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上自衛隊大改編野心勃勃
日本在軍備擴張的道路上動作頻頻。3月27日,日本陸上自衛隊進行成立以來作戰體制上最大一次改編,成立統一指揮陸上自衛隊的「陸上總隊」和專門用於兩棲登陸作戰的「水陸機動團」。這一舉動用意何在?環球論壇請專家為您分析。
日本渲染「中國軍事威脅」
為強化自身軍備製造借口
問:日本在什麼背景下成立「陸上總隊」和「水陸機動團」?
答: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為此,日本出台了「95大綱」、「日美安保聯合宣言」,「新指針」及「周邊事態法」等相關法,進行了冷戰後的第一次軍事戰略調整,其主要特點是由重點應對蘇聯威脅轉變為全方位防禦。
2013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制訂《2014年度以後的防衛計劃大綱》(「13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2014-2018年度)》(「新中期防」),提出了「聯合機動防衛」軍事戰略。主要內容包括渲染周邊安全環境,突出「中國威脅」。「13大綱」認為,由於圍繞領土主權、海洋經濟權益等發生的所謂「灰色事態」在增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彈道導彈擴散、恐怖主義、海盜、太空及網路空間、先進軍事技術的發展和擴散等安全議題增多,一國或地區局部安全問題影響到整個國際社會安全的風險在加大。
在依然強調朝鮮是地區和國際社會「重大不穩定因素」的同時,「13大綱」大力著墨所謂「中國軍事威脅」,稱中國的軍事動向「令日本十分擔憂,成為影響地區和世界安全的隱患,今後須保持強烈關注,事實上,日本渲染「中國軍事威脅」,旨在為強化軍備製造借口。
圖說:日本陸上自衛隊 圖GJ
成立日版「海軍陸戰隊」
目標直指西南諸島防衛
問:日本成立「陸上總隊」和「水陸機動團」的目的是什麼?
答:陸上自衛隊是日本自衛隊中人數最多的組成部分。根據日本國土的特點,陸上自衛隊被分為北部、東北部、東部、中部、西部5個方面隊,各自負責相應區域,獨立行動。這種管理模式是日本在二戰結束時創立的,意在應對盟軍登陸日本本土後的地面作戰。
然而這種分散管理的模式很難應對恐怖襲擊等新型戰爭手段的挑戰。因此日本防衛省決定將陸上自衛隊5個方面隊的指揮系統歸於一體,設立「陸上自衛總隊」,提高陸上自衛隊整體作戰的靈活性。方面總監部將被取消,方面部隊所屬部隊由總隊司令官直接指揮,使陸上自衛隊的5個方面部隊有一個統一的指揮系統,以提高指揮效率。
「水陸機動團」是日本依據2013年底公布的《防衛計劃大綱》(25大綱)增設的兩棲部隊,即「日本版海軍陸戰隊」,規模約3000人,專精兩棲作戰,負責奪島任務。
「水陸機動團」由日本陸上自衛隊西部方面隊直屬普通科聯隊(西普聯)擴編而成,參考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編製。「水陸機動團」下轄團部、3個水陸機動連隊、水陸兩棲裝甲車部隊(也稱戰鬥上陸部隊)、炮兵部隊、偵察部隊、通信部隊、工程部隊、後方支援部隊、教育隊,骨幹作戰兵力是3個水陸機動連隊,其中第1連隊是以300人的西普聯為基礎進行重組、擴編而成,將是「水陸機動團」的頭號主力部隊,與「水陸機動團」團部一起駐紮在長崎縣佐世保的相浦基地。
近年來,西普聯已經多次與美軍進行聯合兩棲作戰演習,包括赴美進行的「鐵拳軍演」,訓練西普聯士兵登陸作戰和奪島作戰能力,演習地點主要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設在加州的彭德爾頓兵營和聖克利門蒂島等。此外,西普聯還在2014年和2016年參加了美軍組織的「環太平洋」演習的兩棲作戰和島嶼防衛的演習科目。「水陸機動團」的第2連隊和第3連隊則是全新組建,規模預計在700人至900人。
「水陸機動團」的基地設施將在現有設施基礎上進行擴建,例如相浦基地內將計劃增設直升機緊急逃生、登陸作戰等訓練設施。此外,日本防衛省還選定佐世保市西部、由佐世保重工業擁有的崎邊西地區,用來配置「水陸機動團」的兩棲裝甲車及其所屬部隊,同時也將之作為「水陸機動團」的後備基地。
「水陸機動團」的地位很高,屬於日本陸上自衛隊今年剛剛設立的陸上總隊的直轄部隊,由此也可看出日本對這支部隊的重視程度。日本媒體毫不隱晦組建「水陸機動團」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西南諸島的防禦能力,特別是要控制中國的釣魚島。
圖說:日本自衛隊護衛艦 圖GJ
日本難擺脫對美軍依賴
脆弱中日關係再受衝擊
問:日本成立「陸上總隊」和「水陸機動團」會造成哪些影響?
答:首先是強化日本自衛隊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冷戰結束後,人類從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轉型,任何單一軍兵種,都不可能成為戰場的主宰。在信息網路系統的聯結和聚合下,偵察探測、信息處理、火力打擊、戰場機動、攻防行動、指揮控制、支援保障等,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可以說,體系對抗能力直接決定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的高低。日本設立「陸上總隊」和「水陸機動團」後,不僅陸上自衛隊的指揮控制能力得到加強,遠程兵力投送能力和兩棲作戰能力也得以提高,整個自衛隊的作戰體系更加完善。
其次是強化了與美軍的合作。「水陸機動團」自從誕生之日起就離不開美軍的支持。比如在2017年3月17日,日美在日本群馬縣相馬原演習場舉行為期12天的2017年度「森林之光」聯合演習中,美軍就提供了大量支持。在這場被視為日本「水陸機動團」正式組建前的「畢業考試」的聯合演習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1遠征特遣隊不僅向日本最精銳的陸上自衛隊西普聯傳授兩棲作戰技巧,同時也在考察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
據媒體報道,在聯合演習現場日美雙方均注意特彆強調「夥伴」關係,日方官員介紹演習目的和內容時,往往提到「提高聯合作戰能力」、「聯合指揮要領」等關鍵詞。而美方指導演習的也大多是熟悉基層指揮控制的尉級軍官以及軍士,力求在演習中增加美日軍人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助於加強雙方「肩並肩」的夥伴關係。
再次是增加了對美軍的依賴。日本新成立的「水陸機動團」面臨著兩大難題:人才缺乏和裝備不能滿足需要。在人才方面,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水陸機動團缺乏能夠在實施遠程精確打擊時的航空聯絡官、能夠實施遠程水下機動的水下偵察兵等等。而在裝備方面,問題更加嚴重,具體而言,日本「水陸機動團」缺乏擁有強大對地攻擊能力的固定翼飛機、能夠搭載兩棲突擊車的運輸艦、能夠提供艦對目標機動能力的兩棲攻擊艦等等。
而能夠給日本提供相應裝備和能力的國家只有美國。在美軍刻意「修理」下,日本自衛隊的兩棲戰力是不完整、不成體系的。未來,即使日本突破和平憲法限制,把自衛隊變成正規軍,他們也只能淪為美軍附庸,按照美軍的情報,在指定灘頭作戰,成為給別人「趟雷擋槍」的炮灰,日本對於美國軍隊的依賴將只增不減。
最後是對中日關係產生不利影響。近年來,隨著中美海權矛盾的激化,日本自衛隊對於美國來說價值上升。特朗普上台之後,為了地緣政治重心的調整,自衛隊在遏制中國方面的地位更是進一步提高。然而,在挑起釣魚島爭端後,日本發現海上實力的對比卻對日本不利。
截至2017年初,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一線兵力為直升機航母4艘、驅逐艦和護衛艦42艘、柴電潛艇19艘;而中國海軍的總兵力已增加至大型航母1艘、驅逐艦和護衛艦75艘、各型潛艇70艘以及導彈艇和輕型護衛艦139艘。考慮到中國在遠程火力投射工具、空中力量規模和一體化聯合作戰方面的優勢以及即將進行的海軍陸戰隊擴編,日本對自身防衛力量不足的恐懼感正在持續上升。
此外,東海防識區的設立、中國在釣魚島實際維權能力的提升以及中國海空軍日益積極的活動,更加深了日本的恐懼感。因此,補齊作戰體系的能力短板自然成為重中之重,更成為美日同盟的共識,可以說,「陸上總隊」和「水陸機動團」正是這種共識的產物。
日本媒體並不諱言,組建「水陸機動團」正是為了對抗中國,進行所謂的「離島作戰」,以確保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權。日本的一系列舉動旨在提高日本自衛隊的兩棲作戰能力,這無疑將使原本就脆弱的中日關係受到衝擊。
綜上所述,日本自衛隊「陸上總隊」和「水陸機動團」的成立將強化日本自衛隊在一體化聯合作戰以及兩棲作戰方面的能力,並強化與美軍的合作,同時加強對美軍的依賴。此外,上述兩個部門的成立將刺激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採取更加冒失莽撞的態度,這無疑對中日兩國的關係相當不利。由此可見,日本成立「陸上總隊」和「水陸機動團」的影響超越了軍事領域,向地緣政治領域蔓延。(本文作者楊震系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
※李克強: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
※外交部資深翻譯深情回憶在周總理身邊工作的點點滴滴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