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孩子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這幾乎成了中國所有父母的一個執念。

香港同胞們更可怕,在一個紀錄片中,香港媽媽鬥志滿滿地說,競爭在射精前就開始了。

這就是我們的現狀。你以為的起跑線,可能都沒有機會站上去

因為在教育這件關乎命運的事情上,我們的起點越來越不同,普通人家的小孩,連站上起跑線,可能都要耗盡全家的財力和精力。

本周上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就將目光聚焦在了教育公平問題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近年來,隨著《摔跤吧,爸爸》的國內票房爆發,印度商業電影越來越多進入國內觀眾的視線。

其實印度電影向來不弱,自從嘗到了《摔爸》的甜頭後,又有片商又引進了《神秘巨星》,票房口碑也是雙豐收。使得觀眾和片商都對印度電影和阿米爾·汗前所未有地信任。

其實印度電影不止有阿米爾·汗,這次《起跑線》的男主伊爾凡·可汗也是印度公認的巨星。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他是《少年派》里的成年後的派,還參演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侏羅紀世界》這樣的好萊塢大製作,在改編自《狙擊電話亭》的印度電影《痛擊》中也有精彩表現。

這次在《起跑線》中,他扮演一個從窮小子奮鬥成為大商人的父親,更簡單的說法是——「暴發戶」。

暴發戶意味著你不是書香門第,意味著你教養欠奉,意味著你有錢也得不到尊重。然而男主的錢,每一分都是誠實勞動賺來的。至於過去窮,這只是投胎運氣問題,根本怪不到他本人。

所以男主有錢後想努力用教育改變女兒的命運,他要在女兒身上彌補自己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遺憾。

按照印度的教育制度,公立學校破爛不堪,私立學校才是正途,而想進一流私立學校,只有錢是不行的,還得是書香門第,中產階級往上,父母紳士淑女。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總之,印度人的邏輯跟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差不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但這樣邏輯的背後,卻是在用教育人為製造階級壁壘

當教育的准入門檻成為出身,也就意味著,它的運作法則已經否認了個人奮鬥

這既是印度的社會現實,其實也是中國的社會現實。

有多少知名幼兒園、私立貴族學校入學時開始審查父母的學歷工作?當教育也成了拼爹,向上流動的大門等於向普通家庭的孩子關閉了

像我們之前熟悉的那些優秀印度電影一樣,《起跑線》所探討的社會議題十分尖刻嚴肅,但導演卻選擇了輕鬆有趣的喜劇模式來呈現這一命題。

面對私立學校的要求,男主一家為了讓女兒順利入學,首先選擇了裝貴族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暴發戶裝貴族,由於身份錯位和謊言而形成的喜劇效果,渾然天成,令人捧腹。

這種模式的喜劇並不少見,為了不至於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起跑線》在情節層面做了更豐富的架構。

暴發戶裝貴族自然失敗了,但他們發現學校為了所謂的「教育公平」,會給貧民窟的孩子保留25%的抽籤入學名額。看到這裡時真的有點想爆粗口,難道這樣就能保證公平了嗎?

總之,為了通過抽籤審查,主人公一家搬出了豪宅,來到貧民窟裝窮人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先裝貴族,再裝窮人,身份錯位和謊言的梗一再使用

他們既無法真正適應富人權貴的一擲千金,也無法忍受貧民窟的苦。這種尷尬的對比與反差,構成了片中主要的喜劇效果。

但遺憾的是,《起跑線》並沒有在橋段上推陳出新,規整套路的框架下,完成度自然合格,但新鮮度欠奉

這就使得影片在一個荒誕的喜劇設定下,情節方面卻顯得有點後勁乏力,沒有將荒誕氣質進一步演化成更激烈深刻的戲劇衝突。

好在影片結構完整,即使有一些這樣的遺憾,也仍然吊打一眾皮笑肉不笑的國產喜劇。

最後,男主一家不僅裝貴族失敗,裝窮人也不出意外地失敗了,看似山窮水盡,卻意外地迎來柳暗花明。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學校明知男主欺詐,卻依然願意把入學名額給男主的女兒,而非一個真正需要改變命運的貧民窟孩子,原因仍然是階級壁壘

校長認為有錢人家的孩子自然比貧民更有前途,對學校來說,讓男主的女兒入學顯然對學校更有利。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校長的這一舉動,不但意味著「不公平」的觀念深入人心,而且更意味著,這樣的一種機制下,已經把教育當成了生意。

入學成了可供交易的買賣,其中又留下了多少腐敗和收買的空間?

我們常說教育改變命運,如果窮人的孩子根本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改變從何談起?而且在校長的思維里,他們不是不能,而是不配

校長這個人物刻畫得尤其有意思。她自己出身貧民,因為抽籤上了好學校改變了自己命運,但當她得勢時,卻背叛了自己的出身,用現實利益阻撓貧民孩子入學。

校長的背叛擁有某種不言自明的象徵意義。移植到我們這裡的話,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詞大概就是「既得利益群體」。

這個詞說出來,你會不會感到被戳到了心窩的痛處?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起跑線》最後的結局,走向了理想化的境地,男主最後的個人選擇當然令人敬佩,但我們捫心自問,這樣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嗎?

最後的結局,不過是電影給觀眾打的一劑溫情雞血。

這也是這部可貴的電影讓我覺得十分遺憾的部分。在主題上已經走了這麼遠之後,最後反而迴避了現實里最殘酷的那部分

這部電影對我們真正有意義之處,就在於片中所反映的這一切,其實同樣在我們國家發生,而且可能更加嚴重。

又一部印度電影,戳到我們最痛的地方

中國的年輕父母,可能已經趕上了最焦慮的時代,而中國的孩子們,也正在經歷用教育製造階級固化的開始。

富二代、官二代們爭相動用自己能動用的一切資源,去買幾十萬一平的學區房,去擠進那少數名校的門檻。而大量農民工的子弟,卻連基本的入學資格都沒有。

請注意,不是缺乏,而是根本沒有

如果在教育這件最應該平等的事情上,我們永遠失去了平等的機會,我不知道這樣的社會將會怎樣。

如果這部《起跑線》能讓我們更多人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讓更多人致力於去改變這樣的現狀,那麼這部電影本身的好壞就一點也不重要,我願意把它推薦給每一個人。

為那一份警醒。更為那一分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