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帶你探尋通海聚奎閣!
聚奎閣位於通海縣城中心,面積186。8平方米,閣為方形三層重檐,攢尖頂式古建築。始建於明萬曆中期,清初毀於兵燹,康熙初重建。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因民屋失火殃及聚奎閣,閣被焚毀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按原狀而重建,至今保存原貌。
小編作為土生土長的通海人,日夜從聚奎閣旁過,卻在20多年間從未有幸能登上家鄉最為出名的聚奎閣,相信有很多的通海人都沒登臨過,不過不用擔心,今日,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神秘的聚奎閣二樓,三樓。
聚奎閣
通海
通海的古城是一座方形城,聚奎閣就像古代官印(方形)的印把立於中央,舊時的街道四方都由閣的底層通過,它起著統紐四方的作用。每天在縣境所發生的事件(訊息)只要來到聚奎閣下就能知道。由於該閣建蓋的木料從樑柱以及檁枋、桁、椽都採用了南方的鐵梨樹,在加上中國古代建築的榫鉚結構,從建閣至今一百多年中,曾經遭受過兩次大地震(1915年、1970年),全城的民房大部分震裂倒塌,而聚奎閣卻安然無恙。
1979年城市改造,將街道環繞聚奎閣而過,閣成了一個獨立的古建築立於中央。經過歷史的滄桑,聚奎閣已成為通海縣城的一個文化標誌。
聚奎閣(清)
匾:懸於通海縣城中聚奎閣二層南西檐下。木刻裝框。紅底金字。長3.1米,高0.95米,厚0.07米。
上款:光緒癸未季冬月。
下款:閤邑紳商土庶重修。
自聚奎閣二樓北望
夜宿通海(清)
詩匾:懸於縣城中聚奎第二層正中。木刻裝框。自底黑字,行草書。長2.12米,高0.78米,厚0.05米。
詩文:
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
翠壁駐雲官閣暮,白波侵市估帆閑。
琵琶夜冷醒秋夢,鴻雁風高老病顏。
明日搖鞭悵前路。殘燈虛照酒痕斑。
下款:昆明錢灃
(作者) 錢灃: 字東注,號南園,雲南昆明人。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72年)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曾提學廣西、湖南,歷任御史、通政司參議大夫、太常寺少卿等職。在乾隆朝的下半葉,錢灃曾彈劾了全國最大的腐敗重臣畢沅、和珅,以清正廉明、剛直不阿聲聞朝野,但是也遭到了朝廷的貶謫。此詩即錢灃遭貶回昆明家鄉,因唯一的一個愛女遠嫁到石屏的蘇姓人家,他特地到石屏探望女兒,中途住宿通海而寫下的。
釋文:
「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
通海這一小城南靠著秀山,北臨杞麓湖,山、城、海在一條線上,使通海縣城的人文與自然相得益彰。煙雨中杞麓湖畔的景緻就如同我(錢南園) 做監察御史時到江南一樣。
「翠壁駐雲官閣暮,白波侵市估帆閑。」
暮靄中的秀山如同一堵翠色屏障,我到了此地官衙館驛都上燈火了,離城不遠的海岸邊漁船靜靜地停靠在碼頭上。
「琵琶夜冷醒秋夢,鴻雁風高老病顏。」
夜間傳來了琵琶彈奏的聲音,這個秋夜中使我忘卻了官場世事,顯然如夢初醒; 風高秋涼,南來的大雁在秋風中鳴叫,更令我老病纏身之人悲從中來。
「明日搖鞭悵前路,殘燈虛照酒痕斑。」
明日又要登上去石屏的路,今夜的晚飯中幾盅老酒下肚,燈火斑斕,很快就入睡了。
錢南園去看望愛女,在石屏住了近兩月,朝廷重新起用他到山東視學,匆匆告別女兒趕赴京城,這一別就成了他與女兒的永訣。
該匾刻於清道光年間,原懸於北城門上,後移至聚奎閣,歷來備受地方父老的珍愛。
聚奎閣二樓布置(舊)
登聚奎閣望秀山(清)
詩匾: 懸於通海縣城聚奎閣二層樓上。木刻裝框。白底墨書。行書。長2.1米, 高0.745 米,厚0.05 米。
上款: 登聚奎閣望秀山。
詩文:
崔巍傑閣接重霄,選勝登臨破寂寥。
萬里風雲開碧落,數峰飄渺出煙綃。
乍憑欄檻招空翠,卻憶觚稜望斗杓。
且喜時清庠序樂,要聽歌詠答虞韶。
下款: 桎堂朱嶟。
(作者) 朱嶟:字仰山,號桎堂,雲南省通海縣城人。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20年) 進士,人翰林院編修,官禮部尚書。由於政績勤勉卓著,曾在京師任過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遷任太和殿軍機處行走,後來升任內閣學士。
釋文:
「崔巍傑閣接重霄,選勝登臨破寂寥。」
通海縣城中建於明朝的聚奎閣,高聳人云、壯麗雄偉,它可上接九天重霄,顯示出奇絕偉岸。朱在遭貶後回到家鄉,由親朋好友邀游泛舟杞麓湖登臨聚奎閣,以此排解胸中的鬱悶。
「萬里風雲開碧落,數峰飄渺出煙綃。」
朱嶟登上聚奎閣,致使愁煩頓消,從而聯想到國家近年來的風雲變幻以及自身的宦海沉浮。從聚奎閣遠視到雲蒸霧繞的群峰,看到家鄉的美麗景緻。
「乍憑欄檻招空翠,卻憶觚稜望斗杓。」
登上聚奎閣,憑欄遠眺,秀山就像綠色的簾帳,舉手就可將翠色摘來。回想起當年好友們聚於秀山的清風明月下暢談,飲酒賦詩,是多麼地暢心怡懷。
「且喜時清庠序樂,要聽歌詠答虞韶。』
此時的朱嶟因主禁鴉片而遭貶謫,朝廷又起用回京任事,內心透出了欣慰的喜悅。由於欣喜與激蕩,思緒中自然產生了詩韻,以表達內心的情感,同時也頌揚朝廷,表達對皇恩的感激之情。
原詩匾於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 被火焚毀。現存詩匾據朱嶟後人珍藏的墨跡重刻。
(李景泰撰稿)
環繞於聚奎閣四周的石欄
登聚奎閣望秀山(匾額懸掛室內景色)
鏈接二樓至三樓的扶梯
古風猶存的格子門(三樓)
三樓閣內 魁星踢斗像
魁星踢斗,又名文魁夫子、大魁夫子、大魁星君、綠衣帝君、魁星爺。是中國神話傳說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為讀書士子的守護神。魁星為北斗星的"璇璣杓",即是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顆星,這四星為"魁",其餘三星為"杓"。傳說魁星是文昌帝君外另一位文運之神,乃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中國民間重要的信仰之一。(百度百科)
相傳古時通海的讀書人想要高中前都會來此跪拜祈福。
在聚奎閣的一樓,是通海銀質工藝品展覽及對外出售的現代銀質工藝品的出售專櫃。
古時達官貴人才會佩戴的銀質戒指,從雕花和保養情況來看,古時通海人對於銀質飾品的喜愛。
古時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古時的銀質手鐲,工藝精湛,銀質工藝一直都是通海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古人使用的碎銀、銀錠,似乎可以看到那時經濟的發達,人們依靠銀子購物的畫面引入眼帘。
用於製作銀質品時使用的腳踏式風廂,在通海這樣的物件並不是能夠輕易尋得。
以上的古銀質工藝品是收藏愛好者的畢生收藏,那肯定是絕不出售的,那我們接下來看看咱們現代的銀質工藝品且對外出售的吧。
閃閃發光的銀質水壺、盅盞
這一套酒壺酒盅是對外出售的,可是價格不菲喲,在這裡小編就賣個關子,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前往欣賞。
雲如意,相當的漂亮,值得感興趣的小夥伴前去欣賞。
精美的銀質飾品
藝術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對的,這是一個銀質的平底鍋。
俯視圖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還意猶未盡,這裡還有很多很多的精美銀質工藝品等待大家去欣賞,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是銀質工藝品收藏愛好者的天堂。也許還有很多打算前來通海旅遊的小夥伴不知道咱們通海聚奎閣的具體位置在哪,知道的小夥伴也不要覺得小編啰嗦喲,畢竟,好東西是該分享出來的嘛,通海縣聚奎閣的具體位置就在通海老城區正中央,鏈接東南西北四個街的中心點,地圖上的位置如下圖:
圖 / 文編輯:李鷙
統籌:姚鋒
撰稿:李景泰
TAG:禮樂名邦通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