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軼事:如果項羽肯過江,有可能東山再起嗎?
文史
04-06
垓下之戰失敗後,項羽逃離城父,接著又到了烏江,身邊只有二十八騎。烏江亭長勸項羽過江,以圖東山再起,被項羽拒絕,隨後力殺數百漢軍後,自刎而死。很多人有疑慮,如果項羽渡江,再集結江東之兵,未必沒有機會。
為什麼有這樣的假設?許多人認為,項羽起兵之時只有八千江東子弟兵,短短三年便成為天下霸主,捲土重來一樣也可以,其實,並非如此。在秦末那種背景下,不僅僅是項羽,其他人都有很大的機會。比如陳勝吳廣三個月的時間,部隊就從九百發展到數十萬;周文一路向西,一個月不到便聚集了幾十萬人馬。
劉邦沛縣起事時只有三千人馬,短短一兩年時間,便能與項羽對抗;彭越、英布也都是如此,起事時,很快拉起一支人馬,然後迅速成為影響天下的重要人物。因此,劉邦率領八千山東子弟兵的成績,並非獨一無二,最關鍵還是時勢的引導。
就算項羽回到江東,他振臂一呼,還能有無數人響應嗎?要知道,這個時候與秦末的局勢明顯不同,手中沒有充足的資本,沒有人願意跟著你,而這時的項羽已經輸得快一無所有了。另外,逃回江東也並不安全,此時劉邦、韓信、彭越的軍隊,都有能力越過大江。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秦末時代,造就出一批英雄,比如陳勝、韓信、英布、彭越,還有48歲的劉邦。但是垓下之戰大敗後,時勢又變了,項羽已註定失敗,烏江自刎前,雖然看上去還有路可以選擇,其實都是死路。
參考文獻:
1.《史記·項羽本紀》
※大器晚成的晉文公:43歲流亡,62歲回國登基,開創百年霸業
※周朝軼事:武漢方言「不服周」的歷史由來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