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臣效忠五個王朝給十二個皇帝磕頭 康熙說:那時候的人不要臉
說起官場不倒翁,馮道敢稱第二,就沒有人敢稱第一,因為他這個「五朝元老」可不像清朝的張廷玉,服侍過康熙雍正乾隆就被稱為「三朝元老」,人家馮道是貨真價實地效忠過五個王朝: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個皇帝:後唐庄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後唐閔帝李從厚、後唐末帝李從珂、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晉出帝石重貴、後漢高祖劉知遠、後漢隱帝劉承祐、後周太祖郭威、後周世宗柴榮,而且當的都是一品大員位列三公。要是馮道再多活幾年,估計還得給宋太祖趙匡胤當宰相,那就沒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什麼事了。後唐明宗李嗣源稱讚馮道「真是個好讀書人呀(真士大夫也)」但是真正的讀書人不認可,歐陽修說馮道「不知廉恥」,司馬光說馮道是「奸臣之尤」。連康熙皇帝也在《閱史緒論》中嘲笑:從後晉到後周,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是篡位才當上的,而馮道能夠在當時倍受尊敬並自稱「長樂老」,可見「四維不張於茲為甚」,難怪那些王朝都短命了。
精通國學的讀者都知道,管仲曾說過:「國有四維(禮義廉恥),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而康熙說的「四維不張於茲為甚」,翻譯成現代的大白話就是:馮道能夠歷經四個朝代是個皇帝都當一品大員,是因為那時候的人最不要臉!
我們先來看看馮道這個人都當過什麼官,這是一個很艱巨的工作,因為不知道他究竟屬於《五代史》中的哪一朝。在後唐李存勖那裡,馮道從翰林學士做起,一直當上了宰相、司空。作為後唐李家的大司空,看著後唐被石敬瑭滅掉了,皇帝李從珂放把火把自己燒死了,馮道馬上拜倒在石敬瑭腳下,還是當他的宰相,並且出使契丹(遼),幫助石敬瑭當上了「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就是馮道這廝乾的。
後面的事情就不說了,簡單羅列一下馮道的官職吧:後漢劉志遠稱帝,馮道為太師,後周太祖郭威篡漢自立,馮道為太師、中書令。幸好馮道在周世宗柴榮時期就病死了,要是再熬上幾年,沒準還能當上宋太祖趙匡胤的宰相,那時候可就沒「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什麼事了。所以歐陽修編《新五代史》的時候,也不知道應該把馮道放在《漢臣傳》還是《周臣傳》,只好單開了一章《雜傳》把馮道塞了進去,並且在開篇就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予讀馮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
那麼讓歐陽修憤憤不平的《長樂老敘》說了些啥呢?看看就知道什麼叫無恥之尤了,因為馮道在這篇文章里對自己那是相當滿意,他先是羅列了自己歷經四個朝代的數十個官職、爵位和上萬戶封地,然後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孝於家,忠於國……為子、為弟、為人臣、為師長、為夫、為父,有子、有孫。時開一卷,時飲一杯,食味、別聲、被色,老安於當代,老而自樂,何樂如之?」
雖然朝秦暮楚見風使舵,換主子比換衣服還快,雖然被歐陽修司馬光等人痛恨,但是馮道卻是相當長一個時期里的「讀書人的楷模」——「事四姓十君,益以舊德自處。然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稱譽」。不管誰當皇帝,長樂老人馮道都不吃虧,至於老百姓的死活,那不關讀書人的事情,畢竟「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只要皇帝喜歡就好。
但是也有皇帝不喜歡馮道,而且還是個異族皇帝,這裡我們似乎也能發現點什麼——遼金西夏能夠吊打宋朝,是不是因為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而游牧民族對酸文假醋滿座仁義道德實際鮮廉寡恥的文人不屑一顧?
契丹滅了後晉,馮道就爬著去朝見耶律德光(後來的遼太祖),耶律德光雖然知道契丹之所以能給兒皇帝石敬瑭當爹,全是這個馮道的「功勞」,但還是很瞧不起他,把趴在地上的馮道罵了個啞口無言(德光責道事晉無狀,道不能對),雖然馮道已經習慣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是耶律德光還是不肯放過他:「你怎麼想起來見我了(何以來朝)?」馮道滿臉陪笑:「無城無兵,安敢不來。」耶律德光滿臉嘲諷(誚之曰):「你是個什麼老頭(爾是何等老子)?」馮道饞著臉皮:「我是個無才無德、愚蠢遲鈍的老頭(無才無德痴頑老子)。」一句話把耶律德光氣樂了:給你個太傅噹噹吧(德光喜,以道為太傅)。
這樣算來,史書中說的馮道歷經四朝十帝還是說少了,要是算上契丹(遼)的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這個馮道曾經為五個王朝效命,給十二個皇帝磕過頭,這樣的「讀書人楷模」,也真的沒誰了……
※最適合趙雲的官職 劉備給了張飛 諸葛亮留給了自己 原因很簡單
※岳飛一日之內連接十二道金牌是個大陰謀 坐實了秦檜就是金國姦細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