭,賣肥皂劇的狗肉」死磕不放,用歷史知識將其批得狗血噴頭。其實,遙遠的歷史給影視劇創作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而這個空間需要用當下的視角和方式去填充。拍三國題材必須要帶著史實的手銬腳鐐跳舞嗎?在歷史大局上是,而在人物細節呈現上不一定,對歷史撒歡式的改編,要有破有立才行。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歷史故事向來有戲說有演義。影視作品最大目的是塑造藝術上的典型,但司馬懿也好,漢獻帝也罷,編劇借歷史人物輸出自己的故事和觀念,不能為自圓一個藝術形象而不惜毀了其他人物,在追求藝術效果的同時不能扭曲基本史實。
一部能引起關注的改編作品,必須有創新化解讀。影視劇除了給大眾帶來娛樂,也要對觀眾了解歷史人物有所幫助,如沒有《羋月傳》,也許大眾對羋八子聞所未聞;或許沒有《思美人》,一些觀眾可能不會對屈原有更深的了解。
當然,新編歷史劇絕不能違背歷史軌跡和事實而胡編亂造,那是架空劇,不能冠以實名。藝術價值也體現在抑惡揚善、美化心靈等積極健康的價值觀賞。歷史是事件的真實記錄,而藝術是人物性格的命運化產物。歷史新編劇若能從新穎、深刻的角度挖掘出歷史隱藏的細節和密碼,才算是好的藝術再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實習生 劉凡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