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秦軍項羽有破釜沉舟之勇,為何面對劉邦只落得個自刎的下場
公元前207年,一場歷史上重大的經典戰役發生了——巨鹿之戰
據記載,當時,霸王項羽率領著5萬楚軍,奉命前往巨鹿(今河北平鄉)救援趙軍,當時趙軍已被勢不可擋的秦軍包圍,情況十分危急。秦軍當時擁兵四十萬,虎狼之師,將士們個個身經百戰,其主帥章邯、副帥王離,也都是經歷豐富戰果累累的名將。況且章邯更是剛擊敗並殺掉了項羽叔父項梁,勝利慾望正盛,在這樣一支軍心強大勇往無前的軍隊面前,是誰都會感覺恐懼,生不出一絲抗拒的心思。
但是總會有人站出來,去試著挑戰這隻強大的軍隊。魏國的名將陳餘曾派遣5000將士前去探路,但是結果卻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5000士兵全軍覆沒,最後連屍骨就沒有找到。
在這種情況之下,任何人都不會輕舉妄動,畢竟打仗說白了就是一條條鮮活的人命。當時楚軍的主帥是上將軍宋義,他認為,最好是等著趙軍和秦軍拼的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坐收漁翁之利,於是他就把軍隊駐紮到了安陽(現在山東曹縣),在這個地方足足停了46天,毫無寸進。說實話,這種戰略雖說是很保守,但是不為是個有價值的辦法。不過當時還年輕的項羽坐不住了,他與宋義大吵一番,並在隨後殺死了他。於是,時年25歲的項羽成為了楚軍的主帥。
項羽是個急性子,在他成為主帥之後,立即就率領大軍渡過章水。為了表達自己決一死戰的信念,勝則生,敗則亡。他命令全軍燒掉房屋帳篷,破釜沉舟,全軍就只剩下了三天的糧草,兵貴神速,隨即全軍全速進軍,以順雷不及掩耳的勢頭衝擊龐大的秦軍。
秦軍固然強大,但是遇上項羽帶領這群不要命的將士,也被嚇破了膽。項羽率領著軍隊首先包圍了副帥王離的軍隊,前前後後就此拼殺,最終還是將王離的部隊全部殲滅,並且活捉了副帥王離,殺死蘇角(當時秦軍將領),隨著擊敗這支部隊之後,楚軍士氣大振,在污水與章邯主力部隊交戰在一起,並之後再次擊敗秦軍。
以區區5萬對陣強大秦國的40萬軍隊,項羽兩次連勝,完成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次偉大戰役,在項羽大軍的壓迫下,逼的章邯的二十萬大軍主動投降於項羽,這就是偉大的巨鹿之戰,後來的事情我相信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項羽在新安城外坑殺了章邯這二十萬軍隊。
短短5年以後,我們的霸王項羽再一次遇到了以少打多的情況。
事情發生在公元前202年12月。在垓下於劉邦率領的軍隊在此拼殺。這是一場詭異的戰爭,因為在此戰發生以前,項羽和劉邦剛剛簽署了「鴻溝和議」,如果按照和議的內容來講,當時的項羽的楚國於劉邦的漢國以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隨後,項羽率軍撤離回國,但是在劉邦也準備撤軍的時候,他手下的張良卻建議撕毀和議並趁著項羽大軍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劉邦聽了覺得這個計策好,於是就下令率領漢國的大軍對項羽的楚軍突然發起了進攻,但是劉邦所率的軍隊比戰鬥力並不上霸王的軍隊,所以劉邦在開戰前和韓信,彭越約好一同用兵,但是他們卻沒有出兵,劉邦敗了,他請教張良,張良說「自陳以東傅海,盡於韓信,淮陽已北至谷城以於彭越」大力分賞,於是劉邦,韓信,彭越三軍合力將項羽大軍圍困垓下,項羽軍隊10萬,而劉邦現在卻又60萬的大軍,在反覆大戰之後,楚軍喪失了信心,一曲楚歌之下,士氣潰散。項羽大勢已去,被迫自刎烏江邊。
巨鹿於垓下兩場戰役都是以少戰多,但是結局卻大不相同,為何?
一:巨鹿之戰之時項羽只有25歲正當青年,血氣方剛,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在垓下雖然軍隊數量比巨鹿之時已經增多不少,但是接連血戰,士兵身體疲憊,很難再有士氣一直拼殺。
二:巨鹿之戰的對手是秦軍,雖然秦軍戰力強大,但是秦國末年,民不聊生,各地義軍四起,秦軍已是一隻紙老虎,遲早都會戰敗,到了垓下之戰,項羽的敵人是如日中天的漢軍,民心所向,方方面面都比得過楚軍,況且數量不佔優,戰敗也實屬正常。
三:巨鹿之戰是項羽等人反對秦朝暴政的義軍,在這個大環境下,對正義的一方是有益的,到了垓下的時候,由於項羽性格暴虐,喜怒無常,令人民站到了對立面,不得人心戰爭必敗。
※他雖為開國少將卻負責整個京城的保衛工作,身兼數職全為國家要職
※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日軍是兩個模樣,一個輕鬆享受一個生不如死
TAG:不一樣的史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